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浙江省磐安县

时间:2022-10-1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近年来我县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要求,以“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民生围绕旅游兴、功能围绕旅游配”为基本思路,凝共识聚合力,抓项目育产业,丰业态促提升,增配套优环境,树品牌拓市场,全县旅游保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先后获得2018年底获省政府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2019年获“浙江省旅游发展十佳县”,首批25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评估优秀,成为全省十个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典型;2020年获“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示范县”;2021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县等荣誉。

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非遗文化

一、磐安康养旅游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磐安地处浙江中部,东邻天台,南接仙居、缙云,西连东阳、永康,北与新昌接壤。交通便捷,到杭州、宁波、温州等沿海开放城市只需2小时车程,至浙赣线义乌火车站和义乌机场只需60分钟,至横店影视城只需20分钟,十分适宜建设成周边旅游市场的接待中心。

2.政策红利支持。磐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一号产业”的发展,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双组长的全域旅游工作推进机制,健全了项目落地和全流程服务机制,旅委会运行机制等,将文旅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提升至5000万元。实行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扶持“一事一议”政策,由财政另行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兑现,累计兑现政策奖补资金1.5亿元。部门协作互推共促,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浓厚工作氛围。

风光-青梅尖暮色

景区-百杖潭

景区-风崖谷

3.产业主体壮大。2017年我县旅游产业增加值6.89亿元,到2019年预计产业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55.2%,GDP占比也不断提升。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加快。近三年来每年均新增3个以上亿元投资项目,全县目前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重点旅游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102亿元,其它项目14个(包括政府投资),总投资9.8亿元。县内景区初具规模,拥有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10个,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接待能力增强,现有拥有旅行社17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1家。三星以上标准旅游酒店15家,客房1960间3446张床位,其中度假型4家,银鼎主题酒店、银树叶绿色饭店各1家,三星酒店1家。拥有乡村农家乐经营户984户,床位1.88万张,其中省银宿级民宿14家。

4.生态环境优良。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灵江四大水系的共同发源地,是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影响周边400万人饮水安全的“浙中水塔”。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9%,林木蓄积量562.6万立方米,森林年生态价值达74.78亿元。出境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97.8%,PM2.5常年平均29微克/立方米以下。良好的生态优势也是磐安打造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基础所在。

景区-花溪

景区-金鸡岩

景区-灵江源森林公园

5.人文资源丰富。磐安的历史十分悠久,商周时期就已经有比较发达的文明,萧统、陆游等历史名人都在磐安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磐安的药文化、茶文化、儒文化、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境内拥有“玉山古茶场”“孔氏家庙”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磐安是非遗大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炼火、迎大旗、赶茶场、亭阁花灯等非遗项目710项,其中列入县级以上名录的有106项。磐安还有“乌石古村”管头、“婺州南孔”榉溪、“耕读世家”大皿、“理学明宗”梓誉等历史文化村落33个,有榉溪村、管头村、横路村、梓誉村、里岙村、朱山村、墨林村、三水潭村中国传统村落8个。

二、磐安康养旅游特色产品

1.游览生态景区。县内拥有3A级以上景区13个,大小单体旅游体520个。其中国家级旅游景区花溪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后,景区品质明显提升,在保持生态原来肌理的基础上,经过4轮20次改造完善,添加秋千、灯光、烟雾等元素,让花溪景区的游览性变强。景区注重专业化运营实行统一民宿品牌、宣传营销,服务标准,清洗配送“四统一”管理,全面提升游客体验。加上景区和乡村融合进行制度化管理,“十句话花溪公约”的村民公约、《花溪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等景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县内百杖潭、灵江源、风崖谷、舞龙峡等各大景区也将陆续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如灵江源加入网红玻璃桥、金鸡岩水上漂流、风崖谷玻璃滑道等等都将不断增强景区的游览性。

景区-漂流

景区-十八涡

景区-舞龙故乡

2.观赏非遗民俗。磐安由周边“四州六县”割据而成,融合周边文化,糅以山区特质,在岁月长河的砥砺之下,形成了磐安独特而又丰富的民俗文化,它们与磐安旅游相互融合。其中迎大旗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源于宋,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旗面面积近600平方米,旗面绘制工艺精美“龙虎相斗”图案栩栩如生,旗杆高30多米,需38根拢耸竹,需近百名壮汉才能竖起,竖旗场面壮观,行走时气势恢宏,极具艺术欣赏价值、文化研究价值。炼火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并在2021年9月正式入驻花溪景区,为游客进行常态化表演。炼火是以健体驱邪祈福求太平的目的,进行大型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俗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是民间舞蹈的活化石。县内的古茶场、孔氏家庙也均是国家级文化保护文物,在这些地方时常举办各式文化研学活动如炒茶、祭茶神、祭孔大典等不仅丰富人们精神娱乐活动,更增强本地文化民俗的游客代入感。

特色活动

特色活动-自行车比赛

特色活动-杜鹃节

特色活动-露营节

特色活动-樱花节

3.参加节庆赛事。近年来,磐安文旅以主题节庆活动和品牌赛事,促进康养旅游发展。以花为主题,适时推出油菜花节、樱花节、杜鹃花节等节日,以专题活动为主题开展民俗文化节、氧气音乐节、农民丰收节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今年举办了首届九山露营节,将周边游、自驾、露营等假期休闲活动方式相结合,也加快了磐安康养旅游的发展。并建设七大露营基地,将大山、森林等变为康养基地,露营在山顶,徜徉于群山之间,将磐安的山水云海之美尽收眼底,吸引很多游客来磐旅游,感受磐安天际美景。同时将各种赛事引入磐安,如好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全国象棋公开赛、全国气排球邀请赛、省游泳锦标赛等品牌赛事;引进公路自行车赛、少儿智力运动赛等赛事。让磐游客每次都能感受到新活动、新创意,推动文化节庆赛事更好地与康养旅游行程相融合。

4.入住特色农家。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们培育8个省A级景区镇其中4A级2个、132个省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25个,2A级18个,陈界等4个村庄被公布为省休闲旅游示范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起步,出台风情小镇培育相关政策启动专项资金保障,着力培育五个旅游风情小镇。共享农屋迅速发展,推出旅行社基地、学生写生基地、戏迷小镇、专业公司托管等4种运营模式,成效初显。高端酒店民宿不断涌现,云杏山居、花溪忆舍、山田三亩和乌石人家等四只区域性公共民宿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客智能化、特色化、风情化居住需求。同时将图书阅读类似的公共服务与民宿、酒店相结合,这种特色全新公共服务方式,让游客入住的不仅仅只是农屋、民宿、酒店,进一步提升入住感受度和文化氛围,增强游客幸福感和满足感,助力打造康养旅游名县。

5.品尝药膳美食。磐安县生态环境优越、农业生产环境得天独厚,农民坚持传统耕作方式,磐安群山之间都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天然食材。磐安是药材之乡,盛产中药材,我们将磐五味药材和普通食材相结合,推出道地磐安药膳,玉竹老鸭煲、黄精焖肘子、杜仲煨猪腰等,把在食材中融入康养旅游的概念,用食补代替药补,做到有滋有味的养生;老百姓就地取材制作的十大民间菜和特色小吃也被众多游客所喜爱。同时我们还联合企业协同开发创意伴手礼,对我们特色的农产品中药材等进行深加工,推出了黄精月饼、金樱子酒、玉米饼等伴手礼特产,让游客不仅在磐安旅游时吃到当地的美食,也能将磐安特色带回家分享给亲朋好友,是一种康养旅游的美好回忆。

特色乡村-榉溪村

特色乡村-乌石村

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扁食

三、磐安康养旅游下步计划

围绕“全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康养旅居目的地”目标,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载体,打造长三角知名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1.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以“文化+旅游”“中药+旅游”“非遗+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为主要形式,在中药文化、非遗文化、健康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时尚文化、药膳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文旅发展智慧提升。以打造高质量文旅专家智库和智慧文旅平台为目标,一方面引入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更为智能化、便利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省内乃至国家高端旅游专家,组建磐安县文旅融合发展专家智库,把脉磐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文旅添加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完成磐安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工程,完成图书馆、文化馆提升工程,新建2家图书分馆,提升2家文化分馆,新建1家城市阅读吧。文化服务品质提升,提升文化惠民能力,采用“订单”“菜单”服务方式开展送文化下乡服务,开展送戏、送书、送培训、送展览、送讲座等活动。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