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蜀山区紧扣“三区”建设目标,在抢抓机遇中做大体量、提升质量,在应对挑战中风雨兼程、奋斗不止,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年来,蜀山区经济发展高位稳进,综合实力迈上千亿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37.6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10.55亿元,连跨9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8.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8万美元,经济总量在千亿能级上保持合理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0.2:35.7:64.1调整为0.18:16.76:83.06,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2021年进出口总额22.43亿美元,增长64.7%,是2013年的2.8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26元,是2012年的2.4倍。
奋勇争先 产业升级开创新局面
十年来,蜀山区实现传统种植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小岭南成为合肥市民节假日出游的网红打卡地;工业投资年均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建筑业总部加快集聚,2021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1.8亿元,同比增长31.2%。服务业以规划为引领,重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围绕环境产业、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做好强链补链文章。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百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51.5亿元,跨越了5个百亿台阶。
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
十年来,蜀山区环境产业异军突起,“中国环境谷”成为全市节能环保产业金字招牌,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成功获批,安徽智能软件园揭牌;文化创意产业获国字号平台荣誉,普华永道、德勤、安永等齐聚蜀山,京东、阿里、华为等纷纷落户。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品质大幅提升
十年来,蜀山区全面开启“六大片区”建设,运河新城由郊野乡村成长为产城融合新城;蜀山经开区实现产业升级、区域扩展、能级跨越;南岗科技园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寿蜀产业园成为南北共建典范园区;天鹅湖文化商务区朝着国际化商务区迈进,成为合肥的城市“会客厅”和形象代言;合肥新西站破土生长,新交通枢纽呼之欲出,高铁新城即将成为投资兴业的未来新城;三里庵等五大商圈成为广大市民消费娱乐必选地。“全域科创”发展战略“科大硅谷”蜀山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以全省第一、全国第27位入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并成为“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城区。
中国蜀山科里科气科创驿站
深化改革见成效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十年来,蜀山区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开放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挂牌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提质扩容,“海陆空”物流通道全面打通,出口业务模式全面贯通,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全面建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提速,全市率先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大行动方案,依托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城区联盟,加强常态化合作、互补式发展,实现了从“旁听生”到“正式生”的转变,从“观众席”到“主舞台”的跨越。服务理念从被动转主动,服务效能从粗放变精细,蜀山美誉度、影响力稳步提升。
夯实民生之本 绘就幸福民生画卷
十年来,蜀山区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大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超过85%。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1826元,比2012年25434元增长近2.4倍;城乡低保标准由每月510元提高到每月686元,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应助尽助。此外,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和残疾人之家(工作站),城市社区助餐工程覆盖率达100%;持续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12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3所,幼儿园31所;对口帮扶工作全方位开展,助力寿县成功脱贫,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后评估结果和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考核中,四城区唯一获得双“好”等次。
合肥市第八中学教育集团运河新城校区项目
展望奋进路,蜀山区将在新时代勇挑重担、奋勇争先,再造发展之势、再聚和谐之力,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为合肥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贡献蜀山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刘聆雨、图/王学顺)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