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中电科展区拍照留念。记者 宋炎骏 李予 摄
观众正在参观由卓科智能生产的岩石破碎顶管机。记者 张大岗 摄
联想带来的晨星四足电力巡检机器人。记者 张大岗 摄
讯飞声学成像仪。记者 宋炎骏 李予 摄
中国电科展馆展出的“战鸿”空中应急指挥机。记者 张大岗 摄
安徽应流集团展出的双座直升机。记者 郭如琦 赵瑞瑞 摄
9月21日上午,作为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平行论坛之一的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论坛以“融合激发新动能开放驱动新发展”为主题,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会上,我市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未来规划,需要补链、强链的环节以及“双招双引”政策等向与会者进行了推介。
院士名贤共话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发展迅猛。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质和量全方位腾飞,带动我国汽车工业实现“换道超车”。展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欧阳明高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总体上升的趋势不会逆转。预计203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超过燃油车销量,占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熊梦表示,汽车产业链参与者越来越多,跨界特点越来越突出。多元的、跨界的碰撞将激发出更多火花,汽车行业有望成为激发这些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新高地,新体系电池、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有望获得重大进展,并涌现出更多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新车型。这一进程必定是跨越国界的、是全球化的,势必将吸引全球先进生产力的加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阶段,在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等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稳定向好,规模进一步攀升,延续增长态势,预计销量超过550万辆,同比增长56%。
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走出“合肥模式”
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围绕产业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配套资源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包括北京、上海、合肥等在内的10个城市进行了竞争力评价分析。
产业政策方面,北京和上海是国内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两个城市。新能源汽车企业落地方面,深圳和上海是国内诸多城市中,拥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两个城市。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来看,因经济体量较大,北京、上海和深圳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多的三个城市。
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合肥市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及车桩比均位于全国前列,合肥市车桩比达到了1.2∶1,高于全国平均值2.95∶1。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我国高级别自动驾驶已经启动,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也已经展开,开放测试道路里程不断增长,其中,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合肥虽起跑速度不及北上广深,但借助整车厂、政策、人才等优势,逐步走出了“合肥模式”。
报告还指出,未来,中小城市与农村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市场增长点,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将推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汽车电动化基础之上的智能网联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合肥将再发力支持企业和项目发展
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扶持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形成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的相关产业链。
当天的论坛上,我市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未来规划,需要补链、强链的环节以及“双招双引”政策等向与会者进行了推介。
据介绍,我市未来3~5年,要做到产量目标整车350万辆,配套目标电池300GW,产值目标形成万亿产值。
“为此,下一步,我市将服务好现有企业,让本地龙头企业继续快速高质量发展;完善产业配套,重点布局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智能网联系统;通过打造一流智库等方式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同时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级别、更多种类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推动形成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应用示范体系。”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我市还将从投资、研发、人才、场景等四个方面支持合肥企业和项目的发展。(赵俊松)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