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
吸引,或许就是答案!比如,一束刺破黑夜的光、一朵异香袭人的花或一行直击灵魂的诗。
9月20日,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相比往年,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献上了“多个首次”——首次在开幕式上设立大会发布活动,首次举办大国制造展,首次举办制造强省建设发展成就展。
这一次,全球制造业不仅要发现美,更要制造美。
智造,舞动形之美
要是亨利·福特穿越到现代,最令他得意的或许不是福特汽车,而是汽车生产线。
在他一手打造的首条汽车流水线上,颇具魔幻色彩的律动节拍造就了远超任何人力、畜力能够达到的工作效率。为此,比以往多数倍的小汽车,源源不断地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往后的时间内,每一次工业革命,能源供给改变只是“外衣”,实则改变的是生产模式与生产关系。为此,新技术不断渗入制造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亨利·福特一生倾注的“汽车”为例,从最初的纯手工拼装过渡到人与机器共存,而今正在迈向由机器主导生产制造的全新时代。
“制造机器的机器,比机器本身更复杂。”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
在他看来,相比一辆接一辆未成形的汽车框架,那些被机械臂以及各异机器包裹的流水线更让人震撼。
不信?请来蔚来合肥工厂看一看。
这座工厂从2016年打下第一根桩,到2017年12月生产线全线贯通只用了不到14个月时间,同行业做这件事情至少也要两年时间左右。单从功能分类上看,工厂除了全铝车身的生产线,也设置了传统四大工艺车间。
机器人,车间的主要生产力。
焊接车间是蔚来工厂的“特色板块”,超过300台机器人,实现车身主要连接100%自动化。数据显示,车间整体自动化率97.5%,剩下部分由工程师和焊接机器人配合,工程师负责调控程序,机器人负责焊接任务。
此外,还有油漆车间。这里的莫兰迪配色与传统生产线的嘈杂,一点不沾边。占地面积20724平方米的操作空间,是43台全自动机器人、35台自动喷涂机器人和8台涂胶机器人的主场。
如果机器人解决的是“身体”,那么数字化完成的是“思维”。
总装车间内,所有的电动工具都装备了传感器,每一次启动都可以根据程序设计进行智能引导和防错。如果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与生产线体联动而自动停线,从而确保整车品质不出现任何问题。
没错,这就是一道制造业“风景线”。
而这样的“风景线”,在合肥可不止一条。比如,敢向全球直播核心生产区域运转的洽洽,依靠自身柔性化在黑暗中马力全开的联合利华,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锻造全球最大PC生产基地的联宝;一分钟下线数千支疫苗构建免疫屏障的智飞龙科马……
此刻,制造的美丽,源于诞生它们的地方。
链动,结出果之美
如果汉字圈也有顶流,那今年最火的非“链”字莫属。
丝绸之路,可追溯的供应链雏形。汉代时期,来自西域的商人就从中国购买丝绸瓷器,然后花上一年半载穿越欧亚山河,行至罗马。
丝绸瓷器,这些小康人家就享受的物件,到了罗马却变成贵族圈的稀罕物。身价变更的背后,便藏着西域商人过沙漠爬雪山躲盗匪外加吃喝拉撒的“供应链成本”。
当然,今天的供应链不再如此简单。
原材料变成了零部件,地域上虽各自为阵,但经过整合最终被输送到同一条传送带流水线。整个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角色叫做“链主”。
在合肥,这样的链主很多,比如联宝。
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拆出1600多个零部件,除了主板硬盘、CPU等主要部件,还有大量的线材、螺丝、各种芯片模组。如果在地图上定位出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商,不难发现它们来自遍布全球的100多家工厂。
这张网千丝万缕异常复杂,所以很脆弱。因为,即使缺失一根螺丝、一个纸箱或一本匹配的说明书,这台电脑都无法顺利装箱出库。
如何减少风险,增加“抵抗力”?这个问题,就连街头卖煎饼果子的大妈都知道: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本地供货商。联宝落户合肥之后,短短几年间,在这个基地的周围,70多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如雨后春笋般扎根。与此同时,围绕着这座城市,形成了一个以小时为单位的产业圈——圈中,大部分电脑配件配送时间不到4个小时。
70多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加上联宝,又成为另一条链:产业链。今天,每隔0.5秒就走下生产线的笔记本,便是链动的结果。
关于这份结果,还有一个插曲:今年初,深圳出现疫情,当地工厂面临停工风险。24小时内,企业供应链团队完成了物料清单、海关编码、合同、转单、报价。三天内,75000台笔记本订单转移到合肥工厂,之后一周内,迅速完成了615种物料,420万个零部件的调拨。
小到坚果、衣裳、电脑,大到家电、汽车,无不是链上协同的成果。
而十六条产业链,则是城市厚积薄发的结果——引入龙头企业,带动其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闭环高速发展;又从城市整体的产业链发展规划出发,围绕重点产业,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一城如此,一国亦如此。
依靠一张张有韧性的供应链网络,一条条有张力的产业链脉络,中国制造正摆脱低质低价的形象,扬起闪耀的光芒,最终凝结成一块块经济的基石。
此刻,制造的美丽,在于创造奇迹的链动中。
品牌,闪耀名之美
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之间的距离是:品牌。
德国的工业,之所以在全球领先,很大程度上源于一批批强大的工业品牌。这些工业品牌沉淀在各个领域,掌握难以超越的核心技术——比如全球电子电气工程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领先企业西门子、汽车巨头大众宝马、光学产品制造商卡尔蔡司等等。
无品牌则无出路,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35年,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中国品牌综合实力进入品牌强国前列。
而今,品牌已成为衡量经济竞争力的标尺之一。
京东方、科大讯飞、蔚来、智飞龙科马、洽洽……在合肥城市发展历史上,城市和品牌共生共荣,相辅相成;随着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企业品牌获得溢价和增值的同时,又为合肥品牌增加了丰富内涵。
与此同时,透过16条产业链形成的城市产业图谱,合肥还重新定义了专属的“产业品牌”。
过去十年里,合肥始终专注“产业品牌”的塑造和建设,通过“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打造战新产业集群。
新型显示产业以京东方、维信诺为牵引,相继建成京东方6代、8.5代、10.5代线,加快建设维信诺柔性显示6代线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总投资超1500亿元,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链条布局。
集成电路产业以长鑫存储、晶合晶圆为龙头,引进集聚了联发科技、通富微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了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为龙头,智能语音、可穿戴智能终端形成国际领先优势,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入驻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这其中既有制造业产业的梯次布局,也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能级跃升,最终实现培育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塑造“合肥制造”新优势。
制造的关键不是“造”,而是“制”。“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一句话也解答了品牌塑造的关键点: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十年来,科里科气的合肥不断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发力,32个协同创新平台聚力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9纳米DRAM存储芯片批量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台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问世;国际首个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合肥力量;大尺寸液晶面板、硅基OLED、直写式光刻机、“两机”叶片、叉车、色选机、光伏逆变器、智能手环等产品跻身世界前列。
此刻,我们看见了一个更注重发展质量的城市。
同时,我们也从这个城市制造业的征途中,看见中国制造的未来。(记者叶琳玲 乐天茵子/文)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