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这十年|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合肥样板”

时间:2022-09-0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聆雨

“合肥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来,合肥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感显著增强。

凝心聚力齐抓共管  构建生态环保大格局

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实地督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落实,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双主任制”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行党委主要领导负责的“河长制”,建立市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制度;成立水污染防治、空气质量达标指挥部,中央及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等高规格议事协调机构,构建高位推进的组织体系、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府检联动”、“府纪联动”机制,采取调度督查、约谈等措施,着重解决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

系统谋划部署  健全体系完备的政策和制度

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市直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构建了“职责-考核-问责”的闭环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相继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等7项标志性战役,形成“1+7”作战体系;出台“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同时,为统筹抓好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合肥市委、市政府围绕巢湖治理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制定完善政策,出台了《合肥市“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有效实施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吹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号角。

此外,为加强水环境治理,合肥市委、市政府编制了16个重要河湖水体达标方案,出台了《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为加快改善大气环境,印发了《合肥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合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印发了《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实现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一系列政策、制度、办法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合肥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打造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大湖名城的广泛共识。

聚力攻坚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十年来,合肥市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9.2%;空气质量优良率85.8%,较2015年提升15.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六项监测指标实现有考核记录以来首次全面达标;2021年,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水质均值均保持Ⅳ类,全湖水质由2015年Ⅴ类改善至Ⅳ类;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较2015年降低26.67%;丰乐河、杭埠河、柘皋河、兆河等清水河流水质保持优良;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迎难而上纵深推进三大保卫战

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以更高标准打好环境“三大保卫战”,坚持在生态坏境保护中增进民生福祉。在治气方面,从“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等五方面开展“五控”治理,淘汰燃煤锅炉1811台;开展大规模重点区域异味整治专项行动,对1543家重点企业精准管控,全部完成企业绩效评级;5000平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700余套,完成6000余块大面积裸土治理;全力推进碳减排,完成温室气体清单、碳减排计划、碳排放核查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路线图编制工作。

治水方面,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四期等四座处理厂均已竣工投入使用,新建、改建雨污水管网697公里,2021年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248.5万吨/日,较2018年提升42.4%;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中原9处黑臭水体已达“长制久清”整治目标,完成整治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60%。完成董大水库生态安全评估;开展南淝河、十五里河、小板桥河、店埠河、滁河等河流水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有效推动流域水质改善。

治土方面,完成合肥市原红四方化肥厂原址场地等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同时,加强农用地污染治理,全市共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5624亩;实现巢湖一级保护区回收网点全覆盖,农膜回收率达81%;蜀山小庙、肥西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肥西垃圾焚烧厂、龙泉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使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100%。

改革创新开创“合肥治理”模式

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创新构建重点河流攻坚的“合肥治理”模式。针对问题河流建立联合驻点集中督查机制,有效推动流域突出问题整改和水质改善。开展8次围绕巢湖开展巡湖活动,在市级层面推动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治,建立“三河联席会议”制度。借鉴“新安江模式”,合肥在全省率先实行地表水质生态补偿机制,在59个跨市断面、国考断面开展污染赔付金、生态补偿金“双向补偿”。据统计,2021年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产生污染赔付金合计8830万元;获得生态补偿金合计1.0890亿元;2018年以来累计补偿各辖区6596.18万元。

同时,合肥市还开展生态示范创建,肥西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合肥高新区成功创建省内首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方向,合肥市正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改善的合肥路径。

扎实推进“五大工程”巢湖综合治理成效凸显

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坚持“四源同治”,系统推进“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实施136个项目,完成投资93亿元。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工程总投资151亿元。基本建成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建立蓝藻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建设藻水分离站、深井处理装置等蓝藻应急处置设施,全面提升蓝藻应急防控能力。巢湖全湖水质基本保持Ⅳ类;西半湖水质改善明显,基本由Ⅴ类改善到Ⅳ类;东半湖持续保持Ⅳ类。数据显示,2021年巢湖蓝藻水华次数和总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0%、20%,历史性实现夏天无蓝藻异味。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环湖湿地植物达560余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近300种,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成为“常客”。

全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升级

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减一增”两条腿走路。“减”的是排放,2021年,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定下降3.2%的年度目标,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每度电创造GDP达25.7元,远超全国13.76元、全省15.82元/度的平均水平,获得“省级2021年度能效引领示范城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8.6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达16.2%。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分别减少13908吨、44589吨,分别下降28.9%、43.5%。

“增”的是效益,大力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全市现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重点企业326家,实现产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20%。持续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连续4年获国务院表彰激励。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户、绿色园区1家,打造国家级绿色供应链5条,开发绿色设计产品193款,总数全国前列。

蓄势赋能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十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完成了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法治保障持续加强,制定和修订《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7项地方法规规章。建成了生态环境数字化业务系统驾驶舱,构建“生态云”大数据平台,所有监测数据、监控画面“一屏集成”“一图显示”。借力科技,绘制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张指挥图”,强化部门通力协作,加快建设覆盖全流域的地表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入湖河流市考断面、主要排口、主要支流水质实时监测,为监督考核提供可靠依据。推进重点排污单位和主要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天地空”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构建机动车排气污染“天地人车”监控平台,网格化监控空气质量。开发集监测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可视化管理,探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张图”指挥。

牢记宗旨意识务实为民显担当

十年来,为督导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全过程,合肥市委、市政府建立市级领导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包联制度。共整改销号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查反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476个、信访件4210件。对2017年以来逾期的6项整改任务,已成立工作专班,逐项有序化解。

今年以来,合肥市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印发实施《合肥市关于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起底、整改、巩固专项行动方案》,先后开展四次环委会专题会议,推动调度21个领域的环境问题排查、整改行动。截至6月底,专项行动共计排查整改23大类环境问题689个。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严守源头预防重要关口、强化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全市“三线一单”编制,确保空间管控合理合规,尽最大可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空间。按照“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加大对企业帮扶、指导力度,关口前移,主动服务重点项目。执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对22个大类、50个小类建设项目实行豁免审批。推动14个省级开发园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简化入园企业项目环评审批。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完成排污许可电子证照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制定出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579家企业(项目)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依法免罚案件18次138万元,服务企业3558家次,积极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坚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3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实施行政处罚案件4113件,罚款数额25117.69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合肥建设发展的大局。合肥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业绩,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合肥样板”,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