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上市企业再“迎新”

时间:2022-08-19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叶琳玲 乐天茵子 李后祥

8月18日,汇成股份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翰博高新作为首批转板上市企业,从北交所转板至深交所。

同天上市,并蒂花开!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企业同处于合肥新站高新区,且同采用“云敲钟”方式步入新发展旅程,开创了安徽的先河。而就在这“双黄蛋”诞生的前2个月,同样位于该开发区的井松智能、劲旅环境也刚完成上市“旅程”。

至此,合肥境内上市公司增至72家。

来自市金融办的统计显示,仅2020年以来,合肥就新添境内上市企业24家;今年上半年,合肥新增上市在审企业11家,再创历史新高,新增数仅次于杭州、广州,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

可以预见,未来资本市场的“合肥板块”将持续扩容!

原因何在?

让我们走进合肥的“上市军团”去一探究竟。

“产业布局”孵“蛋”

先了解下8月18日刚敲钟上市的这两家企业。

汇成股份是一家显示驱动芯片先进封测企业,其是国内最早具备金凸块制造能力、最早导入12英寸晶圆金凸块产线且实现量产的企业之一,且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8英寸和12英寸产线的显示驱动芯片全流程封测企业。

翰博高新从半导体显示用材料开始,逐步发展为背光显示模组一站式综合方案提供商,与京东方、群创光电等国内外知名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建立合作,终端客户覆盖华为、联想等大型消费电子企业。

从两家企业的介绍看,一个属于“集成电路”产业,一个属于“新型显示”产业。

这就不难理解了。

都说合肥是“最牛风投城市”,其实合肥不是“风投”却是“产投”。

近年来,合肥精心布局,“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产业链日趋完善,链上活跃着诸多资本市场非常看好的企业,也有力带动了链上其他企业的发展,鼓舞着他们不断“踏浪”资本市场。

仔细观察合肥的“上市军团”,从1993年美菱电器(现长虹美菱,000521)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起,众多本土制造企业陆续登陆A股市场。尤其2020年以来,合肥企业上市的钟声在深交所、上交所等交易所频繁敲响。其中,既有国盾量子、科大讯飞等新兴产业代表,也有合锻智能、美亚光电、国轩高科等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代表,不少都属于合肥现在正着力打造的“产业地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合肥上市后备队伍梯次分明,从“待审待发企业”到“上市待审企业”到“辅导备案企业”,尽显厚积薄发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站高新区是合肥“芯”“屏”产业要地,刚上市的“双黄蛋”,真正是合肥“产业地标”孵出的成果了。

一双“看得见的手”

有人说,合肥“上市军团”密集上市,也因为赶上了当下企业上市的最好阶段——

上交所设立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新三板之后又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的赛道越来宽阔,企业发展的舞台越来越大。

事实的确如此,但即便资本市场的赛道在变宽,竞争的焦灼感也从未缓解,因为涌入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多。

如何脱颖而出?

一拼自身的“硬实力”,二拼企业所在区域的为企服务、营商环境“软实力”。

8月18日,一片喜气洋洋的红色氛围中,翰博高新王照忠忍不住回忆起这一路上的“好事多磨”。

2015年11月6日挂牌新三板,2020年7月27日作为首批企业正式登陆精选层。其转板创业板的相关材料于2021年11月9日获得受理,并于今年成功过会。

在七年“上市路”中,招工难时,政府带队进入高校招聘;疫情来袭,政府组织工作小组协调防疫物资和安全指导;机构审核时,政府提供“智力辅助”……王照忠依然还记得:吹着3月凌晨的寒风,心头却是暖意浓浓。

这样的故事,在合肥还有很多。

比如,劲旅环境筹备上市却困于程序,政府部门推荐参与资本对接交流会帮其理清思路;再比如,井松招工遇住宿难题,政府部门协调最便捷的人才公寓为企业减负……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市场不是完美的。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关键要依靠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如何挥动“看得见的手”?

合肥的解题思路,首先源于一个“诚”字——用服务助企业“上市”。

更直接点来说,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敢担当,勇负责,“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合肥的招商,被人津津乐道,戏称“热刀子切黄油”。这套打法,同样适用于助企上市。

“每个季度,我们都会组织不少于十场‘新站大食堂’活动,以企业问题为核心寻找解决办法。下一期的‘新站大食堂’就是为井松智能而开,到场‘聚餐’的除了为企服务专班外,还有十余家目标客户。”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韩旭介绍,“希望能通过这场定制型服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急企业之所急。”

合肥推动企业上市的关键法宝还有一则:“谋”。

这是规划,更是策略。

汇成股份科创板上市,它的发展历程也“火”了——

在其之前披露的一份招股书中,合肥国资及相关方扶持汇成股份既不是简单的财政拨款也不是单纯的股权投资,而是以合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附带回购条款的方式,在公司初创期入股汇成有限。在汇成股份完成后续融资并渡过初创期后,由创始人及相关方回购部分国资股份。

股权投资、回购、可转债,合肥国资的布局路径清晰明朗。

此外,合肥产投集团的“产投系”基金群也表现出众,投中了包括会通新材料、元琛科技、容知日新在内的数十家企业上市。截至今年4月底,该基金累计投资企业超三百家。

敲得更响、更准!

一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对这个城市的GDP以及经济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

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翼,中国三大“经济圈”,上市企业集中地。和区域其他城市相比,合肥在上市企业数量上略弱,但在后劲上强劲——

今年年初,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联合发布2021中国上市公司城市实力榜,其中,合肥入选科创板上市公司排名前十城市。

科创企业,资本市场的“宠儿”,也是合肥逐浪资本市场的发力点。

8月5日,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成功通过北交所上市委员会议审议。中科美菱上市申请于6月29日获北交所受理,受理日后第37天即通过审议,创下北交所最快过会纪录。

这个纪录的诞生,离不开一个“惠”字。

在合肥,用扎实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心动,让企业真心实意地感受到“想上市”。

就在中科美菱上市申请受理之前,合肥发布通知,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全年确保新增上市企业12家。

行动背后,一系列举措正在进行中——

深入挖掘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

联合沪深北港交易所,加强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项目)专业辅导;

优化政务服务,推动奖补节点前移,对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获证监会或交易所受理,分别给予不同档次奖励,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的再奖励。

“力争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20家、质量上台阶。”在已公布的“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合肥已经立下了目标。

数千字的规划方案中,打动企业的是城市的决心。

接下来,这座城市要做两件事:一、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二、提升已上市公司竞争力。

前者以产业地图为引导,围绕十六大重点产业链,加强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建设,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后者通过实施“百亿产值、千亿市值”企业培育计划,充分激发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力争打造一批千亿级上市公司,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式发展。

这两件事,合肥能不能做好?

对于这个问题,在肥企业的回答是:“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我们铆足了劲冲一把!”

那就把答案交给时间,未来,我们翘首以待!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