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山县漫水河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红色领航 绿色发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努力打造生态美丽宜居乡村。
小小红亭亮出来
出了土地岭隧道便来到了红色小镇漫水河,沿着国道346一路西行,道路两旁森林葱郁,房屋庭院整洁,蜿蜒的道路两旁的“小红亭”便会让人眼前一亮,像是绿色风景带上镶嵌的“红宝石”。这是漫水河镇政府统一定制的“红灯笼驿站”,除了可以为来往车辆行人提供志愿服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展示和销售漫水河镇的特色农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漫水河红灯笼”辣椒产品。
如今的国道346一直以来就是沟通皖鄂的要道,贯穿漫水河镇的4个行政村,几十个村民组,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当地居民很早就开始在路边摆摊售卖土特产,据统计,该镇“红灯笼”售卖点就有60多处,但是由于私人零售点没有统一标准,出现私搭乱建情况,且销售点较简陋,有的卫生条件也较差,一度也成为该镇主干道环境整治一大难题。近年来,该镇一直着力加强对国道346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今年“红灯笼驿站”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整合原有规模较小的销售点,统一布局规划,定制23处售卖亭,在提升环境整治质效的同时,更是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让土特产更好地销售出去,实现增收致富。
村规民约唱起来
“新铺沟、美丽村、看阁楼、一排排……讲文明、诚与善、环境美、体康健、婚丧事、要节俭、移风俗、少花钱”这是2020年获得安徽省优秀村规民约光荣称号的漫水河镇新铺沟村的村规民约部分内容。“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新铺沟村变了样。村民盖新房、娶媳妇,不再大操大办了;村里邻里互助、尊老爱幼,讲文明、讲卫生、讲和谐渐成新风尚。
早在2019年,漫水河镇就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在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当前,全镇11个村(社区)都制定了自己的村规民约,利用村规民约引领文明风尚,约束陈规陋习,助推乡风文明。开展“志智双扶”工作,联合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评比和“美丽庭院”评比工作,切实用起“红黑榜”,扎实推进文明银行建设,以文明积分用于评比结果,奖励先进,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今年,全镇已开展文明新风评比22次,发放文明积分35400分。近两年来,全镇评选市级“美丽庭院”3处、县级“美丽庭院”54处,今年将继续推选镇村“美丽庭院”200处。
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串起文明乡风。漫水河镇坚持村容村貌与乡风民风一起抓,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摒弃生活陋习,弘扬文明新风。
志愿服务动起来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打造服务群众新阵地。自2019年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该镇组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2支,登记注册志愿者3027人,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工作目标,结合“我们的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理论宣讲、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扶贫助困等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
群众需求就是服务的要求,着力打造独具的“红色西镇”特色项目品牌,为群众送服务、办实事,在全镇掀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热潮。立足环境保护,推出“一衣一物爱循环”环保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开创“环保+公益+志愿服务”的模式,进行闲置衣物捐赠、置换活动,对回收到的没有直接循环使用价值的衣物进行创意改造,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和环境污染,该项目也荣获六安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以创城工作为抓手,打造“文明牵手志愿行”志愿服务项目,以“党群牵手、干群牵手、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包保集镇住户,确定每周五为志愿服务日,督促群众落实“门前五包”、有序经营和停放车辆,全面提升集镇创建质效。通过志愿者示范引领,全面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创建”的良好氛围。(汪思宇)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