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山景区入口山门
卢村乡位于安徽省广德市城南,乡政府距离广德市政府9公里,距离高铁南站仅4.6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全乡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5万人。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入选安徽省2020年度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安徽生态美食乡村”等荣誉称号。
2020年卢村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卢村乡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实现财政收入3451.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出口总额357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99元。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馆
卢村乡在敬老院开展“学雷锋,庆三八“巾帼志愿公益行活动
牛山山庄
甘溪新风堂
一、聚焦产业兴旺,由产业融合发展向全域旅游持续发力
卢村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要求,深入实施市委“1166”工作部署,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纲,2016年以来,全乡签约项目18个,澄德现代庄园、溪竹山庄及异星部落项目被纳入安徽省重点项目库。牛栏山庄获评2019年第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和安徽省百佳农家乐称号,珀洱山庄获评2019年安徽省百佳精品民宿称号,竹林雅居获评“省五星级农家乐”。一是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头成效显著。卢村乡共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家庭农场32家,其中宣城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合作社63家,其中传锋杨桐专业合作社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9年荣获国家级合作社前500强,宣城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县级示范合作社4家。二是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品牌打造。笄山村获得2017年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休闲农业),“笄山笋”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石狮村获得2019年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绿茶、黄茶等);宋陈村获得2020年安徽省第13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三是优化电商营商环境。卢村乡获评“省级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镇”称号,石峻村获评“省级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村”称号。四是“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依托民宿小镇发展乡村民宿康养产业。2020年,卢村生态民宿小镇成功进入省级特色小镇行列,卢村乡以民宿小镇打造为依托,以笄山村、甘溪村、丁冲村、唐流村等民宿集群带为保障,以甘溪村澄德庄园项目、牧春度假项目、异星部落项目,唐流村曼醒空间项目等乡村民宿康养项目为点缀,带动乡村民宿康养产业发展和周边农户就业。目前全乡有农家乐(民宿)80余家,农家乐(民宿)年接待旅客人流量约20万人次,解决就业人员近500人,年总营业额约3000万元。依托自然禀赋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作为广德的“后花园”,素有“竹海之乡”之美誉,万亩竹海堪“广德一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竹林幽深的甘溪沟、万顷竹海的笄罩山,千年古刹72景的灵山、灵秀甲东南的卢湖四景区小有名气,桃花山景区、牛山景区后军突起,融入“老广德”文化和红色文化,由点及面,扩面成片,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笄山村获评“省级特色旅游村”荣誉称号,珀洱度假山庄和牛栏山庄获评“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依托旅游项目发展旅游新业态。卢村乡境内新业态文旅项目众多,云景牛山和石潭漂流项目已正式营业,以笄山村为代表,利用笄山村山门景观,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打造集亲子游、采摘游、观光游、养生游等为一体田园综合体暨笄山农业产业园,同时结合农村水系项目和“四好农村路”等工程建设,从笄山村山门景观到笄山风景区沿线打造“彩虹骑行道”、月亮湖河长制公园、国家健身步道等多个“网红打卡点”,增加旅游可看性、可玩性。
异星部落
丁冲村 锁山桥
二、聚焦生态宜居,由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蝶变
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点为抓手。截至目前卢村乡已完成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020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高庙村已完成市级验收,笄山村获评“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二是开展常态化管护。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奖补机制,对全乡美丽乡村中心村、三线四边及河长制公园等重点点位进行长效管护,统筹安排专业人员对绿化、污水、亮化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管养和维护,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网、厕、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域生态环境再提升。三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人居环境理事会作用,加强对中心村环境整治及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完成辖区内人居环境点整治工作,今年共完成无功能建筑拆除162户,拆除面积12600平方米,高质量完成非卫生厕所改造400户。其中,清方村与卢村传锋杨桐专业合作社合作,将土地以租赁的形式将竹坞里人居环境点周边闲置土地流转给传锋杨桐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种植风景树美化乡村,并做好土地培养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按年支付租金给村集体,“盘活”闲置土地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美化人居环境,保护水资源,经营美丽乡村。四是建立“村为主+市场化运营”保洁机制。完善保洁机制,乡村主导、双月考核、市场运作,并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加强“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持续开展街道整治工作,依托网格化管理,重点整治沿线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披乱挂等问题。五是全面提升农村基础建设。以水系项目、农村四好农村路等建设为抓手,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7个河长制公园(示范点)。境内Y006筓丁路入选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路),是“筓山竹海”景区核心区重要通道,旅游一号公路、东卢路、广安路、环湖路等道路贯通全乡,为乡村振兴“竹乡画廊100”风景道打造奠定基础。
防台一线党旗红
甘溪村 甘溪沟
卢村水库
青年干部党史书籍读书分享会
三、聚焦乡风文明,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卢村厚植道德土壤
卢村乡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一是培育好人文化。作为“广德好人”的发源地,卢村乡一直注重发掘卢村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目前卢村乡共有212名好人,其中“中国好人”1名,并成立了以中国好人谈贤贵名字命名,以守护母亲河卢湖为重点的“谈贤贵”守护母亲湖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和卢村好人特色志愿服务队,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以好人馆、“新风堂”、红色文化馆和乡愁文化纪念馆为阵地,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点亮美丽乡村。二是榜样引领示范。开展“最美卢村人”等评选,定期评选出一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少年”、能人代表等,让本土优秀人才,为全村村民的科学文明素养养成树立标杆。三是移风易俗有成效。卢村乡率先在唐流村成立广德市首个“新风堂”,全乡境内已建成新风堂4处,石峻村、同溪村2处新风堂正在建设中,通过农家乐联建的方式,将于年底前实现70%覆盖。以甘溪村、唐流村为代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活动提供阵。利用甘溪村汤家边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新风堂、三治融合馆,唐流村两堂两馆(新风堂、万寿堂、好人馆、村史馆)、一行一院(爱心银行、幸福院)为乡风文明传播载体,提炼在乡风文明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响应移风易俗“221”行动,在全乡开展对高价彩礼、人性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持续治理,推广移风易俗建议菜单,树文明新风、破陈规陋习。
四、聚焦治理有效,探索创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
卢村乡探索推行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子,其中以甘溪村为代表,打造三治融合馆,构建“甘溪特色”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并在全乡推广。甘溪村入选安徽省民主法治村。
一是以“村民议事日”为抓手,让农村自治“实”起来。“一月一议”,完善村民自主议事。每月固定一天召开“村民议事日”会议,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议事内容涵盖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议、惠农补贴发放等各类民生保障事务,让村民全面参与到村级事务中。“一村一约”,完善村民自我管理。各村对村民民约进行重新修订,将人居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多种形式创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村规民约认可度。“一村一堂”,完善村民自我服务。将文化礼堂打造为文化活动、会议、承办红白喜事、村民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风堂,成立红白理事会、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妇女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定期在礼堂内讨论商议村内重大事项。“一月一晒”,完善村民自我监督。严格落实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村级事务每月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并将公开范围从村部延伸至所在村民组。
二是以公开听证为重点,让农村法治“严”起来。成立一个“评审团”。经过市乡两级系统法律培训,培养一批集学法良师、用法参谋、维权代理于一身的法律“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联合“一村一法律顾问”、法治副书记,整合乡村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成立信访矛盾化解听证评审团,参与矛盾化解。建设一处“服务室”。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工作室、矛盾调解庭、普法教育室和农民法治大讲堂,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的服务阵地。推行一项“硬制度”。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对涉及邻里纠纷、土地边界、房屋建设等信访问题,由村两委干部主持,组织矛盾纠纷当事人、信访矛盾化解听证评审团等参加,在村调解庭进行公开听证,推动矛盾纠纷阳光化解。
三是以家风晾晒为关键,让农村德治“活”起来。成立道德评议会。由威信较高、说理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担任成员,制定村民道德规范,促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养成。组建妇女议事会和“卢湖春雨”草根宣讲团。经常性开展优秀家风家训、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持续深化“卢村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十星级清洁户”等评选系列活动,形成人人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示范者、文明风尚维护者的良好氛围。
清方村 许家湾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
省级美丽乡村宋陈村
五、聚焦生活富裕,走出一条联农带农惠民富民特色之路
一是用活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2021年,卢村乡共有2个广德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其中同溪村将原同溪中心小学部分房屋改建出租项目,改建后进行出租按年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租金每三年递增,每年至少收益5万元以上。清方村与开发区北区合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包括衔接资金在内入股5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入股,由开发区北区集中招商引资出租,村级投入资金分红收益,每年固定利息收益5万元以上。
二是“党建+”模式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村集体资金入股企业、成立农村产业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农户用房、新(改)建“新风堂”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重点扶持村唐流村达到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中明社区30万元以上收入,其余村均在10万元以上。其中,桃山村以资产资源入股灵山景区项目(二期),石狮村入股云景牛山景区,并以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入股,股份分红;宋陈村入股传峰杨桐合作社,每年实现6万元固定收益,同时以6万元入股到合作社作为股金,按股金进行分红收益,每年分红在原基础上可逐年递增1万元以上。
三是聚焦产业帮扶,带动农户就业创业。积极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杨桐种植产业,发挥“传锋杨桐专业合作”带动作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建立“四带一自”产业模式联农带农惠农,帮助农户从“吸血”到“造血”,从而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租金带动增收。合作社共租用20户1100亩山场,其中低收入农户15户900亩。属纯种植杨桐的有300亩,每亩年租金600元,林间套种杨桐的有800亩,每亩租金200元,合计租金34万元,户均增收1.7万元,低收入家庭户均增收1.9万元。收购杨桐树叶带动增收。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和辐射,周边低收入家庭和240多户农民开始种植杨桐、柃木,现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目前已产生效益的3000多亩,亩均纯收益5000元,农户得利1000多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低收入户均增收3.8万元。每年选派40名社员到日本学习培训,并由每名社员联系3-5名周边种植户,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生产加销售一体化。使农户放心种植,大胆参与,示范带动更多农户加入种植行列。薪金带动增收。优先吸纳本村及周边群众就近务工,从事杨桐切枝、切叶加工工作,共吸纳低收入群众11人,普通群众178人,共189人,年均每人工资收入4万元左右。合作社常年有80多名妇女务工,拓展了农村妇女就业,是卢村乡留守妇女就业基地。分红带动增收。合作社已连续五年实现社员分红。现有社员60名,其中低收入群众有2名,入股资金由34.8万元增长到200万元,年底分红由9.45万元增长到24.2万元,户均增收4576元,其中低收入农户均增收3186.26元。合作社2018年争取广德市产业入股分红项目资金73万元,对146户低收入农户分3年进行收益分配,每户年收益不低于1500元,其中2020年产业扶贫收益已于2021年7月打卡发放,146户共计219000元。合作社服务范围已辐射卢村、新杭、邱村、柏垫4乡镇11个行政村,惠及328户1286人。吸纳就业自我造血。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吸纳本地农户入社就业,男同志上山采摘杨桐,每天收入300元以上;妇女到合作社加工树叶,每天收入在100元以上,带动农户返乡就业创业。
石峻村 下河溪石步桥
四好农村路
唐流村 桃花山脚下
乡村春晚
四是盘活资产,创新探索农村闲置土地利用新途径。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废农村闲置用房、空闲地块、道路两侧空闲地的潜在价值,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做到拆出一片新空间,种出一片新绿色,打造一片新环境,进一步美化村庄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通过流转、租赁、出售、变更、改造、入股等形式,结合项目需求,适当调整规划重新盘活利用村集体闲置的房产(校舍、礼堂、村办企业的厂房等)、土地、林场以及农户闲置的房子,以卢村乡甘溪村、丁冲村和笄山村为代表,作为“湖光山色、生态卢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要节点,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盘活农村闲置用房和宅基地用于休闲旅游发展,其中,丁冲村雷湾组已扭转20余农房用于龙荡山民宿建设,甘溪村、笄山村已对全村存量房屋和宅基地全面梳理,下一步结合民宿康养发展对外招商,盘活资源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另外,与传峰杨桐合作社合作,在中明社区完成土地流转400亩,预计种植杨桐(柃木)0.5万亩,鼓励带动当地居民种植经济林率达60%以上,由杨桐合作社负责收购,增加农户收入。
卢村乡,在党建统筹引领下,一个美丽生态、幸福宜居的新农村正在缓缓走来。(图文供稿单位:广德市卢村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