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获悉,今年1~6月,为有效帮扶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我市从全面落实减负政策、加快惠企政策兑现、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等多角度发力,用好用足组合式“政策红包”,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纾困,发展更有底气。
稳步实施减负政策
上半年,我市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以及“六税两费”减免退税等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5.5%(参加失业保险30人及以下放宽至20%),且申请、审核时非严重违法失信受联合惩戒单位,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5.8亿元,惠及9万户企业、190余万人。有序推进房租减免政策,减免承租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和国有企业房产的中小微企业房租2.7亿元。
多维落实就业政策
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倡导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在肥过春节,稳定企业用工,我市实施春节稳岗留工活动,向1300多户企业1.6万名员工发放“留肥红包”1500多万元。同时,兑现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资金6200多万元,惠及超2万人。
针对开发公益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分别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2700多万元,惠及1.3万人。拨付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重点人群求职补贴、企业办技工院校等其他就业创业支出9900多万元,惠及人群4.7万人。预拨新落户人才补贴和重点产业人才安居补贴2.1亿元,惠及7400余户企业超3万人次,吸引和鼓励更多人才来肥就业。
加码兑现产业政策
前6个月,我市积极统筹各类资金,加快加密兑现市级产业政策资金82.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29亿元,惠及企业2.04万户次。其中,聚焦“三重一创”、“中国声谷”、光伏、新能源汽车、外贸等专项领域,累计拨付资金超26亿元,拉动全市1~5月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3.4%;全市进出口总额2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20.5%;跨境电商交易额60.15亿元,同比增长51.8%。
与此同时,市财政投入近38亿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等普惠领域发展。1~5月,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892家、同比增长54.7%,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945.65亿元、同比增长8%。
用好用活采购政策
今年以来,我市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力度,对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对98家市直预算单位的265个政府采购项目,集中开展中小企业采购预留评审,评审结果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审核。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给予10%~20%进行扣除,以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提高其投标(交易)竞争力。(记者 葛清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