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习近平
就业促进让老百姓“好就业就好业”、老年助餐服务让老年人“暖胃暖心”、便民停车让群众停车更方便……今年以来,合肥市认真贯彻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推进暖民心行动,努力让群众的日子有盼头、有甜头。
就业促进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超7万人
就业是最大民生。近年来,围绕稳就业、促就业,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创新推进“社区三公里”就业智慧平台建设便是其中一大亮点。
在庐阳区各镇街、小区宣传栏、物业中心等处,广泛张贴着社区就业小程序二维码。通过小程序,有求职需求的居民只需在家门口拿出手机扫一扫,并录入个人求职信息,系统便可以将其推荐给相匹配的用人单位。
2019年以来,庐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智慧社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试点,探索打造“社区三公里就业服务圈”。如今,“社区三公里”智慧就业平台在全市推广开来,重点服务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上半年,三公里就业服务圈已覆盖城区社区370个,覆盖率95%以上。
为了让群众“好就业就好业”,今年前6个月,我市举办各类招聘会1300多场,服务企业2.67万户次,达成意向近6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同时,加强人才技能培训,全市新增技能人才近8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超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5.84%。
便民停车
上半年建成停车泊位4.64万个
“之前开车带孩子来这儿玩,找停车位要花不少时间,现在在入口处就能停车,方便许多。”近日,在合柴1972园区,市民夏女士说。
今年上半年,包河区城管局联合区域各街镇(大社区),挖潜盘活闲置停车资源,先后完成合柴1972西侧等3处临时公共停车场的备案开放,向社会释放646个停车泊位。合柴1972西侧裸露地块改建的临时停车场面积2760平方米,可提供111个临时泊位。
“车位小事”也是民生大事。据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已建成停车泊位4.64万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1.6%,其中配建停车泊位超4万个,公共停车泊位0.4万个,有效解决了群众十分关心的停车难题,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
与此同时,《合肥市区停车设施普查及停车设施基础数据库建设》即将完成开标,预计9月底完成市区停车设施普查。
老年助餐
上半年建成服务机构410个
“这里的饭菜味道好,价格也便宜,午餐四菜一汤才5元,早晚餐各1元。”近日,在长丰县吴山镇百花社区亲邻食坊惠民食堂,前来就餐的74岁老人张国秀笑着说,她和老伴都上年纪了,儿女们又忙于工作,社区提供的“助餐”服务解决了大难题。
近些年,我市大力推进养老“助餐工程”,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幸福“食”光。据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实现街道、乡镇老年食堂全覆盖,城市社区老年助餐点全覆盖,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餐补全覆盖,同时优化老年人助餐服务布局,就近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服务机构41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05%,同时通过完善建设、就餐、运营补贴,打通政策衔接,形成“集体配送资质餐饮企业+社区老年食堂+社区助餐点”模式的社区居家助餐服务圈,有效解决社区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吃饭难”问题。
暖民心行动,越细致越温暖。今年以来,我市还聚焦健康口腔、文明菜市、老有所学、快乐健身、放心家政、“新徽菜·名徽厨”等群众牵肠挂肚的事,于点滴之处着眼,从细微之处着手,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努力托起城市的幸福。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