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全力推动巢湖综合治理

时间:2022-07-11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刘畅 庄文倩 高博

马尾河湿地

从水面飞过的白鹭给正在发展的巢湖带来了无限生机

十八联圩

十八联圩

盛夏时节,八百里巢湖一碧万顷,波光粼粼的湖面拂过各类鸟儿,水天一色,好不活泼。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下游重要的生态湿地。合肥环抱巢湖,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考察时,对巢湖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合肥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全力推动巢湖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坚持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

珍稀候鸟成为“常客” 巢湖蓝藻出现时间不断推迟

通过综合治理,巢湖交出成绩单。2012年以来,在巢湖流域经济、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下,2020年、2021年巢湖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考核全面达标。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数据显示: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V类转为Ⅳ类,2020年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平均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的水量约40亿立方米,近些年入江前的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为长江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2021年,巢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西半湖水质由Ⅴ类改善到Ⅳ类。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目前的275种。初步统计已有鸟类300多种,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成为“常客”。

前不久,难以计数的须浮鸥在巢湖岸边湿地水面上空盘旋,或衔来水草营巢,或捕来鱼虾卖力求偶,热闹非凡。多数时,它们会与在此栖息的水雉、池鹭、小䴙䴘、黑水鸡等水鸟和谐相伴,但偶尔也会因“地盘”反目,并相互追逐“开战”。随着巢湖水质和沿岸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一大批珍稀候鸟前来越冬或度夏。

除了巢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巢湖蓝藻防控成效明显。去年,巢湖首次出现大规模蓝藻水华时间较前年推迟了56天,今年目前为止无明显蓝藻水华,出现时间较去年也在不断推迟,蓝藻防控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在“十四五”期间,合肥将加快建设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美丽巢湖。实施巢湖碧水工程,实现全湖水质稳定Ⅳ类并力争更好。整治“点源”污染,加强环巢湖重点污染源治理,补齐提标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改厕,推进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整治“线源”污染,推进环巢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南淝河等重点河流治理成果,加强清水河流保护,推广全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国考断面及干支流全面达标。整治“面源”污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畜禽养殖无害化,实现环湖1公里内化肥农药“零使用”,高标准建设环湖湿地、林带,修复环湖矿山。整治“内源”污染,精准开展湖盆勘测,加强蓝藻防控体系建设,削减湖体污染存量。

同时实施巢湖安澜工程,完善流域气象水文监测网络,提高流域总体防洪标准,推进巢湖大堤及重要圩口强基固坝,规划建设环湖行蓄洪区,建设安全可靠的泄洪通道和强大灵活的闸站枢纽。构建巢湖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合肥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

前不久,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合肥首次申报就顺利通过。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合肥全市湿地保有量11.8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约75%。全市拥有巢湖国家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5处,分别为安徽肥西三河、巢湖半岛、肥东管湾、庐阳董铺、巢湖湖滨,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3处,分别为巢湖槐林、巢湖柘皋河和肥东龙栖地,湿地净化水质作用日益显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近年来,合肥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进一步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增强湿地聚合效应和生态效益。

2021年,合肥积极推动巢湖综合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转变,实施巢湖“山水”工程这个全国唯一湖泊治理项目,环湖十大湿地建成九个,修复湿地面积6.5万亩。

走近位于十八联圩湿地中部的湖泊湿地,丰茂的水草满目青翠。这里原为具有30多年养殖历史的2814渔场,鱼塘尾水直排巢湖,淤泥遍布,氮磷污染严重,鱼塘内湖水大部分被污染。

“当时对于退还是不退,矛盾肯定有。但是面对生态污染、水淹之痛的现实,最后大家想通了。”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介绍,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占地27.6平方公里,一、二期工程涉及湿地进出水系统、多水田水质净化系统等,建成以来生态效益初显。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四期工程将于10月动工,整个工程计划于2023年底竣工。

科学引入“稻鱼共养” 环巢湖乡村旅游纳入富民工程

漫步巢湖边,蓝天绿水之间,草木葳蕤,久违的鸟儿自由自在、追逐嬉戏的场景重现巢湖。这让许多上岸多年的渔家不由得感叹:“小时候的巢湖又回来了。”

随着绿色种植理念深入人心,科学引入“稻鱼共养”等生态模式在实践中已显成效。

由于鱼虾蟹生长过程对水质条件的极高要求,促进水稻生产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有效保证了粮食安全和生态产品的高收益。在十八联圩湿地,约1.9万亩的农田科学引入“稻鱼共养”“稻蟹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模式。

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在水稻田以杂草、害虫及稻花等为食,而水生动物的活动能够疏松土壤,排泄物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做到“不施肥而粮食丰收,不投饵而鱼虾自大”,实现“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良好收益。

去年,在“不施肥、不打药”的生态种植模式下,生态水稻亩产达200多公斤,成为实现鸟类友好型生态种植方式的有益探索实践。

随着十八联圩湿地工程建设的逐步完成,生态湿地蓄洪区的美好画卷将逐步展开。下一步,十八联圩湿地将以“生态产业化、可持续运营、绿色产业体系构建”为目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发掘良好生态中蕴含的经济价值,推动生态与经济双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立足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部署,秉承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相结合的理念,合肥致力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新名片。

美景“归来”,吸引游人如织。如今的环巢湖沿线,一个个湿地串珠成链,犹如一条赏心悦目的“翡翠项链”,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来欣赏“三面青山一面湖”的美景,也带动着环巢湖沿线的文旅事业发展。

在江淮侨乡·六家畈,不仅有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以“江淮水镇、文化侨乡”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同样受到大家喜爱。这里有景观休憩、游览步道,游客可以寄情山水,观光游览、生态休闲活动再合适不过。2020年,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和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名单中,长临河镇四顶社区和江淮侨乡·六家畈等6地上榜。

“十四五”期间,立足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实施巢湖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打造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培育高附加值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加快休闲农业、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实现环境美、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

站在治巢新起点上,巢湖名城的美好图景越发明晰。未来,合肥将继续做好“城湖共生”这张答卷,向“绿”求“生”,坚定护住“一湖清泉”,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生态答卷!(记者刘畅  庄文倩/文 高博/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