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走进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抬眼望去100多亩绿油油的稻苗在水田里茁壮成长,轻风吹来,青青欲滴的稻苗随风摇曳。时下正是水稻秧苗管理的关键时期,村民们正忙着给秧苗除草,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观音岩村位于霍山县东北部,境内河渠交错,有小Ⅱ型水库四座,大小山塘300余口。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优势,投资建设一个集稻虾、稻渔、精品养殖等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基地,总建设170亩,其中包括标准化稻虾连作示范基地、龙虾垂钓体验区、稻田逮鱼体验区、休闲垂钓区,在发展养殖的同时发展观音岩村的休闲农业,多方位打造农耕体验基地。
“我们这基地精选优质稻种,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形成了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不打农药,不上化肥,所生产的虾田米品质优良,绿色无公害,所产小龙虾个头大,体色好,肉多质嫩,口感非常好。‘稻虾共作’,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56岁的倪守胜是基地的负责人,朴实少语的他只要一谈到稻虾综合种养的经验和技术,就会变得活跃而健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小有成就的养殖大户,6年前还是一名贫困户。倪守胜的妻子身患疾病多年,需常年服药,经济收入少,入不敷出,为此导致家庭困难,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被评为贫困户之后,勤劳的倪守胜在政府的产业帮扶下,干起了稻田养虾,原先只会种地卖粮的老汉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精养种植,水稻龙虾的双受益让他尝到了甜头,他还把在外务工的儿子叫回家,并从村里流转承包土地,扩大养殖规模。现如今不仅脱了贫,更致了富,稻虾连作发展逐年增加,至今已有340亩。
“这种种养模式,每亩可以产虾大约60公斤,优质水稻每亩产量大约450公斤,今年光是龙虾的收入就有15万元了,算下来每亩收益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越来越有干劲了。”看着稻苗长得健壮,倪守胜的脸上挂满笑容。
从昔日的贫困户到如今的养殖大户,不光自己的日子好起来了,基地的发展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插秧、除草、收稻子……有活我就来干,我岁数大了,在外面不好找工作,这活也不重,也算是给家里添了一份收入。”69岁的高帮民是观音岩村的村民,一年可以来基地务工80天左右。据他介绍,基地里务工的都是附近的村民,最忙的时候一天有40多人。
“在观音岩村,类似倪守胜这样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还有不少,村里大力鼓励能人大户、致富能手发展产业,加大对特色产业、种植大户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激活乡村的生产潜力。”该村村党总支副书记汪帮满介绍道。
据悉,目前该村拥有水田6960亩,耕地2200亩,山场27207亩,油茶13360亩。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年来,该村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培育油茶、油桃、龙虾养殖及相关产业发展,多种产业齐头并进,深入谋划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把农民增收与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突出特色,依托该村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坚持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拓宽观音岩村群众的增收渠道,奋力走出一条大户示范、产业支撑、农民受益的产业振兴之路。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要紧紧扭住产业振兴‘牛鼻子’不放松。接下来,我们要延伸水产品产业链条,结合红旅、绿旅,建设龙虾、水稻等农副产品代加工,带动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打造集旅游、观光、垂钓、美食休闲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带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在汪帮满下一步的打算里,可以预见观音岩村的乡村振兴道路会越走越宽。(王倩倩 郑昕)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