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召开《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加快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
6月17日上午,六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文旅局局长蔡黎丽就市政府出台的《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加快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向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作通报解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富民工程、旅游民宿作为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点课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旅游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十大旅游富民工程,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力争到2024年,年接待游客突破6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50亿元,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和康养基地形象显著提升,基本形成“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
为加快全市旅游民宿发展,六安市将实施旅游民宿发展“1289”工程,通过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盘活闲置房屋,科学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品牌体系,到2025年,建设1个民宿品牌(“大别·乡宿”),200家精品民宿,8个民宿风景带,9个民宿产业集聚区,推动全市民宿产业规范化、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让民宿产业成为六安市乡村振兴重要产业板块,有效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富民增收。
《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计划》分为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指导思想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旅游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进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24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6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50亿元,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2.8%。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和康养基地形象显著提升,基本形成“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
工作任务
共四个方面、21条内容。
一是加快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坚持统筹发展,形成“一核引领、三区同频、四带协同”的发展格局。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巩固、提升霍山县、金寨县全域旅游创建成果,加快金安区、裕安区和舒城县等全域旅游发展步伐,支持金寨县、裕安区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共建山(大别山)湖(巢湖)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等廊道,推动大别山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跨界合作。强化旅游项目支撑,推进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实施,开展项目推介和合作洽谈,瞄准国际、国内龙头企业或集团,招大引强。
二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把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绿色”旅游景点串成线、连成片,提升游客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推进“快进”“慢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完善落地自驾旅游配套服务,新、改建旅游厕所60座、旅游停车场50个。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开发实景游戏、演艺、AR、VR等旅游衍生产品,为游客提供门票预约、智能验票、导览等服务。不断提升“六安文旅”APP功能,完善六安文旅服务综合管理系统。
三是实施十大旅游富民工程。分别是加快旅游景区提升,实施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提标进阶”工程,着力提升旅游景区环境。加快旅游度假产品建设,促进生态休闲养生、深度体验、文化创意等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休闲度假产品。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培育大别山红色研学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推进汤家汇、斑竹园、南溪、燕子河、苏家埠、毛坦厂、舒茶、诸佛庵等地红色旅游发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六个一”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集聚区)、一批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一批乡村旅游风景线、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一批乡村旅游伴手礼、一批“活力”乡村活动。加快生态康养旅游发展,利用温泉、山水、中医药等资源,打造大别山康养、避暑、中医药旅游目的地。强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民政、教体、工业、城镇化等相关产业主动融入旅游元素,形成“+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包装策划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叶集羊肉、大别山灵芝、白酒等产品及衍生品,开发系列旅游商品。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等获得收益。支持能人投资创业,鼓励支持新农人、农创客、大学生、艺术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入驻乡村创新创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展示展演活动。
四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包括塑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英雄大别山·美丽是六安”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和IP,做强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营销,做热一批国际国内精品线路和专项产品。丰富旅游营销方式,与央视、携程等国内旅游主流营销网络、旅游电商平台等新媒体、融媒体合作,打造营销矩阵。优化旅游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放管服”改革,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三是强化督查考核。
《关于加快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分为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三部分。
总体要求
实施民宿发展“1289”工程,即:到2025年,建设1个民宿品牌(“大别·乡宿”),200家精品民宿,8个民宿风景带,9个民宿产业集聚区。全市民宿产业规范化、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显著提升,成为六安市乡村振兴重要产业板块,有效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富民增收。
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统筹考虑“环山、滨水、临田、伴林、依景”等因素,推动建设8条旅游民宿风景带,打造9个旅游民宿集聚区。
二是盘活相关资源。积极探索通过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将古民居、老庭院、旧厂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用于旅游民宿发展。
三是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综合性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土特产商品市场、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的休闲旅游环境。
四是培育产品业态。加强主题客房、特色餐饮、健康养老、农事体验、工艺研学、亲子课程、康养运动等产品开发,建设适应不同需求的旅游民宿。
五是打造品牌体系。实施旅游民宿品牌“1+N”培育工程,重点打造“大别·乡宿”旅游民宿品牌,培育皖西人家、茶谷小院、画廊人居、大别山人家、兰花庭院、果岭佳苑、淮畔人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民宿品牌。
六是抓好示范带动。积极开展等级旅游民宿申报创建工作,逐步形成竞相发展、中高端旅游民宿相结合的阶梯式发展格局。
七是引领绿色发展。突出旅游民宿与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科学合理配备相关设施。
八是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旅游民宿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便捷、安全的旅游民宿线上预订、信息查询、点餐、支付服务。
九是实施动态管理。推进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促进旅游民宿在资源开发、产品建设、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服务水平、社会责任等方面良性发展。
十是培养民宿人才。建立民宿业发展智库和导师团,鼓励地方高校培养民宿经营管理人才。
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四是强化资金支持。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