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味源古法:叶集木榨油技艺

时间:2022-06-1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方海

编者按

聆听、追忆、探索、反思,记录六安非遗,讲好六安故事,感受文化六安。《非遗·六安》第二季,唱罢世间情切,辗转百味人生!

风月流转

人间聚散

历史的脚步

总是在不经意的角落

留下尘埃

四季轮回

交替冷暖

形形色色的生命

将人生的细碎

融入年复一年

味源古法:叶集木榨油技艺

六安叶集,地处豫皖交界,南依大别余脉,北连江淮平原。史河之畔的叶集老街,明代开商立埠,青砖黛瓦,至今仍汇聚着明清之风,留存着古香遗韵。许多古老的商店、手艺诉说着老街的商贸文化与故事传承。

据当地流传说法,明清时期,叶集就出现木榨芝麻油。解放前,叶集很多私人油坊都掌握着古老的木榨榨油技艺,而且每家都有自己的绝活。1956年,合作化运动,具有一定规模的十八家私人油坊整合重组,成立叶集油厂。

据古农书记载,芝麻是公元前二世纪是出使西域的张骞从现在的中亚引进而来,所以叫“胡麻”。晋代石勒时期讳言“胡”字,改名为芝麻。芝麻先种植于黄河流域,后逐渐向长江和珠江流域一带传播,直至遍布全国各地。

皖西民众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先后引进种植了小麦、玉米、甘薯等作物。芝麻,收成微弱,属于改善食欲的小众化作物,所以引种皖西较晚。由温饱到美味,便产生了食物的升华。

木榨油是纯手工技艺,过程繁琐。选籽、筛籽、炒籽、磨粉、蒸粉、结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接油、沉淀、装瓶,木榨油生产要经历十几道工艺,一百多道流程。一名油匠学徒往往需要师傅口传心授、学习四五年才能自己榨出一壶油。从一粒小小的芝麻到色泽金黄、淳香四溢的芝麻油,每一道工序都融入了榨油人的匠心。

炒籽

准备榨油,先用猛火烘炒芝麻15到20分钟,不停的翻动让每一粒芝麻受热均匀。中国人的“中庸”智慧,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道工序里,考验的是师傅对火候的掌握,不偏不倚,让芝麻的香味油然而生。

蒸粉

滚烫的芝麻需要及时散热,翻动,避免产生老火糊味。芝麻经过碾压磨成细粉,离榨油又近了一步,碾压的细粉还要放置蒸笼内,热汽蒸五分钟。师傅娴熟的动作其实也是把握着时间节奏,菜籽颜色转变为咖啡色,及时取出,进行包饼。

稻草也是木榨油的必备工具,它和铁圈相互配合,将蒸好的细粉包裹起来,然后踩平,这样粉饼就准备好了。

粉饼入槽,装上木楔,撞木重击,这就是木榨油最关键的步骤。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活。沉重的撞木,交替冲击着木楔,铿锵有力。油料的彼此挤压,滴滴香醇的麻油逐渐沁出,汇聚成流。芝麻就在声声撞击中完成它的神奇旅程,油匠们也是在锤起锤落之间度过了他的物换星移。

上榨

师傅们在练习木榨油技艺过程中一次次地尝试,自创了一套省力的绝活,俗称“猴子翻山”。古老的一根撞木,娴熟的一双巧手,得心应手的翻转之间,往往需要数千个日夜心手合一的磨合。

伴随着榨油师傅的发力号子声和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悬吊的撞木重重地撞击在木楔上,余音尚在耳畔萦绕,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麻油,在一声声撞击中坠落,醇香扑鼻。

第一遍压榨之后,油饼需要拆卸下来,重新研磨、蒸粉、上榨、撞击,重复一遍,才能将油质榨取干净。第二遍榨取后,榨油器械静置几个小时,等待油质慢慢沁出、滴下。在此时间,器械会发出炸裂的声响,枯木乍破,声音起,香油落。一静一响,时间在停止,万物在滋养。

收油

古法木榨运用纯物理方式压榨萃取,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芝麻油的醇香。每一道工序,平淡而又踏实,让芝麻充分绽放。每一道工序,榨油人都望眼欲穿,只为出油后的那一滴滴金黄。

成品检验 

由于劳动强度大,出油率低,再加上机械榨油的挤压,古老的木榨油工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挽救正在消逝的木榨油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庭刚先后到北京、天津、扬州、嘉兴等城市参加旅游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宣传木榨油。2017年,叶集木榨榨油技艺成功入选安徽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从三国的的攻敌燃料,到魏晋的餐桌美味,木榨油经历了本质蜕变,进入寻常人家。对榨油古法的传承与坚守,一如人类对风味的孜孜追求,不只是贪恋舌尖上的享受,聚散、离合、悲喜、家常,都映射在平凡的一日三餐中。对坚守传统的手艺人来说,麻油承载的是匠心,技艺滋养的是文化,风味积淀的是人生。(解说词皖西学院李方海)(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