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党建引领探新路,乡村振兴迈大步

时间:2022-06-0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陈波 王倩倩 潘先波

“采摘茭白要选择根部有突出锤形的肉质茎,拨开上面的叶子,茭白就会露出来,要用镰刀去割,而不要直接用手去扯,这样能更好地保留茭白的根部来年还可以继续生长第二茬。”6月7日,霍山县单龙寺镇单龙寺村的百亩茭白基地里,种植大户龚宗平正在给务工的村民示范如何正确采摘茭白。一望无垠的基地里,一人多高的茭白亭亭玉立,翡翠般的叶片迎风起舞漾起层层绿波。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田野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双培”挖人才,“当家人”变“带头人”

单龙寺村位于大别山腹地,距霍山县城25公里,群山环抱,山峦叠翠,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

“早年间,村民主要收入就是靠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以务农为主,种植水稻、茶叶,还有山上一点毛竹。村里也没有其它创收渠道,村集体经济长期薄弱,村民家庭也普遍不富裕。”据单龙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汪明亮介绍,该村地处深山,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根本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

“80后”的汪明亮是霍山县单龙寺镇玉锦生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15年,他把握打造六安茶谷节点的重大机遇,流转160多亩荒地,开辟有机茶园,随后成立合作社,逐步形成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目前,合作社茶园面积已扩大到475亩,并开始试点立体循环种养殖,走上了茶旅融合的新路子,生意做得十分红火,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党员致富能手。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单龙寺镇把村级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让群众身边人扎根群众、带动群众共同致富。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政治功能,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为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21年10月,单龙寺村两委换届,镇党委通过综合考察,致富不忘扶乡亲,关键时刻有担当的党员致富能手汪明亮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原先只是一个小家的当家人,现在是全村的“领头羊”,原来只要自己发家致富就行,现在怎么才能带领全村人找门路、奔小康?当上村支书第一个问题就让这个朴实的汉子发了愁。

“咱们村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现在济广高速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在我镇交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科学制定符合村情的发展规划,好好干一把!”新一届“两委”班子卯足干劲,理清思路,瞄准了发展特色产业这条致富路。

产业育特色,“低产田”变“高产田”

单龙寺村全村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4亩,林地面积11046余亩。山地多,耕地少,光照不足,交通不便,种地效益差。很多村民宁愿出门打工,也不愿意在家种田,导致不少田地闲置荒芜。

瞅着村里大片大片的撂荒地,新上任的汪明亮决定走出去,学学其他样板村的经验做法,他自费领着驻村工作队和两委实地考查岳西县野溪镇茭白种植基地,还专门邀请专家来村里实地观测。经专家评估,发现本地的土壤、气候和野溪镇非常类似,十分适合茭白种植。

说干就干!为了破除村民后顾之忧,村两委决定村里先带头干起来。2022年4月,为了及时赶上种植季节,汪书记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仅用40多天时间,村里就完成了2个村民组55户村民200亩农田的土地流转、渠坝维修、良种选育、青苗移栽等工作。

“我家有4亩田,以前都外出打工,家里的田地都荒了,现在政策好,环境好,村里鼓励我也种上茭白,这样一年不用出远门一样也能挣上几万块钱了!”今年已经60岁的村民梁宜云开心地说。从基地动建伊始,单龙寺村民每年都能获得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今天来帮忙采摘的不光有本村的村民,还有其他村的,劳务用工给周边农户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汪明亮表示,茭白收获期气温较高,茭白成熟快,容易变绿变老,如果逾期不采摘,会失去商业价值,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用工。

时光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管护,目前单龙寺村茭白长势喜人,6月进入集中采收期,丰收在望,预计单季亩产茭白3000公斤,亩产值12000元左右。200亩茭白年产值将达到260万元,利润40万元。该村积极对外联系,早早与武汉、江西、合肥、岳西等地经销商签订对口销售合同,茭白的销售渠道已经畅通,种植大户再无后顾之忧。

“这种‘美人茭’口感爽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江浙沪市场上很受欢迎,需求量很大。”霍山品禾茭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宗平把刚采收上来的茭白外壳剥开,露出新鲜白嫩果肉,一口咬下去,如红薯般脆甜可口。“今年我们几个大户试种成功,明年肯定会有更多人跟着我们一起种的。”

发展抓立体,“撂荒山”变“金银山”

时近中午,单龙寺村七斗村民组霍山溪野生态家庭农场的黄精基地里,党员大户彭光辉正带着几个务工的农户忙着人工除草。

“我们村荒坡林地多,以前没有人想着开发,大都随它撂荒着。但这里气候适宜,非常适合林地套种中药材。黄精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名贵中药材,它喜阴湿、耐寒冷,普遍生长在水分充足、半透光、肥沃的砂质土壤里。我们这连岗连洼的竹林和杂木树林就是仿野生黄精的最佳生长环境。别看这刚种下去不起眼,三年后,仅这一片80亩黄精基地,不仅产值能达到300万元,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1000亩的优质种苗。”彭光辉起身指着身后的黄精基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作为山区乡镇,要想让老百姓能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单龙寺村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子,摸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林地、坡地、田地齐头并进,打造出立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格局,推动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多头发展。

在坡地,着手改造优质茶园,推广优良品种种植。单龙寺村继续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在塝上村民组原农具厂旧址新建茶叶精选加工厂,为本村和周边茶农提供茶叶精选服务,村集体年增收6.5万元,并为本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在林下,积极打造中药材基地,依托本村党员带头人彭光辉等,以“党员带动大户、大户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党员、能人、村民聚在产业链上,有效激发群众自主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抓实干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先后创办了鑫众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溪野家庭农场,种植中药材黄精、石菖蒲近200亩,目前已完成栽种,进入后期管理阶段。单龙寺村曾经大片的撂荒田地、坡地、林地,如今遍地生金,都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聚宝盆”。

“依据村里各产业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具有观赏、采摘、体验、休闲娱乐等农旅融合项目,进一步开展摄影平台、游览步道、亲水体验、沿河美化亮化、农耕民俗等田园综合开发工程,力争把我们单龙寺村建成以有机农业生产为核心,集观光游览、教学体验、摄影创作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谈到村里下一步发展规划,汪明亮眼里满是希望的光。(文:陈波 王倩倩  图:潘先波)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