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方塔园之晨
常熟因“物产丰饶,岁岁丰收”而得名,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独特城市形态。综合实力长期稳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地处苏州市北部,东、东南与太仓市毗连,南、西南与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接壤,西与无锡市锡山区交界,西北与江阴市、张家港市为邻,北、东北与南通市崇川区、海门市隔长江相望。市域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7.7万人。
常熟“虞歌畅晚”夜经济
常熟博物馆
常熟城市展示馆
一、资源集聚要素齐全
一是文旅资源丰富多样。常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文明史、1700年建城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城面积约2.4平方公里,拥有南泾塘、西泾岸、琴川河和南门坛上四个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保留着典型的江南城市格局。全市建档的各级保护单位共17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17项,包括国家级2项,省级21项和苏州级39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聚焦将文化特质融入常熟文旅品牌体系,常熟花边、红木雕刻等非遗技艺已形成艺术品牌;常熟蒸菜、虞山绿茶等成为特色饮食品牌,各类非遗文化与创意设计相结合,焕发出更大魅力与活力。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自然生态禀赋优越。城市融山、水、城为一体,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城市三大湖面积相当于5个杭州西湖,“山湖同城”,构成了城市绿色三角湿地生态圈。常熟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80%左右,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体森林覆盖率达96%,常年负氧离子含量在8000个立方厘米以上,远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城市内累计建成260多公里的生态步道,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驿站。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常熟着力打造高水平景区矩阵,创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个和国家森林公园1个。
常熟阜城门夜色
常熟广播电视发射塔
常熟蒋巷书院民宿
常熟林中茶座
二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常熟文化和旅游已实现初步融合,文旅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有所增加,集聚度进一步增强,文旅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有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5家,产业类别涵盖文化旅游、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健康养生等各个领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20年度,我市共有规上文化类企业71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4家。
三是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常熟注重“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服务功能的构建,将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需求进行兼容性的满足。我市拥有完善的旅游和文化服务体系,现有星级旅游饭店12家,国际国内旅行社46家,民宿18家,快捷酒店30多家,旅游厕所155座。另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文庙、言子旧宅、翁同龢纪念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于市民,其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成全国一级馆。推进文旅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建成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开通旅游总入口、智慧旅游“码上游”、“常熟文化云”等平台,建设常熟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实现“一机游常熟”,建成智慧厕所APP应用,进一步整合文体旅资源及公共服务要素,为文博场馆、体育综合体、旅游景区开展线上活动预约、产品订购、咨询、导航、查询等服务。
常熟梅李聚沙园
常熟沙家浜-爱国主义教育区
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常熟尚湖
二、业态丰富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重视制度保障。发布《“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常熟行动计划(2021-2023)》《打造非凡体验精品美游三年行动计划》《常熟“十四五”文体旅发展规划》、蓝色游专项规划编制,出台《关于推动常熟市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常熟市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常熟市宣传文化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常熟市旅游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建设功能完备时尚美城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常熟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动文体旅融合创新发展和建设绿色休闲旅游城市的文件。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科学有效的政策规划体系。
二是丰富产品供给,打造特色产品。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将特色资源与文旅产品深度融合,不断挖掘和策划展现本土文化魅力的产品及项目。发展“教育+旅游”,打造“常塾•研学堂”平台,串联体验参观点超100个,获评中国文旅龙雀奖“最佳研学旅行机构”。推动“工业+旅游”,建成波司登、隆力奇为代表的“以工辅旅、以工促旅”旅游点,隆力奇养生小镇获评江苏唯一“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游成为全省标杆。推动“农业+旅游”,发展农业科普、观光和休闲融合的旅游项目,蒋巷村获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推动“文化+旅游”,修复常熟文庙、翁同龢故居等文化遗迹,打造铁琴铜剑楼知旅街区、华侨城大型文旅综合体、红豆山庄康养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交融的全域旅游新体验。推动“体育+旅游”,将尚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铁人三项赛等优质品牌赛事叠加旅游产品属性,吸引大量人气。推动“商贸+旅游”,发挥全国最大服装专业市场服装城的集聚作用,促进文旅消费。
三是利用现代技术,赋能体验升级。陆续推出沙家浜景区“横泾不夜天”夜间文旅项目、方塔公园“方塔传奇”光影秀、尚湖“遇尚•夜宴”项目等一批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将常熟历史文化、特色演艺、湖光山色、光影技术有机结合,提供了丰富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目前国际饭店弦歌厅、春来茶馆、古里知旅街区和沙家浜、尚湖景区等均建有小剧场,构成常熟小剧场特色品牌。
常熟燕园
常熟虞山城墙
常熟虞山公园
古里红豆山庄景区
三、运营有序管理规范
将旅游执法纳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强化对旅游市场的规范和监管,重点净化导游及旅游车市场;成立旅游安全生产专委会,建成覆盖各行业的安全联络员队伍,导入第三方安全检查和咨询服务,有效维护旅游秩序和安全。
拍摄《精致常熟》宣传片,在武汉、郑州、西安、上海、苏州等地播放推广。与《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合作,运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常熟绿色休闲城市品牌和文旅融合成果。
沪苏通铁路常熟站
铁黄沙生态岛
夕阳下的虞山公园
新古里知旅街区
四、创新示范效益显著
一是创新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智力支撑体系的路径。主动强化与科研院所对接,搭建政企研合作渠道,与南开大学合作,共建文旅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范本。依托“江、河、湖、山、城”镶嵌渗透的城市空间形态,我市整合区域核心自然、人文景观要素,形成集中展现城市景观文化风貌的中心城区三环、七溪、三带、六脉”绿地系统结构,从规划上打造了绿色休闲旅游城市的底色。从2009年开始,我市建成各类绿地面积1004.7万平方米,包括公园绿地11个 24.5万平方米、城市道路景观绿地39个15.9万平方米、各类防护(道路和河道)绿地47个951.8万平方米。常熟是国内9家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之一,为促进城市经济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示例。同时适度控制旅游开发强度,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降低文旅产业开发对生态环境负面压力。
三是创新发展文旅一体化品牌。融合红色文化、山水人文、运动健身、长江岸线等特色资源,打造“四色游”品牌,形成独具一格的主题旅游体系。加快发展“虞歌畅晚”夜间经济品牌,建设“塔弄夜巷”“虞景夜潮”“世茂夜市”文旅消费聚集区。从2005年起常熟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汇集社会各方力量,精心策划文化旅游节,已成为群众翘盼的节日、文化旅游的盛会。
四是创新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正在建设常熟市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为省内首个文旅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全市文化、体育、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整合应用,打造集产业管理、行业监督、公共服务、产业招商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平台,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和集约化发展。
我市将继续以文旅融合为抓手,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常熟品牌,打造非凡体验“四色”精品美游,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把常熟打造成为长三角独具江南文化特质、主客共享共容、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的“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和“绿色休闲旅游名城”。(图文视频供稿单位: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