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这场“考试” 合肥经开区挺进“全国十强”

时间:2022-03-03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王骏超

这场“考试” 合肥经开区挺进“全国十强” 

安徽省加快推进国家级经开区提质扩量增效

联宝电子生产线 记者 苏玲 摄 (资料图)

根据商务部日前公布的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合肥经开区综合排名列全国第10位、中西部第1位,利用外资单项排名列全国第5位;芜湖经开区全国综合排名第13位、中西部第2位,铜陵经开区、滁州经开区、马鞍山经开区进入全国综合排名前100位,名次大幅提升。

近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近年来,安徽省国家级经开区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开放高地功能凸显

去年10月9日,一列经阿拉山口入境的合肥中欧班列缓缓停靠在合肥铁路货运北站,主要搭载进口化妆品、婴幼儿奶粉等商品,货值约为163万元。这是我省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商品首次通过中欧班列运输。随后,这批货物被运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安徽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实现“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2021年,合肥经开区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综保区等开放载体建设,开通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1210业务,开启全省首个“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进口业务模式,运营长三角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业务,全年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单量突破400万单,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试点及城市生命线安全“闭环管理”集成创新模式2项申报全国推广。

芜湖经开区的奇瑞汽车去年出口近27万辆,同比增长136.3%,成为中国品牌乘用车第一个年出口超20万辆的车企,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铜陵经开区铜陵(皖中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累计结关报关单5681票,监管进出口货物9.2万吨、货值逾17亿元。在封关运营第一年,即实现进出口货值在全省5家保税监管场所名列第1位。

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深耕合肥的第十个年头,“千亿企业”联宝科技再跨双百亿,2021年营收实现1227亿元,在合肥产业升级答卷中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合肥经开区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推深做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双招双引”机制,联宝电子营收超1200亿元、两年新增500亿元,沛顿封测、通富微电月封测能力共超7万片,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达到11.7万辆,大众安徽项目加快建设。

根据统计,去年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2135亿元,增长30.1%,占全部规上工业的63.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突破200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2%。

芜湖经开区荣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解决方案试点示范称号,成为全国仅有的15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园区之一。同时,总投资130亿元的奇瑞超级-工厂及发动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信义江北光伏组件盖板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芜湖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铜陵经开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由平均6个月压缩至15个工作日,着力打造“流程最佳、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工业项目建设审批办理流程。滁州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5.6%。

科技创新积厚成势

2021年,合肥经开区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着力构建创新生态,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平台,哈工大国际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集聚机器人企业44家。同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汇聚1万余名人才、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个科技型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年翻两番,从百余家增加到560家。

芜湖经开区在全国第二批58个双创升级特色载体终期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成为全省该批次唯一获得优秀评价的园区。滁州经开区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东方日升联合上海交大建设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中家智锐获批省级高端智能化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零”的突破。

“省商务厅将强化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和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开发区改革开放和创新提升,全面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王骏超)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