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碳”索不止,绿建未来

合肥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宣言发布活动圆满举行

时间:2022-01-2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1月25日,合肥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宣言发布活动在中安创谷科技园圆满举行。

先行先试,实干出实效

发布活动上,合肥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了双碳元年,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工作举措,并发布高新区碳达峰行动计划。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合肥高新区多年来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于前十位,是中西部首批、安徽省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可以说,这些年来,合肥高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上一直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要求,合肥高新区按照不等不靠、先行先试的理念,迅速部署推进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对双碳工作的批示中强调,“这项工作是件大事,加快,再加快!”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双碳元年,合肥高新区率先发布工业园区层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以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了高新区节能降耗三年行动计划和建立企业节能减碳指标评价体系。同时,按照“示范引领、目标明确、路径精准、刚性可操作”的标准,精准开展高新区双碳路径规划研究,对园区绿色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定量地摸底和评价,“一园一策”研制资源、能源、碳排放等多要素约束的碳达峰路线图,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反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为推动双碳各项工作落地实施,合肥高新区制定了碳达峰行动计划,围绕双碳路径规划编制和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碳汇八个领域行动计划提出34项目标任务,并制定“有明确指标、可量化考核的”年度及分季度工作任务,定期调度考核。

高端智库成立,提供智力支撑

“不拒众流,方为沧海”。前不久,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合肥隆重召开,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切实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而合肥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更是离不开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此次,合肥高新区成立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低碳发展高端智库,首批邀请了11位专家组成了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未来,智库还将吸纳一批优质“双碳”技术咨询研究机构加入,将积极围绕合肥高新区乃至全省、长三角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对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客观评估工作进展和成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结合;探索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新模式和新路径,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智慧。

互联合作,成立碳中和行动联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为全球更高质量的绿色复苏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一次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的绿色革命,更是一场倒逼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既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行,更需要全社会通力配合,加快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其中,重点行业和大型龙头企业率先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在节能降碳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将所积累的良好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此次,由园区23家重点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合肥高新区碳中和行动联盟,通过互联合作,旨在服务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碳中和目标实现。

凝心聚力  双碳绿色宣言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这对高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打造国家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合肥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发起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宣言。做绿色发展的先锋者,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绿色化指标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做生态文明的推动者,让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建设美丽高新。做低碳创新的引领者,重点开展前沿技术创新研究,加大支持颠覆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打造世界级碳中和创新策源地。做绿色生产的先行者,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绿色升级。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在衣食住行中自觉实践绿色环保理念。做绿色消费的带动者,带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

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持续坚持整体谋划、实干作为,继续在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落地、智库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切实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全过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积极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朝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阔步前行!(合肥高新区工委办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