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行走在永春县城的道路上,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矗立在两旁,一条条宽敞明亮的道路干净整洁,路上的行人们或闲庭信步,边走边聊;或独步疾走,匆忙赶路。远远望去,整个永春县城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处处呈现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生活舒适之美。
这是永春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泉州市委“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创建的第二年。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该县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省委政法委电话测评,2021年永春县群众安全感率达99.627%、扫黑除恶好评率达99.45%、执法工作满意率达98.25%,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邻里守望 打造自治亲情家园
每周日上午9点,在临江经典小区的党群活动中心便能看到郑民红声情并茂地开展公益教学,她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置了手指操、六子棋、逻辑思维游戏等内容。郑民红是永春县近邻教师的一员,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因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早教经验,在社区小区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在小区里办起了公益早教活动,并取名为“红玫瑰早教公寓”。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红玫瑰早教公寓”的服务对象从50人扩展到了120多人,公益团队志愿服务队伍从开始时的1人拓展到了10人。“我是红玫瑰早教公寓学生的家长,又是公寓的志愿服务者。在孩子上课一年多的时间里,郑老师热心公益的精神打动了我们,我和几名家长纷纷加入郑老师的公益队伍,与郑老师一起为孩子们服务”,临江经典小区业主小魏说。
“红玫瑰早教公寓”只是永春县开展“近邻党建”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破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管理组织作用碎片化、社区事务覆盖难、群众自治难等治理困境等问题,该县“聚焦远亲不如近邻”主题,全面实施“在职党员回家工程”,先后成立11个“近邻学堂”、19个近邻帮帮团、5个近邻基金会,在全县范围内创办52个“邻里守望堂”,开设“爱心厨房”,成立“红色议事会”,打造“近邻议事厅”等,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升级服务平台、催生队伍活力,推动基层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级。
纠纷化解 筑牢法治建设根基
“服务于民爱百姓,尽心尽力解民忧”,2021年12月31日,尤某等30余名群众激动的向工作人员送来了锦旗。
原来是12月29日,30余名工人来到五里街镇,反映某加工厂老板吕某拖欠工资,但多次索要未果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接到群众的诉求后,五里街镇立即启动“135”庭所共建联合调解机制,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律师所人员,在摸清事情的缘由后,准确抓住该案件的矛盾焦点——合伙内部纠纷。通过耐心的劝导,双方矛盾逐渐缓和,短短的两天内工人们顺利的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脸上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此也有了向工作人员送锦旗的一幕。
针对基层矛盾纠纷更加多样性、复杂性,而群众越来越倾向于用法律渠道解决诉求的特点。近年来,永春县积极探索“135”庭所共建联合调解机制,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有效整合了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所“一庭三所”现有资源,突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搭建起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矛盾联调、风险联控的工作新平台。2021年来,全县迅速化解涉及伤亡事件、跨界跨县等重大矛盾纠纷案件82件,当年全县未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县人民法院新收民事案件同比下降18.61%。
文明引领 探索德治丰富内涵
漫步在锦斗镇珍卿村的村道上,只见道路两侧每隔一小段便竖立着一块石碑,逢路遇桥皆有碑,形成了特殊的“碑林”景观。据了解,10多年前的珍卿村路窄,凹凸不平,出行十分不便。为了改变现状,道路经过沿线家庭主动提出出让地块,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这10年的历程中,便形成了每建好一段路、修好一座桥,便立一块石碑记载村民捐资情况的传统,现全村已有43块石碑。
为了让文明乡风更好的传播、传承,去年来珍卿村村党支部在小学对面建设了2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将43块石碑上墙集中展示,并且积极与媒体对接,珍卿村村民热心公益的事迹也相继被《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等媒体争先报道。正能量的传播更加激励了村民奉献家乡的热情,这一年来,全村村民集资40余万元在珍宫桥头建设了老人活动场所及公厕,自发捐款集资建设通往新安角落的道路,并主动无偿让出了道路建设需要用到的全部田地,积极参与路基平整等工作,珍卿村文明蔚然成风。
这只是永春县开展“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一个案例。在示范村(社区)活动的开展下,桃源大地的错落里,新内涵、新风尚、新实践、新氛围、新传承、新形象不断涌现,道德水准达到新的高度,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永春县人民已深深感受到“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创建带来的变化:大家的话语权更多了、邻里间的纠纷变少了、居住的环境更美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