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放到全局工作中“一体化”谋划,以“网格化”夯实基础,以“智能化”赋能支撑,以“项目化”驱动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一、“一体化”部署谋划,将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全面加强基层党的领导统筹推进
把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在全区铺开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宝安区‘六定三下沉七强化’创新基层治理”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一是明确领导核心,做实做硬做强社区党委。将社区党委定位为“社区领导核心”,通过定位、定责、定岗、定员、定费、定薪,做实做硬做强社区党委。二是推动力量下沉,增强社区党委的战斗力。全区处级以上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街道正科级干部落实“五员进社区”。市、区、街道8支执法专业队伍共1万余人全部编组落到社区,由社区党委统筹治理任务。三是整合服务资源,提升社区党组织影响力。政务服务、社会救助等73项便民事项延伸至社区受理,社区综合服务窗口可直接办理政务服务147项。
二、“网格化”落细落实,夯实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
编织网格体系,全区“一张网”运行,实现问题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一是构建网格智慧管理体系,提升事件处置精细化水平。按每500间套出租屋或1000名管理人口的标准,将全区划分为4866个基础网格,并将消防、安监等专业网格与基础网格一一对应,形成“多网融合、部门联动、一网治理”的全科网格。按“一格一员”配备网格员,负责对4类125项基础信息和13类150项事项进行采集、上报,系统自动分拨相关部门处置。二是深化智慧管理运用,打造块数据基础平台。与市、区直部门业务数据进行融合比对、相互关联,形成“块数据智能底板”。目前,已实时联通公安、税务、社保等66家市、区职能部门,累计汇聚数据230多亿条,涵盖538.29万人口信息、88.24万家法人信息、17.54万栋楼栋信息。三是持续赋能拓展,推动“网格管理”向“网格治理”转变。推动网格员成为社会治理主力军。2021年以来,网格队伍发动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APP共284.7万人,助力全区500多万人完成4轮核酸采样,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三、“智能化”赋能支撑,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效能
高标准打造社会治理“智治”体系,“宝安社会治理智治体系建设”“‘四网融合’共建重点人智慧服务管理体系”分别获评2020、2021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优秀创新案例。一是精准管控,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预防”。开发智慧精防系统、智慧禁毒系统,建立“重点人”智慧管控体系,做到信息采集、任务推送、帮扶服务、监督管理“一网贯通”。建成信用宝安、商事主体审管服一体化系统,建立“重点事”智慧化解体系,及时发现问题,精准预防化解。二是智能防控,变“人工盯防”为“科技围控”。建立“重点区域”智慧防控体系,围绕全区92个重点部位科学布建161个“屯警点”,实施民警、辅警、协警、义警“四员联动”,消防、治安、禁毒、交通“四网融合”的勤务运作。以“两长两员”(楼栋长、门店长、物管员、保安员)为主体组建宝安义警队伍,确立135智慧调度机制(突发事件发生时,义警1分钟到达,辅警3分钟内到场,民警5分钟内到场),有效防范重点场所失管漏管风险。三是科学处置,变“迟缓应对”为“快速反应”。整合应急、安监等31个职能部门应急指挥力量,率先在全市形成纵向贯通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横向联通区城管、安监等区直部门的“1+10+124+N”指挥调度体系,指挥触角直接覆盖最小勤务单元。
四、“项目化”探索创新,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宝安样本”
围绕解决市域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一是构建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体系,打造以家庭和睦促社会和谐新模式。由党委政法委牵头,开发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智能化应用平台,全面建立情感家事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和快速应急处置机制,实现情感家事纠纷案件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全周期处置管理,有效防范“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刊发专题简报。二是高标准推进“三调联动”体系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制定《宝安区推进三调联动国家试点工作方案》,高标准推进试点建设。开发“i调解”智慧管理平台,精准分流、快速调拨全区资源参与纠纷化解。开展“无讼社区”创建工作,并发布全省首个“无讼社区”创建标准。中央依法治国办刊发专题简报。三是开展企业合规建设,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宝安区推动企业合规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全市率先成立区级促进企业合规建设委员会,深入开展最高检刑事合规改革全国试点工作。推进“信用+合规建设”,优化信用分级监管激励、信用修复等制度。中央依法治国办、广东省委政法委刊发简报推广宝安区经验做法。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