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1720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时间:2022-01-05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苏龙鹏

素质全面提升 结构更加优化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83.2%、94.5%,较上届分别提升26.5个百分点、12.9个百分点

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7.4岁、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6.8岁,分别较上届下降4.8岁、2岁

村“两委”成员中女性3157人、社区“两委”成员中女性2597人,占比分别为39.7%、59.2%

“头雁”素质全面提升,班子结构更加优化,战斗状态迅速激发……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全市1720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完成,交出了全程高质量、全面高质量的“高分答卷”。

“头雁”素质全面提升

换出新活力、新气象、新作为。

此次换届,正值“十四五”开局启航的关键节点,也是村(社区)“两委”任期“3年改5年”后的首次换届。市委把这次换届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头等大事来抓。

调查摸底先行、集中整顿先行、选育人选先行、督查指导先行,超前谋划、高位部署实施的换届相关准备工作迅速展开。

2021年9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我市紧紧围绕选出忠诚过硬好头雁、换出团结协作好班子、营造风清气正好生态、形成干事创业好氛围目标,加强党的领导,严格选人标准,全面周密把控。

换届后,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素质全面提升、结构更加优化。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83.2%、94.5%,较上届分别提升26.5个百分点、12.9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25.2%、51.7%,均高于全国第一批换届的村、社区书记平均学历水平。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7.4岁、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6.8岁,分别较上届下降4.8岁、2岁;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均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45岁以下9883人、占总数80.1%,成为干事创业主力。村“两委”成员中女性3157人、社区“两委”成员中女性2597人,占比分别为39.7%、59.2%。

拓宽人才选配渠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市坚持把功夫下在换届前,着眼提前谋划人选需要,下发《关于做好村干部“大储备”工作的通知》,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和选人用人的地域限制,通过公开考试和推荐考察等方式,拓宽视野、拓宽渠道选出一批优秀年轻人员进入储备队伍。

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人才选配难题。巢湖市从“早储备、早审查、早研判”着手,下深水引人才,新一届村(社区)拟任“两委”班子人选年龄大幅下降、学历明显提升。

肥西县大力选拔培养讲政治、懂经营、善治理的优秀“能人书记”,成功回引49名村(社区)党组织“能人书记”意向人选,经推荐考察,18人按程序当选为党组织书记。庐江县择优比选村书记后备人选31人,选拔村级后备干部498名,积极回引33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到村任职。

“头雁”素质大幅提升,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市共回引有经商创业办企业经历的人才、优秀企业管理人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三类优秀人才394人,其中任村(社区)书记68人;回引返乡大学毕业生1107人,其中任村(社区)书记31人。

新任班子有新作为

上任即奔跑,实干赢信任。

我市突出“选干结合、干中选才”,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听民意、问需求,紧紧围绕民生实事、发展大事、治理难事,点明干事方向,明确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换届后,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上马就干”。大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期目标,确定攻坚事项,团结带领党员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接力奔跑开新局,以崭新形象进一步赢得群众认可。截至目前,全市18152件群众关切实事顺势办成,354个历史遗留问题借势解决,1399个涉村重点项目乘势推进。

上好开门履新“第一课”,深入推进“开门一件事”。

村(社区)“两委”换届后,我市出台《关于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几项具体工作的通知》,采取市级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培训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方式,提升履职能力;按照“尊重传统、就近就便、规模适度、有利治理”和“多网合一、多格合一”原则,合理划分网格,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围绕“在急任务清单”“岗位经验清单”“信访矛盾清单”三张清单填报工作交接表,梳理形成领衔攻坚“一本账”,推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形成接续奋斗“新气象”,在全面开启合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担当作为。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