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容市貌
桐乡市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更是基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的发源地。近年来,桐乡市通过三治融合的创新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全市共有118个嘉兴市级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50个村入选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已获评全国和谐示范社区1家、省农村引领型社区22家,完成省社区治理改革试点项目“美丽有约”,成为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市,并获评首届北京大学城市治理创新优胜奖。桐乡市正依托省级“三治融合标准化试点”,制订并推广“三治融合”各类地方规范,全市上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创新为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可循路径。
桐乡市容市貌
桐乡市容市貌
桐乡市容市貌
桐乡市容市貌
桐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充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现代城市治理理念,有效地将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积极将“三治融合”理念叠加“智慧赋能”运用于城市管理实践中,构建了“一约一盟一责一码”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体系,努力推动形成了“人人有责、你我参与、大家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积极有效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约”指的是根据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组织和指导城市个体经商户、企业单位等协商制定各方认可并遵守的公约,作为日常自治行为的准则。
“一盟”指的是以街路或管理区域为单位,协助该单位内商户、物业公司、市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组建社会性自治联盟,作为日常相互监督、邻里互助、沟通协助的组织。
“一责”指的是以“门责制”为抓手,拓展传统的“门前三包”内涵,将市容、市政、绿化、环卫、生态环境等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涉及的商户责任义务进行梳理,由自治联盟参与讨论并形成了包含门前卫生保洁、店招规范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油烟净化处理等7大方面20项事项标准的自我管理责任清单。
“一码”指的是通过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结合桐乡实际,建立“桐城e码”大数据平台,把辖区范围内各管理和服务主体信息进行数字化集成,构建数据化城市模块,为日常精细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和规范化执法提供智慧赋能。
“商家联盟”商户签订自治公约
“商家自治联盟”代表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工作例会
“商家自治联盟”组织开展清洁家园活动
一、在系统谋划上下功夫,凝聚最强合力
“三治融合”在城市管理中并非单独自治、法治、德治效果的简单相加,而具有“乘数效应”,即“3×3×3=27”(自治中有法治德治×法治中有自治德治×德治中有自治法治=有效治理),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一是创新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市民从“管我啥事”向“我管啥事”转变。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城市管理领域,通过搭建“邀您来管理”“邀您来找茬”“邀您来商议”等平台,畅通城事民议、城事民管、城事民商渠道,激发群众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热情,树立市民“城市主人翁”意识,引导市民有序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提高城市治理的公众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动政府从“窗口办事”向“办事窗口”转变。通过“城市驿站”“进驻社区”等措施,政府部门重心下沉,管理前移,实现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积极为市民提供高效务实的服务,以前置服务解决可能发生的管理问题,解决问题于未发、化解矛盾于未然,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三是创新信用激励机制,推动商户从“要我做好”向“我要做好”转变。创新商户信用积分机制,商户信用积分与其日常城市管理政策落实情况挂钩,达到一定积分的可以申请“三治商户贷”、兑换实物和公共服务,实现德者有得,推动从善如流。四是创新公共服务渠道,推动服务从“马路办事”向“码上办事”转变。坚持智慧赋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城市管理大数据库,建立商户、企业单位等主体“一户一码”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机制,群众扫码即可办事,实现城市管理领域一般性服务事项“一码通办”“不用跑腿”,极大方便群众办事。
队伍形象
队伍形象
巾帼队员与志愿者启动开展市容管理活动
二、在科学规划上下功夫,细化最强举措
聚焦靶向发力,坚持需求导向,找准切口,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智慧化手段赋能高质量治理,以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整体智治为前进方向,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解决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城市治理政策制定、项目建设、日常管理等各环节各方面搭建公众参与渠道,听民意、聚民智,让群众意愿、群众建议、群众监督等融入城市治理中。通过落实“门责制”,将城市个体经商户、企事业单位的城市管理义务和责任都进行明确,日常城市“脏乱差”现象都能溯源和追责到责任人。通过组建自治联盟,签订自治公约,组织文明经营户、示范街等系列创建,激发市民的荣誉感责任感,主动抵制不文明现象,更加珍惜城市治理成果,实现城市问题群防群治,美好城市人人呵护的效果。二是管服并举,德法共建,解决基层纠纷化解手段不足的问题。在日常城市管理中深入践行“721”工作法,政府部门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上,开展政策指导、法律宣传、行业指导等工作,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城市问题发生。同时,开展组织民事民议、道德评议、和睦邻里等,将法治、德治要求融入日常管理纠纷处置,实现“矛盾不出盟、纠纷不过夜”,全市城市管理问题和社会纠纷连年下降。三是智慧赋能,叠加效应,解决城市治理成果长效性不高的问题。全力推动“一个大屏治理城市”、“一部手机管理城市”。将“数字城管”“文明啄木鸟”“云共治”等各城市管理系统融合运用,资源集中整合,提升城市管理系统共建共享共用水平。推进4G无人机平台、对讲集群平台和专网通信基站等项目建设,构建高空违建巡查、人行道违停抓拍、空中鹰眼监控、路面AI监控等智能视频监控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全景式展示、全时段覆盖、实时性指挥、可视化调度,有效提升城市管理领域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以及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互联网+非现场执法”
开展“互联网+非现场执法”
全力推动“一个大屏治理城市”、 “一部手机管理城市”
三、在协调同步上下功夫,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三治融合”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凝聚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社区治理,市民遵法守法意识增强,社区卫生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舒适、邻里互帮互助、和谐相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达到“1+3+N”的最佳效果。1是推动一种转变。坚持法治、德治同频同向发力,智慧手段高效赋能,促进公众树立“人人有责、你我参与、大家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理念,构建公众广泛并有效参与管理自治的新格局,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3是实现了三方受益。对政府而言,打造了市面、街面、店面多层级联动的高度自治机制,发挥群众基层治理的最大能量,推动自治成为城市管理主旋律,最大程度解放政府治理成本。对公众而言,通过引导基层组织和公民个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有效释放了社会各方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协同能力,增强了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对社会而言,全市城市“十乱”现象同比减少70%以上,问题治理后反弹率降低到5%以下。如今,垃圾乱扔现象少了,分类投放的多了,流浪犬没了,养犬办证多了,油烟味没了,城市“烟火味”浓了,城市品质持续向好。N是推动了N项工作。以三治为框架,完善自治机制,引导自治参与,加以智慧化手段,实现了城市管理多元化;发挥其在城市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善于运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城市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打造了公平公正浓氛围;建立完善执法信用制度,推行“善行善举”之风,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领域道德评价、激励、惩戒机制,引领了文明管理新风尚。(图文供稿单位:桐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与“商家自治联盟”小组代表开展文明示范街集中督查
在桐乡市建立三个城市驿站,为群众、环卫工人以及路面工作人员提供休憩场所
执法队员与慈善义工一起开展日常街面巡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