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时代需要新担当。合肥经开区以区属企业海恒集团为平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平台建设、产业链招商、业态服务等方面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自贸区一周年机遇满满
在“双十一”前,合肥经开区综保区无感通关卡口正式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迈进无感通关时代。所谓的无感通关,就是货运车辆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卡口时,企业提前申报报关数据,后台系统自动比对、自动抬杆、自动放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干预、车辆“无感”过卡的通关模式,通关效率将大幅提升,物流成本也将明显降低。
合肥经开区综保区企业合肥新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深有体会,作为合肥联宝电子有限公司指定的一家物流供应服务商,自实行无感通关以来,平均每辆车进出关口节约时间成本约半小时,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最明显的是时间成本,同时,对我们公司和服务商的辆车,平均每年预计将节约200万元,方便对车辆管理,提升企业效能。”新宁物流关务主管路菩菩介绍。
今年以来,海恒集团旗下海恒国际公司以安徽自贸区获批建设为契机,会同合肥经开区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和庐州海关积极开展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首个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投运、全省综保区率先开通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1210业务,此两项成果均已申报安徽自贸区一周年复制推广创新成果。
跨境电商产业培育是海恒国际公司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引进了考拉海购、上海泓仓等知名电商企业,今年以来,跨境电商产业园进出口单量已达388万单,为合肥及周边城市跨境商品消费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B保首次突破一亿美元
近年来,合肥市以“芯屏汽合”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全国,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合肥经开区坚持以开放带动创新,全面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为契机,以服务集成电路行业为重点,逐渐打造全面服务“芯屏汽合”高科技产业领域的物流中心。
针对集成电路产业进出口货物批量大、品类多、进出频繁、时效要求高的产业特性,空港B保封关运行伊始,海恒国际围绕集成电路产业,会同入驻企业共同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在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业务,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分批次进出货物凭核放单办理货物的实际进出区手续,进一步优化流程。由重点企业按料下单、空港B保按需配送,通过这种模式丰富物流配送业态,节约企业时间成本。
作为行业领先的集成电路保税备件服务商,泓明集团下属子公司合肥泓明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进入B保的企业,为重点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进出口配套服务,为半导体产业设备提供备件供应链管理服务。
“集成电路企业进出口货物批量大、品类多、进出频次高、时效要求高,通过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便利政策,让我们可以7*24小时响应企业需求,大大压缩时间,全年共计完成一线进出口额3500万美元,共计操作2485099项,助力‘中国芯’赢得新发展。”泓明集团合肥泓明保税物流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韦玮表示。
空港B保在依据区位优势基础上,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集聚开放创新要素,大力鼓励支持高技术企业落户,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相入驻。目前,已进驻代理荷兰ASML等18家公司国际知名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商在区内开展业务。
海恒国际公司负责人表示,空港B保在充分领会保税物流业务监管政策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经营、关务环境,搭建监管海关与企业、地方政府与企业、运营单位与企业之间三方信息交流平台,确保各方保持沟通顺畅。“我们靠前帮扶、综合施策,推进分期纳税、关税保证保险、汇总征税、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分送集报等一批海关便利措施在区域叠加落实运用,帮助试点企业有效拓展业务类型,提升市场竞争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空港B保主要业务指标实现大幅增长,进出口货物总值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60.9%。这是空港B保自2018年9月7日正式封关运行以来,首次年度一线进出口额突破一亿美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海恒集团将以围绕“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一目标,抢抓产业发展先机,围绕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等大平台建设,聚力做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出口与进口服务,畅通国际要素流动,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助力全省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合肥经开区工委办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