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

时间:2021-12-0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法泗街怡山湾新农村全貌鸟瞰图

当前全市各新城区积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在探索资金从何而来、产业如何兴旺、农民如何致富、村貌如何改善,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的做法值得借鉴。

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地处偏远,位于武汉市东南边陲,距离武汉市区约60公里,现有农户256户,总人口891人。2007年以前贫困户有100多家,村集体负债100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是远近闻名的“空心村”“贫困村”。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大路村破解了“贫困—空心—负债—贫困”的发展困局,实现了从零资产、高负债、低收入到集体资产过千万、集体年收入30万元的经济蜕变;村民从道路曲折、水电不通、破落分散的老旧农房搬进了配套齐全、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农民新居;村容村貌从过去“一屋一个样,一门一朝向,前面是厕所,后面是粪塘,住人还养猪,牛也在里躺”的落后面貌,到如今青山绿水、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美景,发生了根本改变;农业生产从“耕田耙地全靠牛,栽秧割谷全靠手,运进运出全靠肩,有收无收全靠天”的原始模式,到现在设施化灌溉、机械化耕作、连片园区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越,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展现出一幅新时代宜居宜业游的乡村美好蓝图,成功入选了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范例。

产业园区沟渠

大路村村委会

大路村党支部书记胡涛

一、坚持协商民主,探索村民自治新路径

大路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倾听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依靠群众支持,问题桩桩协商到位,并形成“四定”工作法,即定制度、定责任、定人员、定工作内容,确保了大小村务件件落实到人,得到公平公正处理。

(一)建立公开民主的村民自治制度。大路村立制度、定规矩,提前谋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了“户代表会议决策”机制,以户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农民新居分配等重大问题,均由村民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在重大决策上,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好政策宣传,与农民交心交底,充分征求农民意见,保证了政策与制度在制定与推行过程中的透明化,打消了村民的种种顾虑。这种由村民自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村民之间的沟通与团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村政决策的顺利执行。

大路村广场舞

大路村广场夜景

大路村荷花园鸟瞰图

大路村荷韵广场

(二)确立平等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一是制定平等的拆迁还建方案。村中多为年久失修的老房屋,对主动拆除旧房的村民,给予上下2000元/户浮动的拆迁款。还建新房每套面积136㎡,新房按照5万/套购买。同时,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倾斜,实行孤寡老人购房费用全免,特困户酌情“减缓免”的政策。二是确保居有其屋的新居分配制度。大路村以两代人为原则,保证“不论穷富均居有其屋,30年内无需新建住房”。大路村建立了“以两代人为原则”、“以男丁为主”的分房机制。农民新居建成后,由男丁抓阄分房。家中只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女户(未嫁)则视为有一个男孩,并享有与男丁同等待遇。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方式。以“大稳定、小调整”为原则,确立“娶进一人,增一人;生育一个,增一个;去世一人,减一人;嫁出一人,减少一人”的动态方式,以年底派出所登记的农业户籍人口为准,调整每户分配的土地流转费及其他收益。四是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鼓励村民建立农村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将土地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让村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工作,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如愿意将土地入股的就实行入股,不愿意将土地入股的,每年按照600元/亩拿土地流转费。

(三)发挥基层组织的核心带头作用。大路村近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胡涛带领的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胡涛,作为大路村回乡能人,主动扛起振兴家乡的重任,无私奉献、一心为民,10多年来累计捐款10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修缮石联小学,改造村湾道路和电视电网,帮助孤寡老人看病就医和失足者再就业等。他自从被村民一致推举为村支书,“跳出村子看村子”,坚持城乡统筹的思维和格局,为大路村谋出路、谋发展,带领班子成员以“先群众后干部,群众利益第一”的原则,与村民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提前实现了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土地流转、还清村级债务、迁入农民新居等四项承诺。村领导班子积极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投身繁杂大小村务,解难题、化矛盾,一是开会协商,面对面座谈。村干部深入调研、分析原因,多方了解政策,多次座谈协商、调整工作方案。面对村民将信将疑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帮助村民领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用做出的成绩示范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积极为村民算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明白账,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和土地流转费,每年有180万的分红收入,同时在引进的企业打工收入每年约有600万元,比土地流转前每年120万的收入足足多出660万元。农民能实实在在得利的前提下,方案需经召开村民大会,征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主签字同意。二是勤于走访,背靠背交心。土地流转金分配、房屋拆迁标准众口难调,每每遇到难以化解的问题,支委同志总坚持多数人利益,多调研、多走访,土地流转费问题上,党支部协商出每年每亩土地以600元的方式流转。房屋拆除过程中,面对房屋新旧不同、大小不一,大路村以楼房、平房、土砖房为划定标准,按照4000元、2000元、1000元标准补偿农户。三是用心调解,解决实际困难。引进法务服务,聘请律师为党员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司法程序、调解等服务,实现“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村民们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不再满足于当个旁观者,纷纷自发参与到村湾的发展建设中,实现村集体发展良性循环,实现了十年来无人投诉、无人上访、无人扯皮的“三无”目标,呈现和谐农村新景象。

大路村桔园

大路村葡萄园

大路村舞蹈队

二、推进村湾集并,探索资源整合发展新模式

(一)集约土地资源,优化用地布局。大路村在发展之初,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只有上世纪80年代留下的一个老学校3亩和一个老村部2亩,共计5亩集体建设用地,耕地资源主要是零星分散的闲田,土地利用率低下。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念,通过土地流转、迁村腾地、建新拆旧、增减挂钩,将村里闲置、零散、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为耕地,节约集约了一批建设用地,大大增加了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一是土地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村湾原有建设用地5亩,一、二期增减挂钩项目共节约建设用地503.6亩。二是村民居住环境显著提升。共集并大路、珠琳、法泗,三个村25个自然村湾1000余户,建成48栋1252套农民新区,总面积为159988.25平方米。从村民利益出发,通过建设农民新居,将资源变资产,即把属于村集体的建设用地盘活,变为资产。原来农户一家只有一套破旧的土砖房,现在平均每家拥有2-3套高标准住房。三是可耕面积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3000亩,新增可耕面积2000余亩,其中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605.35亩,人均土地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75亩,增加至3.75亩。

(二)统筹整合资源,保障资金投入。大路村发挥“借鸡生蛋”的经营智慧,引导土地集约、居住集中、政策整合、村民集资,为村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补足发展短板。一是整合部门资金。有效整合区委组织部、教育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体育局等部门项目资金共计7000万元,建设双向四车道怡山湾大街,配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省级标准卫生院、怡山湾幼儿园等公共服务机构,配套室外村民文化活动广场,荷花公园,农民科技文化中心,五人制足球场等公共文娱场所。二是节余土地指标异地交易收益。通过迁村腾地节约的508.18亩建设用地,其中503.6亩指标由江夏区收回,15亩商业门面和9亩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公益性建设用地,合计约24亩留给村集体后续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使用,503.6亩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复垦耕地指标,在省域内交易获得资金1.8亿元,作为大路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保障。三是村民资金集中建房收益。目前,大路村共还建新房1252套,共吸纳村民建房资金6260万元。共整合资金3.126亿元。

大路村怡山湾小区道路

大路村怡山湾幼儿园

钢架大棚蔬菜园

三、强化产业引领,探索村湾持续发展新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改变一村空巢家、一片空白田和一个空壳集体经济的面貌,还要靠产业发展。大路村通过国土综合整治开展村湾集并,村湾环境面得到根本改善,田园设施化、耕地股份化,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有效激发乡村活力,探索了产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改善村湾环境,提升产业基础。一是推进田园设施化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基础。过去分散的“田块”集中连片规整为路相通、机能耕、旱能灌、涝能排的设施配套的大田,引导企业流转土地4000多亩,发展规模高效的现代;将“坡岗、荒地、田薄”等贫瘠土地打造为生态田园体系,实现了贫瘠撂荒地变产业基地,赏花、采摘体验田园生活的游客络绎不绝。二是实施村湾环境整治,为资源资本引进创造条件。村湾绿化亮化,道路硬化美化,排水排污、供水供电、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安保监控、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卫生教育、科技文化、村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据不完全统计,兴修大小道路18条,全长多20公里;整修水电不通问题36处;清理河渠和污水沟32条,全长3000余米。让村民不出村口也能共享城市便利生活,为引进资本、留住人才创造便利条件。

(二)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功能。以法泗城镇“一体两轴两翼”总体布局规划村湾产业发展,一是发挥地方特色,坚持农业主体。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构建生态绿色发展体系,重点打造特色种植基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已建成籽莲和优质稻基地约7000亩、水果基地1000亩、设施蔬菜基地700亩、栀子花基地3000亩,景观苗木基地800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成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亮点。。二是强化二产业,打造优质品牌。大路村建设占地1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引导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幅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拓展产业范围,深化三产融合。打造“一心五园”乡村休闲旅游体系,打造怡山湾旅游服务和游客集散中心,配套建设栀子园、荷花园、林果园、稻香园、蔬菜园,形成农旅联动项目和多条旅游观光线。

(三)引进优质企业,增强产业实力。通过村湾集并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引进合适企业,村支书胡涛深知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有丰富市场经验和一定经济实力的重返故土的能人的创造力,着力吸引能人回乡和招商引资,对于村内企业,我们给予大力支持和提供优质服务。在8年时间里,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天耘、橄时代、桂子米业、红心蛋品以及花之绣服装等8家公司入驻,年均产值达2.6亿元,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人就业。今年,大路村引进湖北斯福特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建设50亩养殖基地,探索采用国内外先进水处理技术,发展高密度养殖海水南美白对虾产业。从5月19日开始试投放2批虾苗,争取年底前达到年产100万斤对虾的生产规模,计划三年投资1.5亿,形成年产500万斤对虾的产量,逐步扩大养殖品种,让武汉人民一年四季吃上本地鲜活海产品。

荷花园

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四、拓展增收渠道,探索实现小康生活新途径

近年来,伴随商贸服务持续走强,农旅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大路村集体经济由负债转为盈利,年均收入实现30多万元,集体资产从零到突破千万元,村民人居年收入从不到3000元增加至3万元,完成了一个“空壳村”到武汉远郊“明星村”的华丽转身。一是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大路村的产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留守农民变产业工人,既增加了收入来源,也方便照顾家庭和小孩;村湾环境翻天覆地改变,吸引外出打工村民纷纷返乡就业创业,收入单一变多元增收,实现农民安居乐业。目前大路村就近务工约250人,实现收入75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二是着力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目前大路村有20户农户经营餐饮、便民超市、旅社、建材、美发、装饰等行业,实现收入200万元,每户年均收入增加10万元,有40户农户承包土地、鱼池经营种养殖业,实现收入400万元,每年每户平均收入增加10万元;三是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村集体每年将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给农户,每年每户收入增加2000元;房屋富余农户将自家闲置房屋、商铺通过租赁实现年收入200万元,约50户每年每户平均收入增加4万元。与引进企业协商,探索以资源整合入股模式共同参与项目发展,为村民争取更多利益。目前大路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水平达到3.73万元。大路村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耕有其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生活便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村湾环境显著提升,村民的生活习惯显著改善,公共服务配套一应俱全,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从“空心村”到“明星村”精彩蝶变,大路村跻身湖北省宜居村庄行列,获得湖北省文明村、武汉市最美村湾、江夏区十大“最美生态村湾”称号,入选2020年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范例。在坚强发展基础的感召下,大路村正践行积极健康持续发展模式,以村民获得最大的幸福感为目标,力争“十四五”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百万元,继续奋进在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图文供稿单位: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村委会)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