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陕西省铜川市

时间:2021-11-1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铜川古称同官。同官县建于公元446年北魏时期,由于“同官”与渭南东部的“潼关”读音完全相同,容易混淆,1946年,当时的陕西省政府将北同官改为铜川县。1958年,铜川撤县设市。是陕西省继西安市之后第二个设立的直辖市。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南接西安,北衔延安,处于关中盆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四区一县,即耀州区、印台区、王益区、新区和宜君县。面积3882平方公里,人口86万,城镇人口占53%,是陕西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

花溪谷

铜川是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故里。历史馈赠的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了绿色养生游、红色照金游、青色耀瓷游、蓝色工业游等特色旅游项目。铜川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19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9家,2A级旅游景区6家,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3个。药王山承载着灿烂的中医药文化,游药王仙山,品美味药膳,探寻药王长寿之道;照金记载着老一辈革命家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玉华宫是唐朝著名翻译家、对外交流使者玄奘西行归来翻译佛经和唐初三代帝王避暑行宫,玄奘在玉华宫中译经682卷,占其平生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并圆寂于此;耀州窑始于唐兴于宋,历经1400余年炉火不熄,陈炉古镇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金锁关石林景区

铜川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70处(包括古遗址534处、古墓葬247处、古建筑166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2处、其他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全市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中国传统村落1处、省级文化遗址公园3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1处、社区博物馆3处。

马咀欧洲风情小镇

铜川市是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探索方面,形成了“一心多点”“撤乡留站并村留室”“博物馆纪念馆之城”等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宜君--福地湖

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趋于健全,新建成了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工人文化宫、铜川书画公园等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5个、图书馆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1个,全市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形成了“唱响铜川舞动铜川诗画铜川书香铜川”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化人才培育等体制机制建设更加健全。

宜君梯田

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我市作为西北唯一一家创建单位名列其中。近年来,我市精心制定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川市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将健康旅游业作为促进铜川转型的战略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扶持。按照“一流规划、一流建设、一流运维”的标准,聘请国内外一流的团队编制完成《铜川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提升发展规划》等规划13册,完成了设立健康旅游人才智库,聘请了13名行业及部门专家提供智力支持。玉华宫景区千亩菊花展、新区牡丹园、花溪谷千亩药园、中国宜君避暑城等成为广大游客的好去处,药王枕、药王养生书、药王《千金方》、“初心”养生茶具等一批产品在北京国际健康旅游博览会上备受游客青睐。

颐静湖

我市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意见》,确定了全面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出台了旅游与林业、交通、体育、商务、水务、农业、工信、城管、住建、文化等11个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重点和政策支持,编制完成《铜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铜川市民宿业发展规划》《铜川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发展规划》等规划13个,围绕红色旅游、药王文化、耀瓷文化、工业旅游等特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铜川旅游知名,做好传统媒体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力度,坚持“走出去”战略,赴昆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盐城等省内外城市举办铜川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提升了铜川旅游品牌影响力。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