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探淮畔明珠 访古都蓼城——霍邱旅游采风见闻

时间:2021-10-2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马健

金秋时节,踏着丹桂馥郁的芳踪,六安旅游推广大使一行来到霍邱采风。虽只历时了两天,却感受到了古都那份厚重与沧桑,还有民风的豪爽与淳朴。

由于县文旅局主要领导的全程陪同,六安旅游推广大使更多地了解到该县今年以来的规划引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任务已高质量地完成。

据介绍,今年以来,这个县先后编制完成了《霍邱县“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李特故居文物本体修缮方案》《李特故居红色资源利用规划》《淮河风景道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方案》《淮河风景道标识导览系统设计方案》等规划文本,并结合规划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持续发力,重点旅游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是淮河文化园建成并开馆运营。投资600多万元,在临淮岗景区内新建淮河文化园(研学“三馆”),丰富了临淮岗景区内涵,集中展示了国家级、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和前来研学的学生体验非遗创作艺术,探究柳编、泥塑制作的工艺流程,感受淮河水利农耕的无尽魅力。国庆长假期间,前来游玩的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二是水门塘综合开发方案初步形成。受县政府委托,省旅游集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梦回古塘,文旅新城”为开发理念的霍邱县水门塘综合开发概念规划方案,提出了“千年古塘,现代蓼城”的形象定位和“一核、一塘、一环、一带、一片区”的空间布局,对水门塘文旅新城进行了深度策划和概念规划。三是李特故居文物本体修缮工程全面完成。利用上级下拨的126万元专项资金对李特故居文物本体进行了全面修缮。四是淮河风景道精品旅游线路正在强力打造。《淮河风景道精品线路策划方案》和《关于推进淮河风景道建设的实施意见》经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通过,目前正在围绕《方案》和《实施意见》,在淮河沿岸道路上安装制作旅游标识导览系统,增设旅游节点和功能服务区,以满足旅游需求。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呈现。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和创业成功人士,创办或领办家庭农场、农家乐、精品民宿,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等新型旅游产业。成功举办第二届荷花文化旅游节,近20万名游客前来观荷赏花,打卡留影。组织评定一批星级农家乐、县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和“淮畔人家”精品民宿等。其次是品牌创建力度不断加大。加大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力度,忠旭雨衣、龙翔牌鹅肝酱、临淮泥塑、艾草香保健产品、皮划艇、构树茶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全县旅游商品内涵;积极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商品展赛,宣传推介全县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五是旅游人才素质不断提升。6月份,在巢湖半汤乡学院举办旅游业务培训班,全县各旅游企业和旅游重点村负责人共42人参加了培训,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霍邱,古称蓼城,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西周建制始园,销文帝开皇19年(公元599年)设立霍邱县,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

霍邱环境优美,风景怡人。被誉为“华夏风水河”的千里长淮,营造了霍邱三面环水、南拥沃原的佳境地,城东湖日出,烟波浩渺,流光溢彩;城西湖映月,碧荷扬花,清香醉人;临淮岗4A景区拥有“世界第一坝,淮河第一闸”之美誉,横跨淮上,理水安澜;千年古陂水门塘,为楚国令尹孙叔敖治水安澜的史迹,塘内绿岛棋布,飞鸟翔集,恰似人间瑶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庄园,是全国四大地主庄园之一,三宅十二院,雕梁画栋,气势恢弘。

霍邱红色沃土,文化厚重。1919年1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携夫人来城关传播马克思主义,留下红色文化珍贵史迹,1932年7月,红25军誓死保卫霍邱县城,烈士鲜血染红蓼城。1966年5月7日,城西湖成为毛主席五七指示发源地,军垦农场再添红色文化景观。徐向前元帅为“霍邱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题写塔名,洪学智上将为“李特故居”题名,红色墨宝倍加珍惜。

霍邱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铁矿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沣虾银鱼古为黄品,今为俏品,冠盖淮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淮河柳编,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远销欧美;临水美酒历经千年,香飘万家。

霍邱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05国道、济广高速、310省道县内交汇;阜六铁路穿境而过;淮河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临准岗,使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左右可达;即将修建的合阜高速在县城周边设有出入口,让每位游客时刻能感受到“霍邱速度”。 

千年古蓼逢盛世,万里长准迎宾来。行走霍邱,享受一份惬意的旅程:亲近霍邱,经历一种心灵的放飞,确实不虚此行。(影视图文/马健)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