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双岗街道高河埂社区党委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打磨出“微阵地”“微服务”“微榜样”,坚持问题导向,聚人气、接地气、扬正气,不断提升社区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以红色“微阵地”聚人气
在高河埂社区二楼新四军纪事微馆里,来自辖区非公企业的共产党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员讲述“铁军精神”、“新四军战史”等。“那些革命烈士非常伟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没有这些舍生取义的英雄,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会努力学习,然后争取为国家效一份力。”参观完后,辖区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李健说道。
高河埂社区党委依托社区红色“微阵地”,充分发挥红色阵地的突出作用,把准学习方向,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学党史、悟初心、办实事、勇担当。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高河埂社区党委依托社区“微阵地”,共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8场,受教育人次达300余人。同时在辖区内小区建设党员活动室,将社区党组织的阵地进一步推深,让党员的红色旗帜飘进千家万户。
近期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在社区党委的安排下,众多党员志愿者以网格为阵地,全面铺开,不留死角,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在织牢疫情防控一张网的同时,密切党群关系,切切实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实践。
以民生“微服务”接地气
近日,在高河埂辖区内,经常会看到三位“红马甲”,拎着大包小包在小区内来来回回地走动,她们在干什么呢?熟悉她们的居民们都了解,也会笑眯眯地打声招呼:“小徐啊,又来了啊,正好我的头发也该理理了!”原来,是高河埂“义剪志愿者小分队”来了,她们一边与老人家话家常,一边理发,耐心听取老人们对于发型的要求,通过认真、细致的修剪,老人们的白发渐渐显出“精气神”。
高河埂社区辖区内共有居民户约5000户,常住人口约11000人,其中,老年人口约占65%,其中有许多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网格员通过深入网格,走访住户,收集民生精细化的服务需求,按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并逐一解决。今年,共计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10余件,高河埂社区党委与辖区7家“四联四定”单位、党建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微心愿”、“微帮扶”“微志愿”等活动12场。辖区党员志愿者定期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微服务”,为老人家理发、整理家务、购买生活用品等。在居民的“微幸福”中建立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以精神“微榜样”扬正气
在新四军女兵阚璞家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为阚奶奶送上鲜花,围坐在阚奶奶身边,认真聆听老人讲述当年投身军队保家卫国的事迹,这些抗战老兵曾经面对敌人,不畏生死顽强拼搏,用自己切身的经历给大家讲述了一堂穿越时空的战地党课,他们的那段烽火岁月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幸福生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当代少年的新担当新作为新使命。
高河埂社区注意身边典型,挖掘动人故事及感人细节,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居民群众提供可感知、可学习的“微榜样”。高河埂社区96岁的新四军女兵阚璞、全国劳模王海燕同志以及今年99周岁的省部级劳模金传朝老人,经常将自己一生的经历讲给身边的党员、群众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感召着身边人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庐阳区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