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淮硕果飘香,万众一心共谱华章。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五年来,全省上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一起回望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共同奋进开启新的篇章。
9月11日,2021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峰会在合肥召开,合肥市五县市全部跻身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未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突破?与会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到2025年,全省力争培育形成25个年产值100亿元、5个300亿元、2个500亿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看成效】
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合肥5县市上榜
此次峰会是继2019、2020年后,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峰会第三次举办。峰会现场,安徽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连续第17年发布了《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21》。
报告透露,安徽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2020届)前十名县域分别为肥西县、长丰县、肥东县、庐江县、临泉县、怀远县、巢湖市、太和县、无为市与天长市。与2019届相比,临泉县、怀远县、太和县代替南陵县、宁国市、广德市进入前十强。
安徽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加来介绍,依托中心城市带动的合肥都市圈县域综合竞争力明显要强于安徽其余地区县域,合肥所辖肥西县、长丰县、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5县域全部进入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前十强。
而在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榜单上,长丰县、肥西县、和县、巢湖市、临泉县、无为市、桐城市、庐江县、凤阳县、肥东县位居前十强。
从排名情况来看,皖中县域发展活力相对较强,该区域有7县域排名进入前十强。
此次峰会上发布的《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21》透露,从2021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测度结果分析,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和蚌埠。和上年度相比变化不大,马鞍山由第3降为第4,滁州由第4升为第3。
城市竞争力是由经济、社会、资源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概念。“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远超其他城市。”合肥市各项指标均位于安徽省前列,经济体量大、质量高,创新科研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综合竞争力显著高于省内其他城市。
此次峰会由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安徽财经大学指导,由决策杂志社、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庐江县政府主办。
【谈形势】
区域有优势、产业有基础、创新有能力
安徽省皖江办专职副主任何春介绍,“十三五”以来,安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7位、总量居全国第10位”。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安徽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区域有优势,产业有基础,创新有能力”。何春分析,安徽既是长三角的发展腹地,又是中部地区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桥头堡,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战新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40%。
何春认为,安徽各县域要把握机遇,在发展特色产业上紧紧把握新兴产业方向、严格落实“双碳”目标要求,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力度三个关键环节。比如,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产业门类,聚集优势领域、细分行业,从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多管齐下,聚力攻坚,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认为,安徽处在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长三角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人文环境。
“与长三角其余省市县域相比,安徽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但增速较快。”周加来分析。安徽县域经济该如何实现更大的突破?在峰会现场,许召元进行了支招。
一方面,安徽要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做好农业现代化;县域经济要注重集聚化发展,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级、国家级、地区级产业集群。另外,各地还要重视特色化发展,走专精特新道路;重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县域产业要注重融合发展。
【谋未来】
到2025年,力争培育形成2个50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
长丰县汽车零部件、肥西县电气机械和器材、庐江县新材料、巢湖市槐林渔网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近年来,安徽省认定了一大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1年度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专家评审会也刚刚结束。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落实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强化要素支撑,加快经济特色化、产业集群化,分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培育县域特色产业方面,全省将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程,突出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平台、特色业态,按照“一县一产业、一县一集群(基地)”,提升壮大先导产业,持续打造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在继续实施县域经济分类考核的同时,安徽还将做强做优重点中心镇特色产业,强化与中心城市产业互动协作,深度融入产业分工体系。“到2025年,全省力争培育形成25个年产值100亿元、5个300亿元、2个500亿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要素保障如何强化?为此,安徽省将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加大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对县域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用地支持力度。
此外,全省还将支持县域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度下放县域支行贷款审批权限;引导县(市)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县域企业上市挂牌。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