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支持合肥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时间:2021-09-09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方佳伟

消费与就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十四五”期间,安徽将支持合肥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同时,鼓励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下一步,安徽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消费与就业,需要您建言献策。

【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2015年,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1.4%,2019年,提高到了55.1%。2020年受疫情影响,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仍在50%左右。

让消费这架“马车”跑得又稳又快,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前7个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419亿元,同比增长23.9%,两年平均增长10.8%,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如何打造多层次消费空间和平台载体,满足居民便捷多样的吃穿用等各类消费需求?为了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安徽将支持合肥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建设一批特色消费城市,并建成60条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

同时,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创新转型,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促进中高端前沿信息产品消费。

接下来,安徽将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一方面,创建一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体育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新型文化旅游商业消费集聚区。

另外,支持鼓励网络平台和各类文化体育场馆、院校运动场地免费或优惠向市民开放;支持自驾车、旅居车、通用航空等特色消费;并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

在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方面,安徽将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优化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方面,安徽将鼓励大型商超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鼓励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离境退税商店,改善来皖旅游购物环境。

【就业】“十四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300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城镇新增就业342.9万人,其中去年,新增就业达66.3万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5.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4%,同比增长了6%。

未来几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内在要求。接下来,安徽将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十四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以上。到2025年,全省将形成2-3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5家左右具有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力资源行业领军企业,120家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

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十四五”期间,安徽省还将开展350万人次以上职业技能培训;建设5家左右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和一批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安全生产实训基地等。此外,建设8家左右省级高水平技师学院和一批高水平专业集群。

【参与】两大规划正在编制,面向社会征集“金点子”

当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编制《安徽省“十四五”促进消费规划》《安徽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为了高规划编制社会参与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现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

大家也可以围绕居民消费重点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物消费、优化提升服务消费、加快发展新兴消费、提档升级传统消费、建设促消费支撑体系,培育形成若干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以及全面促进消费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另外,公众还可以围绕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防范就业失业风险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对于大家的建言献策,省发展改革委就业与消费处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积极吸纳。

从即日起到10月6日,公众可登录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在“公众参与”栏目“意见征集”版块中建言献策;或发送电子邮件至ahfgwjyxfc@163.com(就业建议)、939744914@qq.com(消费建议)。另外,还可以发送传真至0551-62603020。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