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引领,高位推进平安建设
一是成立了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了“大平安”工作体系,并坚持把综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平安建设的任务目标、工作责任、考核奖惩等都做出明确规定,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按岗定责,分类落实”。
三是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平安建设,建成了综治宣传一条街,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疫情防控检查
二、以民为本,打造便捷高效服务环境
一是开展政法单位“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活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成立了“12348”法律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是设立公安便民服务中心,率全省之先推出“免费户籍窗口”、无证通办、“出诊式”服务等便民利民举措,工作经验先后被《陕西调研与决策》、《公安理论与实践》等刊登。
三是全面推广窗口单位服务评价系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架起“警民沟通连心桥”,并把法院新诉讼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至镇村,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政法服务。
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受害人返还被骗钱款
三、创新方法,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规范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县级层面,投资6300万元建成了“雪亮工程”,探索建立了“诉、访、调”对接模式。镇村层面,依托综治中心在全县所有镇办设立戒毒办,所有村(社区)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将全县在册吸毒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落实了村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工作人员1000元工资补贴,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二是在全省率先建成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在政法系统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把万人成诉率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陕西电视台《帮忙有一套》在潼关录播5期人民调解典型案例,司法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百万警进千万家防诈骗宣传
三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巡特警、治安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多警联动、分片包干、昼夜巡逻机制,从基层和各行业中发展平安建设红袖章志愿者2000余人群防群治,打造城乡24小时网格化巡防体系;做好县内3个省级治安检查站设卡盘查工作,守护好出疆进京通道,潼关公安检查站被公安部记一等功。
通过不懈努力,治安、刑事、伤害案件逐年明显下降,公众安全感逐年显著提升。2020年治安满意率达97.57%,平安创建知晓率达96.55%,均位居全市第一。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