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行服务管理规范化,发挥纾解民怨“协调部”作用
在便民服务大厅,开设综合受理、分流督办、信访接待、民生服务、涉法涉诉、诉调对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8个服务窗口,抽调公、检、法、司、信访、心理咨询师协会、和雨东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人员入驻,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及时受理、归纳梳理、限期办理;对疑难复杂矛盾和问题,清单管理、联合调处、跟踪办理,推行“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处”。
太京镇开展法制宣传
二、推行网格管理扁平化,发挥服务民生“指挥部”作用
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在镇实行镇、片区、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四级网格化管理,在街道实行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网格化管理,全区共划分网格1563个,配发综治E通手机1766部,现有网格管理员203人、网格员1563人。网格化管理采取“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实行“信息采集上报、处置反馈、核查办结、综合评价、事件归档”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七里墩街道培训网格员
三、践行多元调解集成化,发挥矛盾化解“战斗部”作用
按照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要求,由区综治中心牵头,有效整合政法部门公调、检调、诉调、法律援助和人社、卫健、农村农业、水务、房管、交警、妇联、金融等部门分别成立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医患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水事纠纷、物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金融纠纷等调委员会的力量,成立区矛盾纠纷综合化解中心。
四、实行预测预警智能化,发挥社会治理“研判部”作用
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加强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命案预警预测预防平台、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雪亮工程”指挥调度平台的操作应用,通过对各方面数据的汇集研判,实现对社会治理实时感知、动态预警、联动处置,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
秦州区综治中心受理群众诉求
五、厉行服务群众实体化,发挥为民便民“服务部”作用
区综治中心制定《秦州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工作指导手册(试行)》,对镇(街道)综治中心“四室一厅一平台”,(即治安防控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便民服务大厅、综治信息平台)和村(社区)综治中心“四室一平台”(即治安防控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综治信息平台)建设的人员配置、职能职责、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平时加强督查指导,推动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