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一湖清波还复来 合肥纵深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

时间:2021-08-25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王蔚蔚

 

巢湖沿岸风景如画。 

八百里巢湖,一色湖光万顷秋。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一年来,合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包公铁腕”精神治理污染,用“愚公移山”精神久久为功,纵深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巢湖水质明显改善,环湖生态持续好转。目前,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一度好转为Ш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四源同治”构建污染防治体系

南淝河入湖口左侧近岸湖区,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我们采用环保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底泥疏浚,通过管道输送至排泥区进行固化处理。”该工程项目副经理张泽介绍说,整个工程总清淤区面积约5.52平方公里,清淤深度约20~50厘米,清淤工程量约158.8万立方米。自今年4月23日开工以来,现已完成清淤工程量约1.2万立方米。

清淤后的底泥,将去往哪里?张泽指着眼前长约1公里、宽约350米的围堰向记者介绍说,水上排泥场疏浚淤泥经处理后,固结土将原位用于湖滨湿地带修复。同时,陆上排泥场处理后的干泥将用作后期矿坑生态修复用土。清淤试点在改善试点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将为后续巢湖大规模底泥内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巢湖生态清淤只是合肥聚焦“四源同治”抓污染防治的一个剪影。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治源先建制。当前,合肥正系统推进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坚持点线面结合、内外源统筹治理,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今年,巢湖综合治理工程安排实施项目136个、计划投资88亿元。

——整治“点源”污染,环湖4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全市85个乡镇、606个中心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整治“线源”污染,以河保湖,全面推进34条清水型河流保护性治理工程,对4条入湖重污染河流重点治理,全面消除劣Ⅴ类。

——整治“面源”污染,启动环巢湖1公里内化肥农药2021年零增长、2022年起零使用的“双零计划”,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村改厕。

——整治“内源”污染,蓝藻防控可圈可点。走进中庙渔港码头,湖面清风徐徐扑面。“今年以来,我们加大藻水分离站和深井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加大拦截、打捞、分离、治污力度,实行日产日清,基本做到沿湖蓝藻不聚集、无异味。”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环境保护处处长张邦国介绍,通过综合施策,巢湖首次出现蓝藻时间较去年同期推迟56天,发生次数减少78.3%,累计面积减少84.4%,藻密度下降58.9%,基本做到巢湖蓝藻无异味。

生态修复还巢湖绿水青山

夏末秋初,巢湖北岸十八联圩湿地水草丰茂,百鸟翔集,景美如画。

就在一年前,巢湖水位多次突破历史极值。在去年巢湖防汛紧要时刻,十八联圩湿地主动分洪蓄水,为南淝河、巢湖“减压”。但此举也造成湿地内植被、巡护道路、配套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一年来,我们坚持湿地蓄洪区的定位和规划,加快十八联圩湿地建设,二期修复工程于7月底完工,三期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草木。“考虑到湿地蓄洪功能,我们优化了植物配置,将绿植调整为耐水淹类品种,如狐尾藻、金鱼藻、睡莲等水生植物。”李家政告诉记者。

有水、有林、有田、有湖、有草,巢湖山水林田湖草有机体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十八联圩湿地作为巢湖流域超标准洪水前置库,将增加蓄洪能力约1.3亿立方米以上,南淝河流经湿地的水体中氨氮、总磷可消减20%~30%。

还巢湖绿水青山,生态修复与恢复任重道远。

近年来,合肥大手笔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力争通过打造环巢湖湿地群,发挥其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去年以来,我们调整完善环湖湿地建设方案,突出湿地蓄洪和生态保护两大功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市林园局湿地管理处负责人表示。目前,环湖十大湿地已建成8个,计划到2022年全部建成。

如今,濒危水鸟棉凫、“国宝”东方白鹳、“红腿娘子”黑翅长脚鹬等珍稀鸟类频繁到访,百鸟齐飞、鱼跃人欢的美丽景象正在巢湖上演。令人欣喜的是,湿地建设阶段性生态效应已然显现,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为巢湖休养生息留足空间,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0多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巢湖作为全国唯一系统治理湖泊,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十大工程”,计划2023年全部建成。

依法治水筑牢巢湖生态屏障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巢湖湖区实施全域十年禁捕。

“十年禁渔令”,令出如山。一年多来,合肥持续开展“天眼”“蛰伏”“净湖”等渔政执法专项行动,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巢湖湖区非法捕捞基本绝迹。“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合肥启动‘科技管湖’建设,通过环湖视频监控系统、雷达智能监控系统,为巢湖渔政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渔政管理总站卧牛渔政站副站长薛凯向记者介绍道,9部雷达系统实现巢湖水面全覆盖,24小时全天候运行,一旦发现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情况,执法人员将及时赶赴现场处置。

治湖之于合肥,千钧之重。市委市政府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久久为功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从首开保护湿地立法先河,出台《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到严格执行《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再到强力推进环保问题整改,合肥织密“疏而不漏”之“网”,为环巢湖生态保护筑起“铜墙铁壁”。

护水有力形成“一盘棋”,治水有方打出“组合拳”。合肥在全国率先推行“河湖长+排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的五长治河(湖)模式,覆盖到全市每一个入河排污口、每一处雨污混接点、每一项防洪工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大湖治理,非一日之功,只能一抓到底。

经过持续的实践探索,巢湖综合治理正在从“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从“一湖之治”向“流域治理”转变、从“污染防治”向“生态治理”转变。目前,国考断面达标比例由2012年的27.3%提高到100%,入湖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出湖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对长江干流的环境效益为正贡献。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