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出活力上下功夫,在“管”出秩序上出实招,在“服”出温度上见真情。近年来,合肥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比拼就是营商环境的比拼的工作要求,主动对标长三角地区先发城市,以推动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全面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聚焦户政、交警、出入境等高频业务,研究出台了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20项举措等多项措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办完事
2019年,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在全省率先试点居民身份证多元化人像采集、网上办理业务。群众根据需要,选择现场拍、自助拍、手机拍、提前备等四种方式,现场采集或线上上传本人满意且验证合格的人像信息,通过“皖事通”、“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等途径,网上提交材料、在线身份认证、跟踪进度信息、速递送证到手,足不出户完成居民身份证办理。
合肥公安的这一举措,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经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转发超过两亿次。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合肥公安在全省率先开展105项高频户政业务全程网办,业务覆盖率达90%。交警部门还上线全国首家“合肥网上车管所”,目前群众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APP、合肥交警微信公众号“网上车管所”、支付宝“合肥车管所”小程序等互联网平台办理31项车驾管业务。截至目前,交警部门通过互联网平台共办理核发临牌45.2万副,申领免检标志47.3万笔,预约考试760.8万人次,补换领各类牌证29.7万笔,变更联系方式99.7万笔。
“一门办”“一次办”,减轻群众负担
8月19日下午,市民陈兵来到合肥市车管所准备办理驾驶证换证业务。虽然已接近下班时间,但陈兵并不着急。这一切,都得益于交管业务自助办理的推广。
记者看到,陈兵进入车管所大厅后,先进入自主体检机,几分钟后便完成了体检。然后,他进入自助照相机内,完成了证件照拍摄。最后,他带着材料来到业务窗口处,经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这次换证业务便完成了。
“现在车管所大厅里的自助机器非常方便,照相、体检都可通过机器自助办理,省去了跑腿、排队时间,以前可能需要半天甚至好几天才能办完的业务,现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了!”陈兵说。
自2018年推行车管业务自助服务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已实现车管业务体检、照相、受理、制证全流程自助服务,群众可以快捷办理驾驶证换证、体检、取消考试、满分学习等业务。
在车管所开通购置税缴纳点,方便群众在一个地方办完缴税、上牌业务;落实18项业务一证即办和“四个减免”要求,不再要求群众提供复印件、拓印条、体检表,无需群众手写填表,凭身份证即可办理业务……近年来,合肥公安交警部门的便民措施层出不穷,群众在一个地方、一个窗口就可以办完受理、缴费、制证等业务,实现“一门办结”、“一次办理”。
除了交警部门,合肥公安机关还将分别设立在各个政务大厅的治安、交管、出入境等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实现户政、交警、出入境业务“三合一”以及跨警种简易、高频事项“一窗通办”,确保“跑一窗”全办成,8月底全市各级政务中心的公安窗口以及具备条件的公安派出所综合窗口实现全覆盖。另外,市公安出入境部门于今年5月启动了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工作日。
另据了解,目前合肥公安机关已在全市人口密集的综合警务站、政务服务中心投放了15台便民服务一体机。群众可在便民服务一体机上自助完成含身份证补换领、交通违法处理、出入境二次签注等近40项业务。此举真正实现了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就近办”、“异地办”减少往返奔波
今年2月19日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网上迁移工作。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的户籍居民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迁移户口时,只需在迁入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即可,有效解决了以往群众“两地跑、多次跑”的难题。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理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网上迁移5444笔,其中迁入1637笔、迁出3807笔。
今年4月21日起,我市全面开展16周岁(不含)以下居民首次申领身份证“全省通办”工作,实现由受理地公安机关采集并核验信息、户籍地公安机关审核签发后制证。此举彻底告别16周岁(不含)以下居民首次申领身份证必须前往户籍地办理的“两地跑、耗时长、人费心”的“过去时”。我市办理全省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量占全省40.4%。此外,合肥公安户政部门积极对接邮政部门,拟在全市开通户政警邮代办业务,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此外,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全市82家汽车销售4S店、10家二手车交易市场、74家机动车监测站、119家警邮中心、25家警保便民服务站、8家金融机构、20家临牌点为群众就近提供车驾管服务,业务覆盖比例达50%以上。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