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 闲置民居变身高端民宿

时间:2021-08-10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华新红

近年来,我市各地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以及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培育发展乡村民宿产业,为乡村旅游注入新动能。

“空心村”蝶变“打卡地”

走进城西小岭南,田野环抱的村落间,一栋栋由农房修缮而来的精品民宿,耀眼夺目。

“最近因为疫情游客少了许多,之前来住的人很多。很多都是携家带口的,住上两三天,让孩子体验农耕文化!”蜀山区小庙镇马岗村村民徐为苇笑着说。

徐为苇在合肥市区有住房,原本一直在城里上班。因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她成了小岭南休闲度假区运营公司的一名经理。“区里打造乡村振兴项目,我们的房屋统一租了出去,改造成了民宿、餐馆、会议室等。看着村庄、老房子改造得这么好,我就回来了。”在自家房屋改造的民宿接待中心上班,领着4000元月薪,徐为苇很是自豪。

按照自愿原则,包括徐为苇在内,马岗村大小岭南共有43户农户将闲置房屋统一租赁出去,租期20年,由合肥蜀山生态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统一运营打造乡村民宿等项目。“我们充分尊重既有的乡村自然肌理,对现有民宅改造提升,不搞大拆大建,开发了乡宿小岭南壹号院、贰号院、叁号院和天蓬别院等,涵盖了会议、住宿、餐饮和休闲诸多功能。”蜀山生态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旅游区现有民宿客房20多家,周末基本预订一空。

马岗村工作人员胡龙介绍,小岭南之前几乎是个“空心村”,经过改造老屋不仅焕然一新,而且保留了乡村质朴的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来休闲度假。“乡村振兴示范点盘活了闲置房屋,农户每年的房屋租金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有意愿回来就业的也能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小岭南还成立了合肥蜀源原种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季节种植原种水稻、油菜花和豆类等作物,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如今,小岭南已经形成乡宿餐饮、种植加工、农业观光、科创研学等产业,成为游客“打卡地”。

“民宿+”促就业促增收

肥东县长临河镇集历史人文与生态环境于一体,旅游资源丰富。时下,这里的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游客旅途的“加油站”。

顺着一条柏油路步入六家畈社区花田·侨乡里民宿,荷塘、修竹掩映下的几栋民房宁静之中透着秀美。徜徉于民宿之中,由老物件和废旧物等构建的小景,让人回想起儿时的时光……

“这里原本独门独户住着三户人家,改造后,通过连廊小径串联在了一起,形成了耕读院、文昌院、侨里院三个单元,面积约1000平方米。我们刚刚试运营,有客房21间。周边旅游景点很多,有红石咀公园、吴家花园、玉带河,有青阳山、白马山、四顶山等名山,客源不成问题。”侨乡里民宿运营负责人苏平说。

“畈塘·拾吾舍”“四顶山居”“后岸小屋”……在长临河镇,一家家由民宅改造而来的民宿,正在为当地旅游注入新元素、新活力。

“我们结合乡村振兴和盘活闲置用房政策,将闲置房屋以出租、合作、合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长临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长临河镇已有8家民宿建成运营,另有6家在建。

该负责人介绍,伴随民宿产业的崛起,该镇依托区位优势,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充分探索开发“民宿·传统文化、民宿·红色教育、民宿·农村电商、民宿·文创产品、民宿·亲子活动”等多元业态,延伸民宿产业链,不断提高效益,带动群众就业,促进增产增收。(华新红)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