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柯桥区积极推进全省“大花园”、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每年投入3000万元全域旅游专项资金和1500万元景区城、景区镇专项奖励资金,整合财政资金30亿元用于度假区、美丽城镇、景区村等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响“老绍兴·金柯桥”城市品牌,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首批5A级景区城、世界休闲城市、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区等荣誉。2021年1-6月,柯桥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为283.45万人次,同比增长67.18%;旅游总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69.58%。
聚焦五大重点,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结合柯桥文旅资源禀赋,按照“全域旅游、主客共享”要求,聚焦五大重点,形成风景美、产业旺,产城融合、品质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是聚焦全景域畅游。全域联动打造秀美风光,城乡一体实现处处可游。柯桥主城区成功创建省首批5A级景区城,深度开发瓜渚湖、大小坂湖、鉴湖三大城市休闲湖泊为城市公园,发展水上观光游等特色项目,培育“城在景中、景浮水中、水融诗中”的柯桥城市旅游新体验。构建畅行无阻的旅游交通,推出旅游快捷巴士线路3条,串联区内各主要景点和旅游住宿、消费节点,其中观光“夜巴士”为全省首创。
二是聚焦全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产城融合激发内生动力。聚焦诗路文化、浙东运河文化,将柯桥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城市客厅”,启动开发云门文化苑项目。深挖柯桥三缸(酱缸、酒缸、染缸)文化、名士文化,打造黄酒小镇,推出黄酒工业游,开发醉酱文化研学游(天官第酱米工坊)、师爷文化研学游、创排《鲁镇社戏》特色演艺。结合轻纺产业主业,打造蓝印时尚小镇、中国轻纺城景区,发展纺织工业游,依托以纺博会为代表的重大展会,大力发展商贸游。围绕乡村产业特点,探索引进小资茶吧、书店、非遗体验馆、研学旅游、田园综合体、跑马场等10余类新兴业态共计50余处。
三是聚焦全方位体验。以人为本塑造多元体验,观光度假并重丰富产品供给。建好精华景区景点,形成江南水乡——安昌古镇景区、山水盆景——柯岩·鲁镇景区、历史人文——兰亭景区等观光旅游亮点。发展休闲度假产业,依托旅游度假区平台,引进鉴湖高尔夫、乔波滑雪馆、浙江国际赛车场、鉴湖直升机场、东方山水乐园等高端酷玩休闲项目。梳理特色旅游资源,推出唐诗国潮之旅、亲子酷玩之旅、诗路柯桥之旅、柯桥芳华之旅等经典游线。亮出柯桥夜游名片,推出柯桥水城、安昌古镇、东方山水、夜鲁镇、柯桥历史文化街区等景区夜游产品,深化夜鉴湖沉浸式体验项目,引进烟花音乐节、中秋祭月、社戏演出等夜间文旅活动。
四是聚焦全链条消费。对接需求完善服务配套,文旅商贸融合推动消费升级。发展高档品质酒店(“龙之梦”、“温德姆”),同步建设刻石山雅居、一湖酒场、花筑·畅艺园、九间楼·裳祊等特色精品民宿。营造特色购物体验,打造夜鲁镇、安昌古镇两条旅游精品购物街,推进旅游业态进万达、银泰、宝龙等主力商圈,推出“花样柯桥”、“柯桥才子”、“诗路踏歌”、“豆你玩”等特色文创产品。弘扬柯桥美食文化,发掘柯桥十碗头、黄酒宴等特色餐饮,打造放心消费美食街2条,美食体验店16家。激发夜间消费潜力,以东方山水为核心,联动安昌、鲁镇、柯桥三大古镇,联动蓝天、万达、宝龙三大商圈,打造柯桥文旅夜经济1+3+3模式。
五是聚焦全要素保障。主动有为优化要素保障,机制政策创新助力全域创建。大幅调整创建奖补额度,将全域旅游创建激励资金由原来的3000万元/年调整为5000万元/年。用足用好政策杠杆作用,出台产业招商政策,引导文创、购物、餐饮、住宿等多元业态下沉到基层景区村集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创强创牌。充分发挥旅游专班功能,集中力量攻坚产业发展、假日旅游管理等全域旅游发展热点焦点。积极创新市场管理手段,组建兰亭旅游法庭;今年“五一”期间,在重点景区探索推行部门联合驻点值守制度。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涉旅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跑零次”。
坚持融合共享的创建理念,重点落实五大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
以《柯桥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柯桥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引领,按照“多规合一”目标,将旅游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深化与“美丽城镇”、景区城(镇、村)三级联创等衔接。以鉴湖旅游度假区、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两大核心平台,挖掘浙东唐诗之路、浙东运河文化带的山水、人文资源,加快推进文旅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基础设施、交通组织、业态、标识系统、服务体系等布局的落实,精心构建“文旅+”发展形态,加速打通文旅资源转化通道。
(二)完善旅游配套,营造沉浸式度假环境
完善交通路网,推进杭绍城际轨道交通融入杭州地铁网,杭绍台高速全线贯通,推动绍兴北站、柯桥客运中心、轨道交通与区旅游集散中心融合。优化旅游快捷巴士线路设置,实现旅游交通“零换乘”。提升旅游厕所、慢行绿道、导视系统、智慧停车等高标准基础设施全覆盖,用“绣花功夫”改造提升区域整体环境卫生、绿化美化、街景小品、店招店牌,精心打造“天蓝、水清、路净”的优质旅游环境。完善旅游景区、景点智能语音导览系统,提升全域旅APP“柯好玩”线上平台服务体验。全面形成“整体是景区、路上是景观、处处是景点”的旅游新氛围,让游客全程置身于度假休闲环境中。
(三)优化产品供给,做优旅游消费市场
大力引进民间投资,全区现有在建文旅项目45个,总投430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68.34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额52.99亿元,完成率为77.53%。其中,100亿元项目1个(中南兰亭旷谷旅游综合体项目),50亿元以上项目2个(龙之梦、兰亭野生动物园)、20亿元以上项目4个(温德姆酒店、柯桥历史文化街区、黄酒小镇、东盛慧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同时加大招商力度,丰富项目储备库,为全域旅游再添强大引擎,相继签约落户投资50亿元的旅悦集团总部项目,投资31亿元的华强方特绍兴国学文化博览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东方山水乐园二期项目“酷玩王国”运营火爆,已成为长三角颇具知名度的高端室外主题乐园。
(四)加强营销推介,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
放眼长三角精准营销推广“老绍兴•金柯桥”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创新开展“戏曲+旅游”推介模式,开展“跟着小百花·享游金柯桥”城市文旅IP品牌综合推介活动。举办首届世界休闲节,2020年,我区成功申办首届世界休闲节,计划于今年10月举行,届时将打造一场国际性休闲盛会,成为柯桥对外推介的重要窗口。融合推介节会品牌,开展“+旅游”推介模式,在世界布商大会、世界模特大赛、纺博会、全省美丽城镇现场会等全区重大节庆、赛事活动中,宣传推介“老绍兴·金柯桥”城市品牌形象。
(五)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旅游精致化管理水平
深化假日旅游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和落实假日旅游常态化管理,实体化开展联合检查、联动执法,提升假日旅游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健全涉旅突发事件纠纷调处机制,推动驻点监管,在景区景点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等,遇重大旅游节会、法定节假日、突发事件等情况联合现场办公,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及时有效处置游客投诉和纠纷。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监管机制,全面落实旅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旅游市场全年安全无事故。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游客满意度。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城市重要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站。创新乡村文旅产业运营模式,在乡村民宿等文旅产业运作中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
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定力
柯桥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把旅游业作为营商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自2019年被列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柯桥区坚持“一把手抓旅游”,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不断探索体制创新,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公共设施,着力全域景区化提升,深化业态培育,创建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决心和信心不断增强。
(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坚持“生态立区”,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保卫战,继承发扬大禹治水精神,五年五夺浙江省治水“大禹鼎,以“五水共治”守住江南水乡底色。经过3年“蓝天保卫战”,2020年柯桥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9.3%,达到7年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比例与改善率居全省第二,并荣获省级“蓝天之星”称号。在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中,达到了“每天每平方米马路灰尘不能超过十克,游人纸屑掉在路上,捡到垃圾的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的创新标准。守住了绿水青山,保护了风景旅游资源,将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串联起来,八方游客在小桥流水间体验“梦里水乡”,柯桥百姓在美景中收获生态红利。
(三)坚定“数字化赋能”的发展方式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文旅大数据逐渐成为文旅融合的“排头兵”,产业发展的“数字大脑”。在柯桥文旅大数据中心,柯岩、兜率天宫、东方山水乐园等景区(点),古纤道、舜王庙等文保单位,城市书房,酒店等1890个文旅资源点位实现了一张电子图展示,一个服务平台整合,一个管控平台管理。截止6月末,以“柯好玩”APP、文旅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大数据服务、管理、决策系统累积服务游客、市民110万人次,为相关企业提供了228次数据咨询服务,累计出具了11个节假日、重大活动数据报告。作为全省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柯桥样本”,我区文旅数字化改革先进经验多次作为典型案例在省文旅系统会议上介绍经验。
(四)坚定“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径
在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柯桥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以“绿水青山美丽乡村见红旗”为要求,统筹推进农村“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基层党建全域提升的同时,全区景区村覆盖率达到了82.2%。将全域旅游建设与驻村指导员制度结合,选派驻村(社)指导员5300余人次,并总结形成了《驻村指导员工作标准》,助推了乡村振兴,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到1.66︰1,成为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方之一。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