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出台《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支持中国声谷创新发展若干政策》《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7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灯明、柯文斌就上述政策进行解读发布。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许梦宇 摄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灯明在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安徽省以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货车等产品为主导的整车协同发展态势已基本确立,动力电池及系统、氢燃料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等关键领域拥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整车-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实现汽车强省的必由之路。《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与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相呼应,提出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为纯电动为主、氢燃料示范、智能网联赋能,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以上。从产业体系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优化和开放合作等多个方面,多向发力,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等多链协同,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行动计划》在生产端对年度产量、创新平台、智能工厂等目标任务按年度作了量化、细化,在需求端对公共领域推广应用作了安排和部署。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柯文斌在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0年底,中国声谷成功实现“双千目标”。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声谷创新发展,《支持政策》将以提升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以优化政策环境,繁荣产业生态,加强公共服务为牵引,坚持面向企业需求,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含金量,对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创业团队均有覆盖。增加鼓励数据创新研发、初创企业发展、人才补贴、“龙头+配套”等多条支持条款,增加揭榜挂帅、拨款转股权、贷款贴息等多种支持方式,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声谷发展。
“撬动社会资本,放大政府资金使用效应,鼓励、支持、引导中国声谷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柯文斌表示,此次《支持政策》体现了多链协同发展思路。
《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明确了2021年至2023年中国声谷创新发展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到2023年中国声谷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0亿元,入园企业达到1500-2000户。
发布会上柯文斌还解读了《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前,安徽省已形成从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储能电池、发电工程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柯文斌说,2020年,安徽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60%,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20.6GW,同比增长近80%,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光伏逆变器产量达35GW,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底,全省光伏累计发电装机13.7GW,居全国第6位。以合肥、滁州“双极”为引领,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地特色布局、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据介绍,中央提出“双碳”目标,为我省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结合我省光伏产业发展特色实际和新形势,提出了包括提升技术水平、构建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等一系列具体目标,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到2023年全省光伏产业营业收入“三年翻一番”、产业链产值实现1500亿的产业规模总体目标。
《行动计划》针对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四个突出、四个聚焦”的工作思路。突出培育主体聚焦发展壮大,鼓励有条件地区瞄准光伏龙头企业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支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配套企业。突出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优势,发挥我省出口较为便利、光伏玻璃产地等优势,重点推动电池、组件、逆变器、储能系统等中下游环节以及光伏玻璃等配套环节发展。突出技术引领聚焦高端发展,积极引导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先进组件技术及大规模储能、柔性并网等应用技术,推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促进产品制造和平台管理智能化升级。突出推广应用聚焦产能消纳,推动光伏产品在更多领域实现更大规模应用。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