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溪镇,地处浙江省平阳县西部山区,西临文成县,西北接山门镇,东北与南雁镇相连,东南与青街畲族乡接壤,南与苍南县相邻,距离平阳县城55公里,因鳌江上游干流顺流经全镇而得名。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卫生镇、省级文明镇、省级体育强镇、省级卫生镇、市级无违建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等荣誉称号。下辖5个社区,22个村,镇域面积1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其中镇区面积73公顷,人口6000余人。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是温州空气最为新鲜的“天然氧吧”。这里山清水秀,风景旖旎,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文脉络
顺溪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明清家族聚居、商贸繁荣、文化兴盛的浙南古镇,保留着明清时期浙南传统城镇的格局与风貌,其文化内涵融合了传统家族文化、耕读文化、商贸文化等元素。从现存的地方史料来看,顺溪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之际。相传唐末文房院使薛正明曾隐居于顺溪的白云山白云洞。南宋时,出了陆良臣、陆同甫两位武进士。顺溪在陈氏定居顺溪之前一直还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明隆庆年间(1567—1572),顺溪陈氏始迁祖陈育球举家从大岙底迁至顺溪落户,他的后裔们经过400多年,经历17世代的宗枝繁衍,如今总人口有6000多人,其中居住在顺溪的有4000多人,成为浙南地区罕见的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同时,也使昔日山重水隔、近乎荒芜的山坳发展为当时鳌江上游的一个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是通向文成、泰顺及浙南闽北等部分山区货物的集散地,在康熙《平阳县志》的版图中被标为“顺溪市”。
顺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信仰、民间习俗、民间手工技艺三大类型,目前顺溪共有10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别为:顺溪白酒、吹打、平阳童谣、陈十四信俗、平阳南拳、平阳翻九搂、平阳民歌、平阳米塑、吴垟黄年糕制作技艺、吴垟红酒制作技艺等。其中,吹打、平阳童谣、陈十四信仰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溪因水而名、以山而形,山水与建筑浑然一体,是自然山水景观融合的聚居区,体现了适宜自然的朴素的审美观。最能反映顺溪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是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美誉的陈氏古民居建筑群。顺溪古建筑群以规模大而著称于世,这个“大”不在于建筑单体的体量,而主要体现在大开间、多院落上面,被建筑专家们评为“布局严谨,技艺精湛”,在同时代、同类型历史遗存中特色突出、弥足珍贵。现保存基本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共有10座,分别为陈氏祖屋、陈氏老大份大屋、陈氏老二份大屋、陈氏新二份大屋、陈氏老四份大屋、陈氏老七份大屋、陈氏新大份大屋、陈有相大屋、陈迢岩大屋、陈氏宗祠,总建筑面积达25200平方米,多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粉墙黛瓦,沿溪而筑,布局恢宏,体量巨大,构建精巧,是浙南温州古代民居建筑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顺溪古建筑群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巍然屹立如故,实属罕见。2006年5月26日,顺溪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宝”。
顺溪镇建成区历史建筑共有55处,建成区历史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总面积42927.9平方米,且全部集中于核心区。具有重要职能与特色的历史建筑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顺溪古建筑群外,还有5处,分别是下顺溪村陈氏三份民居、顺溪村陈梦云民居、顺溪村上街19号民居、溪北村陈氏宗祠、溪北村陶瓷厂旧址。这些特色的历史遗迹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保存完好。此外,顺溪镇还拥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如顺溪中街、顺溪上街和菜场路等,其中以顺溪中街最具代表性。中街全长400多米,是一条古风与史迹并存的民俗文化老街,内涵丰富,韵味浓厚。街面的门和窗柱上均有龙凤等艺术雕刻图案,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体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特色。
除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外,地处南雁荡核心景区的顺溪镇,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峰险、洞奇、岩怪、水美、瀑多、屋古”之称,主要景点有知音涧、三折瀑、百僧堂、棋盘山、浙南大峡谷等,是平阳县、乃至浙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晚清瑞安名学士孙锵鸣在游览顺溪时写下《将到顺溪》赞叹顺溪美景:“清溪曲曲抱山来,万竹丛中叫画眉。不减桐江相媲美,一杆秋水最相宜。”
二、特色产业
顺溪特色产业主要为养殖业和来料加工业,近年来,我镇大力扶持黄栀等中药材和猕猴桃、油茶等经济作物种植,其中黄栀、油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积极扶持石蛙山羊、蛋鸽、肉兔、土鸡、高山淡水鱼等养殖业,特别是扶持黄年糕加工业发展,绿康品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生态环境
顺溪境内山清水秀,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5%,空气质量高,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2009年5月份,经浙江省林科院生态所专家测定,顺溪景区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6044个,是温州地区23个旅游景点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是负离子含量最低景区的8.6倍。2014年6月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2018年3月获得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荣誉称号。
四、旅游资源
顺溪镇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腹地。境内群山耸立,层峦叠嶂,林木葱茏,清溪环绕。这里集险峰、秀水、翠竹、奇洞、怪岩、飞瀑、古屋于一体。主要景点有“万壑笙钟”、“燠馆凉台”、“百僧堂”、“冰廊洞”、“知音涧”、“白云瀑”、棋盘山、陈氏古屋等。
戈场桥:戈场桥位于戈场村,是一座构造优美的石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康熙四十年,道光时重修过,桥上建筑上世纪九十年代毁于火灾,一九九三年重建,被称之为温州地区最高的廊桥。廊桥在两山之间对峙,有着惊险的美:桥身飞岩走廊;桥下潭深水幽;桥旁山林秀丽;桥上还有两排供过往行。
白云瀑:自然景观中以浙江省级精品景点“白云瀑”最为奇胜。白云瀑全长175米,分为三折,如巨龙从天而降,鳞爪横飞,瀑泉缘崖喷散,类挂玉帘,所以又称“玉帘瀑”。
顺溪水库:该工程是鳌江中上游集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于一体的骨干水利工程,是浙江省“十一五”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省重大项目建设(三个千亿工程)行动计划项目,省重点工程,温州市防洪减灾重点工程。工程位于平阳县顺溪镇,工程等级为Ⅲ等,建设内容包括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101.00m,温州市第一,浙江省第二)、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厂及升压站。工程控制流域面积92.3km2,总库容4265万m3,装机容量为1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866万千瓦时,为典型的狭长型水库,旅游开发价值大。
五、文化名人
陈少文(1858——1934),系顺溪陈氏古屋始祖陈作仁之玄孙,是清末民初平阳县实业家、慈善事业家、教育家。他家富资财,乐善好施,为乡邦振兴实业,发展文化教育而奋斗一生;他为南雁建设发展旅游事业,人们称誉为“南雁主人”。为振兴顺溪陶瓷业,因创业艰难赔垫了白银千余元,终于完成了振兴家乡陶瓷业的宏愿。平阳学者刘绍宽先生撰有《顺溪瓷厂记》一文,对少文的业绩予以赞颂。他一生主要业绩有振兴家乡陶瓷业,使偏僻的山村之顺溪成为平阳县经济最繁荣的古镇之一。他发展南北港蚕桑事业,使平阳一度成为温州地区蚕桑事业最发达的地区。重建南雁会文书院和建筑棣萼世辉楼,又为南雁景区增添了很多景点而发展了旅游事业。开办益智女子学校,使文化落后的山区少女也能接受新文化教育;捐赠田产,倡办北港育婴堂,出资创办迢岩、笠湖等处的义渡及修桥筑路等义举。少文一生乐善好施,为乡邦办好事,受到家乡内外人士所崇敬。光绪九年(1883),他为发扬家乡文化,倡捐重建南雁会文书院,又为书院筹集膏火田百余亩,并购置、征集图书万余册藏于其中。聘请名师为青年学子讲授经史,还开办初等教育班,供邻近少年学习文化基础知识。
陈百村,名允谷,生于光绪二十年(1894),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亦庄及其父圣励均是秀才,叔父孝和曾留学日本。清宣统元年,百村毕业于县学堂,民国元年考入陆军预备学堂,旋升保定军校,毕业后在浙江任排、连长,嗣转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和抗日战争,后任营长、上校参谋升到十八军少将参谋长.抗战时,升为军委会政治部中将参议.抗战胜利后,调任国防部中将部员。20世纪70年代逝世于台湾。
陈圣宙, 1917年生,家境贫寒,仅就读初小三年,读书之余,随父习医,勤奋研读医书,钻研医理,并勤于练字,毛笔小楷工整隽秀,可称乡里第一。他年至弱冠,即前往上海、嘉兴、敖江等地作药店学徒.抗战爆发,回归故里。边行医边教书,医术精湛,出方多有奇效。民间弄墨代书多出其手,排忧解难尽行善事。陈圣宙可算自学成材的儒医。
孙衣言,字绍闻,号琴西,瑞安人,孙锵鸣之兄,清道光翰林,官至太仆侍卿,有政绩,建玉海楼,藏书十万卷与少文厚交,赠砚台、碑刻、楹联多件。
孙锵鸣,字绍甫,号渠田,号止庵,止园晚号止庵老人,瑞安人,清道光进士,官侍读学士。,孙衣言仲第,清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广西主试留督学政,咸丰六年授侍讲学士。同治元年晋升侍读学士。李鸿章,沈葆桢出其门下。俞樾贺联:“天下翰林皆下辈,朝中宰相两门生”,陈少文拜其为谊父,曾数渡游顺溪留下“将至顺溪”等诗六首,刻碑一粒,并书写:“馆凉台”摩岩石刻。
孙诒让,字仲容,孙衣言之子,同治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世称朴学大师,曾创立瑞安普通学堂,温州府学堂(温州一中)开创温州新学之先河。受其影响,陈少文于1902年在顺溪创办益智女子高等学堂。在顺溪其留有陈少文祖母林氏宜人九十秩寿序与陈芝山七秩寿序两文。
宋恕,又名衡,字燕生,号平子,平阳万全人,孙锵鸣女婿,近代启蒙思想家,分别于1882年——1884年两次畅游顺溪,写有“赠别陈少文”七律诗一首及1882年“挽陈少文之母”等文。(图文由顺溪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