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2021年上半年,肥西县人社局围绕“六稳六保”要求,聚焦结构性就业矛盾,紧扣重点群体,不断创新举措、优化服务,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惠企政策,帮助各类群体实现稳就业。截止6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592人,完成市目标任务的176.53%,较去年同期增长53.4%,城镇登记失业率3.08%,控制在目标任务3.2%以内,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8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7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政策供给添动力,下好稳就业“先手棋”。出台《肥西县促进就业创业及支持企业用工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做好保居民就业和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以人力资源机构为平台,不断优化企业用工服务,强化部门工作合力,为稳就业、促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同时,为了扩大惠企政策知晓率,县人社局在宣传上下足“功夫”。出台《肥西县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政策宣传月活动方案》,印制《肥西县人社局“四送一服”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宣传折页,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多渠道宣传。成立“肥西人社惠企政策宣讲团”,结合“四送一服”、“四进一促”专项行动,不定期深入乡镇(园区),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开展惠企惠民政策宣讲。截至目前,已在7个乡镇(园区)开展了“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政策”宣讲19场,参加人次3800余人,累计发放政策汇编、宣传单页等资料2.3万余份,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推送政策短信6万余条。
专场招聘激活力,夯实稳就业“基本盘”。以市、县人力资源市场、基层就业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退役士兵就业服务月”等专场招聘活动。截止6月底,开展现场招聘会48场,参会企业1291家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解决企业用工2200余人。聚焦高校毕业生,积极开展“进校园”招才引智招聘活动,组织参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招聘5场,发放政策宣传折页1500余份,参会企业144家,提供就业岗位5300个。同时,创新招聘载体,积极搭建“互联网+智慧社区就业”平台。启动社区“三公里就业圈”,促进社区三公里内的招聘单位与求职者快捷有效对接。试点46个社区,逐步延伸至县内其他乡镇(园区)。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注册企业1079家,访问8.6万次,求职登记8560人,投递简历5850份。
创业引领增智力,织密稳就业“保障网”。依托肥西县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号,搭建就业创业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实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定制化培训服务等服务。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关注人数5917人,入驻企业436家,发布岗位数373条,投递简历238份。狠抓创业培训,技能引领稳就业。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为培训对象,全面掌握培训需求、创业方向,合理设置课程,结合典型案例和创业成功经验详细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引进三方监管机构,加强内部监管、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确保培训实效。同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兑现力,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审核审批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截止6月底,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2笔,7735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人数402人,带动(吸纳)就业人数874人。
重点保障聚合力,拧紧稳就业“安全关”。重点群体稳就业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加大公益性岗位和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力度,通过政策信息推送、岗位推介等帮助其实现就业。截止6月底,开发公益性岗位118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8人,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86个,拨付见习资金84.37万元。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县人社局联合扶贫办、财政局印发《肥西县支持脱贫人口与边缘易致贫人口就地就业政策补贴的实施细则》,强化政策供给,深挖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目前,全县扶贫系统共有257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安居乐业。针对退捕渔民,县人社局通过政策宣传、专场招聘、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助756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
惠企政策提效力,打好稳就业“组合拳”。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县人社局落实惠企政策上“快马加鞭”。出台《肥西县“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行动计划》,为3201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00.11万元,为1167人发放春节期间稳岗留工红包116.7万元。聚焦小微企业,加大补贴资金供给力度,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吸引人才“蓄水池”作用,积极拨付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22.5万元,拨付5家小微企业社保补贴5.79万元。同时,县人社局继续贯彻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2021年上半年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共计6234.37万元,累计减免5.79亿元。(王莉)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