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武隆区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情况

时间:2021-04-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一、武隆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武隆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同时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区”等;武隆地处渝东南乌江下游,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街道)、186个行政村、24个社区,总人口41万,常住人口35万,城镇化率44.17%,森林覆盖率64%;集汉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3个民族;是市级定位的武陵山片区及渝东南城市之一。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7月以来,武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好“双城经济圈”“一圈两群”战略部署,着力写好“保护自然生态、发展绿色生态、构建政治生态”三篇文章,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市“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示范区”和“特色山水城市”,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不断夯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被生态环境部授予重庆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武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66亿元,增长7.2%。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5%,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13.3%。

二、武隆区旅游发展总体情况

作为原国家级贫困县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武隆立足把美丽风景变为脱贫致富美好“钱景”,以推进旅游业全域发展为主要抓手,努力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以1994年芙蓉洞开发为起点,武隆旅游步伐坚实、成果丰硕,游客接待人次从1994年的12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600万人次、增长300倍,综合收入从1994年的2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70亿元、增长8500倍,成为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武隆旅游扛起了重庆旅游的大旗。

二十多年来,武隆人民始终心无旁骛、咬定青山。在全区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心齐气顺,努力整合有限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争取一切支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不动摇、不懈怠,久久为功、持续发力。2007年成功“申遗”;2009年旅游第二次创业;2011年获评国家5A级景区;2012年《印象武隆》正式公演;2015年摘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桂冠;2017年通过国家脱贫验收。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撤县设区。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十多年来,武隆人民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业发展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发展决策部署,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目标,以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着力产、城、景融合发展,抢抓机场、高铁时代到来的大好机遇,打好“自然遗产、休闲度假、人文历史、乌江画廊、美丽乡村”五张牌,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三、武隆区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一)高规格机构强推文旅融合。我区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工作,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力推进全区文旅融合。全区成立以宗华书记、卢红区长任双组长的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在全市率先将原区文化委和区旅发委整合组建成立“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具体统筹全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旅事业发展开启新征程。

(二)高水平建设文旅重大项目。一是文旅项目有序推进。1-9月,全区涉文化旅游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3亿元。仙女山机场、归原小镇、树顶漫步、城区游客接待中心、乌江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特别是仙女山机场8月已进行校飞工作,城区游客集散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天生三桥电梯迁建、懒坝大地艺术区整改后重新开放,星际未来城项目体验馆、白马山旅游度假区飞天之吻、8D影院项目、芙蓉江游船项目已投入运营,大田湿地人家、纳溪原乡两个乡村旅游点正式开园。二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制定并印发了《武隆区乡村旅游经营户等级划分与评定细则(试行)》《武隆区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细则(试行)》《武隆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评定体系。大田湿地人家、纳溪原乡、天池苗寨、荆竹村、堰塘村、复兴村成为武隆乡村旅游打卡胜地;文凤村、堰塘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按照乡村旅游新的发展形势,优化调整了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共涉及20个乡镇(街道)38个主要的乡村旅游点。1-9月全区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880.88万人次,同比增长8.71%,综合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10.28%。三是文旅招商取得突破。今年新签约乌江大峡谷、陶然山居生态园、关桥村乡村生活综合体、九街菜市等项目,签约额分别12.75亿元。重点在谈项目3个,拟签约额262亿元。

(三)高效率推进文旅品牌营销。一是加大境外营销力度。在全市组建首个旅游境外营销专业网站(i-WuLong国际网站),并向全球进行发布推广,在Facebook、Twitter等全球顶级社交媒体大力宣传武隆旅游形象广告、线路产品、营销活动等图文讯息;先后组织到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东南亚有关国家进行旅游推介;我区仙女山景区与瑞士少女峰景区成功签订“共建景区”合作协议书,我区与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奥尔维耶托市、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瑞士因特拉肯、格林德瓦等市正在推进建立友城。二是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在重庆江北机场、高铁站、国航机上视频等重点口岸、商圈以及全国各大中城市等地重点口岸布置形象广告大力宣传推介武隆旅游。加强与《学习强国》等党媒及抖音、微信、今日头条、快手、腾讯视频、火山小视频等流量媒体的深度合作进行宣传推广。三是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加渝东南联盟组织的各项旅游推广活动,与周边知名景区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与遵义市、乐山市、九寨沟县成功签订了“文化旅游合作协议”,与乐山市共同举办了“乐山、武隆文旅合作项目暨线路产品信息发布会”,参加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举办武隆区全域旅游(成都)推广活动。四是实行优惠促销,加强活动营销。推出乐山、遵义市民在武隆仙女山、龙水峡地缝、天生三桥、芙蓉洞、白马山等景区享受门票5折优惠,武隆籍游客实行套餐优惠政策;举办懒坝“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节、仙女山草原露营音乐节、仙女山啤酒节、白马山七夕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始终保持了武隆旅游的热度和市场竞争力,武隆旅游美誉度、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

(四)高质量推进文旅事业繁荣。一是保护与挖掘传统文化。成功申报后坪天池坝、浩口田家寨、土地犀牛寨、沧沟大田村等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完成羊角文物拆迁保存和三峡后续项目申报,千里乌江羊角第一古镇去年成功开街。二是文化工程和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进“文图”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一级文化馆、二级图书馆、区级博物馆各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4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个,农家书屋186个,文化中心户480个,公共文化场地达3万平方米。三是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成功申报《乌江船工号子》《武隆碗碗羊肉》等1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桥薅秧号子列入重庆市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名单。成功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个。四是文旅融合系列产品不断强化。截至目前,印象武隆累计演出3000余场,实现门票收入5亿元,多次受邀参加央视节目。连续16届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成为国际顶级赛事品牌。《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长江之恋》等大批影视作品选景武隆拍摄。武隆始终是全市乃至全国的热点之一,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眼球经济”的效果总体较好。

(五)高标准提升文旅服务品质。一是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武隆创新综合市场监管体制,成立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支队,实施了“1+3+N”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今年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整治,办结案件9件,收缴非法出版物372件,罚款50元;开展旅游秩序专项整治,制止拦路招客揽客等不文明行为200余人次,办结游客投诉14件。调解游客与旅行社因疫情解除旅游合同而引发的纠纷7件,涉及金额27万元。二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区建成旅游厕所84座,并全部完成电子地图上线工作。A级旅游区厕所全部增设第三卫生间,基本解决游客如厕难问题。四是推进智慧全域旅游建设。喀斯特旅游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以及土地乡等3个乡镇的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成功列入第一批全市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创建名单。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区域级全域智慧旅游平台“一部手机游武隆”,有序推进智慧景区(度假区)、智慧乡村旅游建设,全区智慧旅游“一张网”加快形成。

四、下步打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商贸、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将按照“抓大文旅促品质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双城经济圈”“一圈两群”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打造“武陵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先行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融入主城都市区的‘连接点’和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按照“一心一带五区一网”总体规划,挖掘新潜力、激活新要素、集聚新动能,推动武隆区文化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以文旅资源融合为基础。一是强化文化挖掘传承保护。深入挖掘中国南方喀斯特文化、乌江流域文化、白马仙女爱情文化、民俗文化等,梳理文化脉络,塑造文化IP形象,形成文化品牌。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传承,加大对传统村落、名人故居、古村古镇的保护利用,打造一批非遗文化项目,加大开发力度,推出一批承载武隆文化与旅途记忆的文创产品。二是不断丰富城市旅游文化。加快城区游客集散中心、乌江博物馆、羊角古镇、“老街记忆”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助推城区文化旅游品质提升。三是扎实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加快“金杯”抗衰小镇、东方明珠文化休闲度假小镇等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武隆文化旅游业态。

(二)以文旅产品融合为载体。一是突出打造研学旅游。立足丰富的“南方喀斯特”立体地形地貌这一优势资源,加强与研学机构和相关企业合作,加大研学教程教材开发力度,分层分类打造一批覆盖小学到大学、成人的研学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快打造中国喀斯特研学旅游目的地。二是推出一批文旅精品景区。加快推进乌江画廊景区开发建设,丰富武隆水上文旅业态。储备打造两个5A级景区,创建三个4A级景区,一个3A级景区,丰富武隆文化景区载体。三是提质发展乡村旅游。深度打造好5条精品线路,差异化构建具有武隆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网络。加强乡村文旅品牌建设,把乡村旅游纳入全区文旅营销,统筹开展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四是大力发展特色夜经济。创新多元夜间经济业态和消费项目,把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全市全国夜间文化旅游的示范区,大力拉动旅游消费。

(三)以服务设施融合为支撑。一是打造“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做好仙女山机场正式通航准备,加快推进渝湘高铁、白马电航枢纽、武丰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跨景区公共交通、时租网约等共享交通,切实提高各景点景区通达通畅率。二是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重点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配齐“第三卫生间”,切实满足游客对旅游厕所的数量和品质需求。加快完善公共停车场、加油加气、充电桩、通讯网络、汽车营地、医疗设施、直饮水、金融等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做到文旅景区景点开发与服务配套同步推进。三是加大服务对接国际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国际旅游标牌标识、导览系统,加强多语种导游服务,全面推进旅行社、旅游购物、旅游景区、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外窗口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推进智慧文旅。以“一部手机游武隆”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建设为契机,整合全区文旅资源、数据资源,确保游客来武旅游“一键搞定”。推进景区、度假区5G网络和WIFI“全覆盖”,提升旅游体验感与品质感。

(四)以品牌营销融合为推手。一是打造文旅品牌形象。进一步运用好“双晒”成果,持续提升武隆旅游热度。挖掘提升“武小仙”“隆小马”等文创品牌价值,加大市场化推广力度,提升我区文旅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丰富创新营销手段。加强新媒体营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营销平台,大力发展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营销手段,形成宣传营销矩阵。三是深化友好诚市合作。持续加强国际化合作,进一步细化我区与格林瓦德市、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等“友好城市”、少女峰与仙女山“共建景区”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机制,全力促进武隆文化旅游走向世界舞台。四是精准拓展国际市场。站稳全球化定位,努力开辟国际市场,按照“立足欧美日、巩固港澳台、拓展东南亚、开拓新市场”的境外营销战略,针对性拓展日、韩、新、西欧、北欧等市场,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提升国际竞争力。

仙女山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海拔1650-2033米,年平均气温11.2℃,素有“南国牧原”、“东方瑞士”和“落在凡间的伊甸园”之美誉。景区拥有林海、奇峰、草场、雪原等壮丽非凡景致。山上星级酒店、别墅群、蒙古包等住宿设施齐全,设有高山高尔夫、骑马、滑雪、滑草、赛车、彩弹射击、悠波球、滑翔伞、篝火、烧烤等20余个游乐项目,深受旅游者喜爱。是踏青、消夏、品秋、赏雪的休闲度假胜地。

天生三桥

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天生三桥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群。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被世界地质专家赞誉为“地球遗产,世界奇观”。景区内以三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天生石桥最具吸引力,石桥平均高300米以上,桥面跨度在503米以上,在一公里距离之内就有如此高大的三座天生石桥为世界独有。景区内悬崖百丈、壁立千仞、飞泉流水、鸟语花香,山、水、瀑、峡、桥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身临其境,将唤起您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这里是国际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一外景地,也是《变形金刚4》的重要外景拍摄地。

芙蓉洞

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芙蓉洞与美国的“猛犸洞”、法国的“克拉姆斯洞”并称为世界三大洞穴。芙蓉洞已开发2701米,以竖井众多、洞穴沉积物类型齐全、形态完美、质地纯净著称,其竖井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最大竖井群。洞内各种次生化学沉积物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几乎囊括了钟乳石类所有沉积类型,被地质学家评价为“一座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一座内容丰实的洞穴科学博物馆”,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洞穴”,游客称其为“天下第一洞”,是中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洞穴。

龙水峡地缝

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龙水峡地缝经几千万年前造山运动而形成,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地缝形如其名,就像地球裂开道深邃的缝隙,谷底最窄处只米之适,最宽处也不足十米,缝口与谷底之间高达350余米,谷底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峡谷两岸如刀劈斧削般,即使正午时分,阳光也难达谷底,漫游其间,仿佛置身地球深处探幽,犹若在时空隧道中穿行。景区玲珑秀丽,风光优美,以峡深壁立、原始植被、飞瀑流泉、急流深潭为其特色,是绝好的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风景区。

芙蓉江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芙蓉江是乌江下游最大的一级支流,集山、水、洞、林、泉、峡于一体,融雄、奇、险、秀、幽、绝为一身。景区内峡谷众多、风景秀丽,江中碧水见底,两岸树木繁茂、奇峰罗列、山形奇诡、丝竹垂钓、绿树倒影、群猴戏逐、水鸟飞舞、景象万千、风光迷人,给人以“水送山迎入芙蓉,一川游兴图画中”的意境。

印象·武隆

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出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担任总导演打造的《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演出地位于武隆区仙女山镇桃园大峡谷,距仙女山镇约9公里。《印象·武隆》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关于巴渝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在演出中,观众不仅能体验到武隆的灵山秀水、空雾苍茫,还可以欣赏到巴蜀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和爱恨悲歌,重新聆听豪迈壮阔的“号子”。

天坑寨子

天坑寨子民俗文化旅游区地处重庆市武隆喀斯特世界遗产核心地,是武隆喀斯特旅游区(5A级旅游区)的重要景区(点)之一,因在两个举世无双的姊妹天坑(中、下天坑寨子)中居住和生活着50户土家原住民而得名。景区集雄、奇、峻、秀、幽、绝等特色于一体,自然环境优美、壮观,特别是原始的土家族村落、特色建筑、民间艺术、民间习俗保护完好,民族风情尤其浓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传承基地,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外景拍摄地,是国内外宾客生态观光、科普探险、全景体验土家风情的旅游胜地。

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仙女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拔在1100米-2033米之间,年均气候14.3°C,年均降雨量1214毫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度假区内配备有功能完善的星级酒店群,拥有户外运动公园、高山高尔夫、亚高山体育运动场、民俗赛马场、网(篮)球场、滑雪场、卡丁车、山地越野等娱乐设施,是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的绝佳之地。

白马山旅游度假区

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武隆西南地区,与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隔乌江相望,其核心区天尺坪距武隆中心城区35公里,距渝湘高速白马互通20公里,距乌江白马码头20公里,距在建的仙女山机场60公里,距拟建的渝湘高铁武隆站45公里,距重庆主城区125公里。管控面积4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最高海拔198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    

度假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浩瀚的原始森林、高山杜鹃花海、黄柏淌高山湿地、望仙崖、城门洞、黄莺大峡谷、大佛岩、大洞河、赵云山等自然景观,也有“万寿桥”、黔蜀门屏、朝天望、天尺坪茶海、神龙湖等人文景观,爱情文化、盐茶古道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森林科普文化悠久厚重。度假区建设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坚持“生态、文化、休闲、养生、科普”五大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国际知名的恋爱圣地,全国著名的科普基地,建成重庆一流的养生福地和旅游度假的天堂,将其建设成为武隆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归原•艺术农业旅游项目”介绍

“归原·艺术农业旅游项目”位于重庆武隆仙女山镇荆竹村水竹坪社,是由重庆方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平台搭建、资源整合、能力众筹的方式,打造集野奢酒店、创客民宿、艺术文创、农业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都市人诗意田园、躬耕南阳的“归原”之梦。项目总规划面积1163亩,涵盖野奢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客栈、天坑自然地理奇观、文创艺术体验、亲子农场体验等五大板块。项目将通过六级化产业模式参与农村精准扶贫,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永续发展;革新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模式,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树立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标杆,打造与传统风景区差异化定位的艺术村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