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创新天地在合肥——写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

时间:2021-02-25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周军 黎静

历史与现代交融,创新与激情激荡。

在世界格局激烈重塑的今天,合肥,一座矢志不渝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的城市,正在依托自主创新的强大动能,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跨越,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创新,早已融入合肥骨血,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创新气质也滋养着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激发出无限潜能。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大标识、最大动能和最大潜力。

创新大潮奔涌

在一个特定赛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

在2020年最后一个月,量子“九章”问世。这台由中国科大潘建伟等人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牢固确立了我国在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世界瞩目。

对于如你我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也许穷极一生都无法洞悉“九章”堂奥。然而,“200秒飞越6亿年”,短短几个字,足可让人在时间的比对中感受其惊世之举。

消息一经传出,全国振奋,也让合肥这座频频亮相于聚光灯下的城市再次刷爆诸多国内外城市“朋友圈”。

为什么是合肥?为什么又是合肥?!

机会当然是青睐有准备之人。“九章”耀世而来的背后,是合肥矢志不渝,拥抱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和独到眼光。

时间回溯到50年前,1970年,合肥人张开怀抱接纳南迁的中国科大,随之,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相继落户,生根发芽。

高度集聚的科教资源为合肥腾飞插上了“翅膀”,科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重新定义了这座城市的气质。

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随着多年来创新基因的不断传承,合肥创新步伐越迈越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从2016年开始驶入科技创新“快车道”:

是年,合肥融入长三角,成为“副中心城市”,如今,合肥从过去“我们与长三角”变成“我们的长三角”;2017年,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2018年,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成立,跻身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2020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合肥片区同步启动运行……

创新汇聚,活力迸发。几十载锐意创新积累的能量,恰如滚滚长江,浩荡东去,势不可挡。如今的合肥,是国家四大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已然成为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科技成果闪耀

时间,是万物的歌咏。日月交替中,2020年渐行渐远。在这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极不平凡的一年里,无数人在风雨兼程中完成自我突破,练就了极不平凡的自己。

创新合肥,亦如此。

庚子新春,“恶魔”悄然而至。合肥迅速吹响科技战“疫”集结号,聚焦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等四大方向,启动11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如今,由智飞龙科马承担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发项目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全球首台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成功应用;“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被纳入国家第七版诊疗方案……

科技利器,提速战“疫”。一大批在大健康领域和科技抗疫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汇聚,闪耀“合肥之光”。

置身后疫情时代,创新合肥同样不惧艰险、迎难而上,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进发,交出高分答卷。

“嫦娥五号”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合工大、中电博微43所等合肥力量参与其中;“天问一号”探秘火星,合肥6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最新成果为其护航;中国科大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创造世界最高水平……

创新有了主动权,发展才有主动权。

大科学装置被称为未来科技竞争中不受制于人的“重器”。就在很多城市想要进入大科学装置竞赛的时候,合肥已呈现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之势——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的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性能不断提升,实现“沿途下蛋”;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预研进展顺利。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让合肥人体会着经历艰辛之后的丰收喜悦;一项项推动科技创新的举措,为合肥科技事业的生动实践写下精彩的注解。

曾经不起眼的小城,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进。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如今之合肥,综合创新实力迈向一流。

攻坚世界难题

从科教之城,到如今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品牌于一身,合肥的城市定位在逐年拔高。这,也意味着合肥要承担更重要的国家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开疆拓土”。

“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下好创新‘先手棋’”……在“十三五”的开局和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合肥考察,检阅创新成果,提出殷切期盼。

合肥,铭记于心。

创新发展的关键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却是世界难题。难干也得干!这一次,巢湖之畔崛起的全国首个创新主题场馆给出了合肥探索。

企业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缺乏专业服务机构?来安徽创新馆!缺乏专业交流平台?来安徽创新馆!缺乏专业经纪人才?来安徽创新馆!

“汇聚创新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就是安徽创新馆的使命。”安徽创新馆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林告诉记者,这里正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造科技大市场。

2020年4月,安徽创新馆加入长三角科技创新服务战略联盟。“安徽创新馆全方位展示安徽创新成就,打破了外界认为‘安徽是技术洼地’的原有观念,令人震撼。”长联盟成员单位、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认为,它的出现,对于踢好科技成果转化的“临门一脚”,具有重要作用。站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创新馆将站在更高维度思考,提升区域科技合作交流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巢湖北岸,安徽创新馆加速破题。大蜀山脚下,中科大先研院也在攻坚拔寨,于多年实践中趟出了一条路。

2012年,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方共建的先研院正式运营,主要致力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探索后,先研院的发展思路愈加清晰:依托上游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优势,构建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和成果孵化平台,促进区域产业技术发展。目前,在先研院落地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百项,先研院正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让更多先进技术走入市场,造福大众。

当前,合肥与大院大所共建合作平台26个,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星罗棋布,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和整合功能。

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合肥一刻不曾停歇。在这个“科学的春天”里,合肥努力奔跑、加速前行,全力以赴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五链”深度融合,推动量子、质子、离子、中子、光子等科创成果“五子登科”,让战新产业成为当家产业、发家产业。

厚植创新生态

创新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很多产业链、供应链都需要科技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只能是奋战在一线的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政府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

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适的人,是幸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合肥一以贯之并长期坚持的城市治理方略,努力为各类人才铺就成长进步、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创业者的感受,最真切。

江如海,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其带领技术团队积累了十余年的无人驾驶技术,由于缺少资金,无法转化。关键时刻,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为其提供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平台和启动资金。除了资金和场地支持,其技术团队还获得了超过70%的股权激励。得益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大力扶持,中科智驰1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量产盈利。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实现创新愉快、愉快创新,一直是合肥聚焦改革创新,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机制的着力点所在。

优化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较早开展国家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等措施;

健全政策支撑体系,逐年修订调整支持自主创新政策,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人才政策20条”、“人才创新创业8条”等系列政策,构建完整的“育才、引才、集才、留才、用才”政策体系……

对一切制约创新的藩篱,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力争推倒;对一切有利创新的事情,想尽千方百计也要力争做到;对一切勇于创新的人才,踏遍千山万水也要力争请到。

这,就是合肥态度。

合肥,要用创新文化营造生态,努力做到人人讲创新、事事重创新、处处有创新。合肥,要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努力打造成新时代创新特色更加鲜明的地标城市。

说到,做到。如今,在肥服务“两院”院士累计达135人,合肥连续三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10位。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正在成为各方英才追梦之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无惧征途漫漫

创新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其中要义,合肥深知。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合肥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合肥所具有的人才、交通、科技、产业等优势无可比拟,将为城市之间的共赢发展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江永红认为,合肥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主动作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应有贡献。

立足长三角,瞭望全世界。如今的合肥,已然身处更高维度的发展机遇之中、更广阔的舞台之上。

目标甫定,鞍马不歇。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合肥锚定目标再出发,矢志不渝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建设全球科技创新枢纽,到二〇三五年奋力成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全国示范城市。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使牛劲”“干牛事”“做牛人”,创新合肥,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扬帆启程。(周军 黎静)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