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肥正式揭牌,安徽成为自贸区“大家庭”的新成员。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片区,合肥片区紧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经开、蜀山、高新三大区块“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三个多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未来,合肥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突出、新兴产业集聚等优势,把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经开区块作为合肥片区的主阵地、安徽省唯一“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正通过锻造高质量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当好“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排头兵。
获批以来,经开区块以提升产业能级为核心,狠抓项目。去年10月9日,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启用,更深层次推动蔚来与合肥市的战略合作,为经开区块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与自贸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短短两个月后,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在合肥经开区揭牌。与此同时,两年前开工建设的研发中心竣工落成,新的制造基地开工建设,将建设规模更加完备的纯电动车型工厂,最大年产量预计可达35万辆。
在29.85平方公里范围内,经开区块正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等,梳理每个载体、平台的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和空间资源,编制经开区自贸时代大建设方案,主要功能定位为“一园四区”,即明珠广场科创服务生态区、南艳湖“科技+产业”研创区、南部战新产业集聚区、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
其中,合肥经开综保区开启外发加工新模式,以订单为核心进行全流程外发加工业务监管,允许综保区内企业将整个产品的组装加工环节委托给综保区外的第三方企业加工生产。综保区内龙头企业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产品订单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去年11月开始利用该模式,有效缓解了产能不足的问题,巩固和拓展了海外市场,并于当年12月29日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块已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服务专窗”和“长三角G60一网通办专窗”,跑出经开区块改革创新“加速度”。今后,经开区企业和居民将充分享受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服务便利和开放红利。
跨境电商势头强劲
去年10月,3万多个跨境电商包裹从位于蜀山区的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监管仓清关后,搭乘合肥定期国际货运航线发往美国芝加哥。这是该监管仓建成以来,单次到货最大的一批。
安徽的出口之前属于输出型,由于技术原因,许多商品必须要运到上海、广州、深圳进行通关。自贸区获批后,可以直接从合肥通关,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企业降低了成本。“这让全球外贸和物流企业对合肥开放经济发展信心越来越足,蜀山区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的集聚效应。”谈及此次出口量大增的原因,安徽马道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旭说。
据了解,跨境电商是蜀山的一张亮眼“名片”,也是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的主要优势和特色。去年9月27日,自贸区获批后的第3天,安徽省跨境电商总部基地暨创新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企业在这里能够享受到通关信息化、国际物流、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海外营销、人才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谈及接下来的发展计划,蜀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蜀山区块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其中,将在跨境电商产业板块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新场所建设运营和顺丰二期项目建设,探索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进出境一体化设施建设,更好发挥全省唯一邮关口岸的拉动作用,构建跨境业务发展的长三角新高地。
创新制度体系加快构建
创新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高新区块创新提出了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发布全国首个开发区层面的营商环境指数,形成深度研究成果。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去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量子创新院基本建成,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落户,中国科大高新校区、天地一体化中心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
以构建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创新制度体系为目标,高新区块还围绕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区域合作等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领域,通过召开专班会议、实地调研访谈,对已经取得成效的改革创新举措主要做法、创新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总结出可向全国(省)复制推广的高新区块制度创新成果事项,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更多的可复制推广经验,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带动和服务全国的作用。目前,已完成13个创新案例编制工作。据悉,高新区块还将梳理17项创新案例要点,作为2021年创新事项储备。
截至目前,高新区块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共105个,总投资379.81亿元,新注册企业1180家。“接下来,高新区块将加强项目调度和管理,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早见效。”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