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

时间:2020-12-2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近年来,上马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飘香小院”建设为抓手,以“净村清户”行动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幸福美丽乡村为目标,把“面子”和“里子”结合起来,通过“三立足”“三引进”“三革命”“三改变”,统筹推进、标本兼治,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马镇“村净景美家富民乐”的美丽画卷逐渐绘成。

上马镇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中部,是川、滇、黔三省通衢之地,也是内陆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素有“川南重镇”之美誉。全镇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8%,耕地面积2.58万亩,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约3.2万人。上马镇被评为“省级卫生镇”、“省级森林小镇”称号。因境内出土汉代“麒麟温酒器”和坐拥永宁河、黄龙湖等生态水系而被誉为“中国·麒麟水镇”。

黄龙湖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民宿

龙湖新村

泸州博物馆镇馆之宝——麒麟温酒器

全国最美家庭——上马镇黄桷坝村许先芳家庭

一、“三立足”,全力以赴打造“四美”新上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曾指出,要“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为此,上马镇立足生态资源、立足融合发展、立足村镇互动,全力打造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的“四美”新上马。

立足生态资源。上马镇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我们有西南种植面积最大的万亩红豆杉产业园,有全球同纬度地区最大的珍稀楠木林斑竹林,生态环境优美;上马镇水资源充沛,境内有泸州市最大的水利工程——黄龙湖,以及永宁河、洞沟河、马河等7条溪河,素有“水镇”之美誉。

立足融合发展。上马镇人文历史景观众多,有汉代岩墓群、吴三桂衣冠冢、八角仓解放战争遗址、文昌烈士陵园、铁匠铺和“红军树”等,泸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被誉为“泸州酒文化标志”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汉代麒麟温酒器就出土于此。近年来,上马镇通过“红色+现代农业”将生态产业、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围绕文昌烈士陵园,形成由八角仓解放战争遗址、“红军树”以及千亩柑橘产业园、千亩白茶产业园等组成“水美上马”红色农旅观光线,谱写出乡村振兴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立足村镇互动。上马镇以创建“中国·麒麟水镇”为抓手,通过特色小镇引领带动特色乡村,以特色乡村带动周边人群聚集,形成产业、文化、基层治理相互融合的区域综合体,进而推动村镇一体,实现村镇互动。现已打造出瓜果飘香的太平新村,以及休闲旅游的黄桷坝新村。

上马镇彩绘文化墙

上马镇彩绘文化墙

上马镇村民勤劳致富

上马镇防洪堤

二、“三引进”,凝聚合力提升乡村“硬环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围绕“村净景美,家富民乐”这一目标,上马镇通过“三引进”助力人居环境建设。

引进业主助推基础建设。依托黄龙湖景区,引进了川南落差最大的黄龙湖生态丛林漂流、西南最大的万亩红豆杉产业园、总投资8000万,占地约120亩的麒麟阁、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300亩的世外桃源斑竹林景区、总投资6亿余元,占地面积约6000亩的龙湖水香农旅文化产业园等业主,按照“一片园区就是一片景区、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景点、一处民宿就是一处风景”的乡村旅游模式,坚持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初步建成“黄龙湖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实现了“美”与“富”的互促共进、相得益彰,黄桷坝村从原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现在的公园乐园,原来的泥泞小路变成了景观大道,原来的危房旧房变成了特色民宿。

引进项目带动环境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上马镇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得到了省、市、区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争取到的改厨改厕、雨污分流、风貌塑造等项目,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原则,大力实施“飘香小院”建设,采用本地盛产的斑竹、楠竹等编制竹篱笆围在院坝边,栽种易栽培、易管理、花期长的多色月季、玫瑰、蔷薇、杜鹃、牡丹等花种及彤秋桃、蜂糖李、柑橘等果树,从而形成色彩缤纷、瓜果飘香的“飘香小院”。

上马镇蜂糖李种植基地

上马镇黄龙湖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规划图

上马镇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

上马镇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

引进理念助力脱贫致富。通过纳溪区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项目,一些乡贤、企业家到村任职,例如上马镇黄桷坝村特聘村主任,泸州鼎立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敬平,他们思想活跃见多识广,能够为村上谋划好路子、带来好资源、打造好设施、建设好队伍,从而引导村庄变景点、农房变客房、农民变业主,村民在“特聘村主任”的带领下,纷纷开始经营起民宿、农家乐等,既实现了增收致富,还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三、“三革命”,精准施策助力环境“上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马镇坚持立足村情实际,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要求,采取各区域分片包干、集中攻坚等整治方式,一体化推进农村“三大革命”,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创新实践“垃圾革命”。创新实施“净村清户”行动,黄桷坝村公共区域取消垃圾投放设施,村民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处置,由村集体公司负责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月初,环境卫生理事会向村民每人收取1元钱,用于垃圾分类红榜奖励开支以及垃圾清运费用的补充。每季度由环境卫生理事会对村民家庭卫生进行考核并对环境卫生最好的10户和最差的5户进行公示,考核的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从而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置”的垃圾处理体系,进一步探索实施餐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及时分解改厕目标任务,明确农村厕所建设标准,按序时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广泛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对黄桷坝村整村实施改造;坚持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对全村749户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坚持建管并重,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高标准实施三格式化粪池建设,并做好改厕后的检查维修、定期清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服务工作,保障厕所、化粪池、管道等完好畅通,形成管收用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镇共拆旱厕2550座、改水厕2550座,基本实现了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

扎实开展“污水革命”。作为“中国·麒麟水镇”,污水治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镇村二三级污水管网,建好用好污水处理站,让各村污水集中汇入、无害化处理。围绕环境整治,我们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保护了自然、留住了乡愁。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全镇已完成13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水质环境,同时,通过持续开展污水清理行动,平均每天清理污水120余顿,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管理队伍9支,通过日常巡河加强河道常态化管理,确保河道不受污染。

上马镇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导览图

上马镇麒麟阁休闲康养园

上马镇千亩柑橘产业园

四、“三改变”,树立新风全面提升“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此,上马镇坚持分类指导、久久为功,将尊重村民的传统文化和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相结合,通过不断激发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主动投身振兴乡村。

上马镇日出

上马镇太平村农旅产品展销中心

上马镇太平村西瓜大丰收

上马镇万亩红豆杉产业园

改变生活方式。针对村民散养鸡、鸭等家禽,导致农村鸡鸭粪随处可见的问题,开展了“圈养家禽”集中整治活动,镇村干部主动上门为居民讲解“圈养家禽”的现实意义,对愿意主动配合圈养家禽的村民免费赠送铁网围栏并协助村民搭建,引导大家由“散养家禽”向“圈养家禽“转变,村内环境更整洁。

改变生活习惯。强化村民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和环境卫生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的作用,将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用制度规范村民行为习惯,探索村民道德积分奖惩机制,通过村民自治委员会对乱扔垃圾、焚烧秸秆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对种花植树、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奖励,从而纠正村民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达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进一步引导村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文明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度,激发村民保护生态环境主人翁意识。

上马镇柚子产业

上马镇云台寺村千亩柑橘产业园

上马中学新教学楼

省级森林小镇——上马镇

改变村风民风。通过“勤劳致富之星”“创业之星”等评选活动,培养感恩情怀,着力解决精神“贫瘠”,增强内生动力。二是以“飘香小院”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广“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管理新模式,提倡“建设一个花园、团结一个邻里、尊重一家长辈、争做一件实事”。制定“飘香小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及评选办法,分期确定拟打造星级示范户名单。结合妇女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劳动节等节气,开展“巾帼勤劳之星”“老有所为之星”等评选活动,弘扬优良传统家训家风,加强乡风、家风、民风“三风”建设,规范公序良俗。

下一步,上马镇将紧绕“村净景美家富民乐”,通过开展“净村清户”行动、全覆盖打造“飘香小院”、积极建设“黄龙湖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新面貌,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