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进入尾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的节点,回望过去,作为安徽省会主城区的蜀山区,这五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机遇,勠力同心,锐意进取,高质量推动全区发展,助力合肥市加快实现“五高地一示范”目标。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
回眸“十三五”,这五年,不断跳动的数字、时刻变化的数据、持续刷新的排名,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着社会的变迁,也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十三五”以来,蜀山区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养老、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涵养人才“活水”,就业服务增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就业创业关系社会稳定。
创造性开展“定时定点”免费公益性招聘会,智慧就业平台全区覆盖,推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十三五期间,蜀山区实现新增就业24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累计举办免费公益性招聘会163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40余万个;初步建成“三公里就业圈”。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蜀山区先后成立创业孵化基地13家,入驻各类企业814户,带动就业8100多人。2016年以来,蜀山区新增非正式组织884户,带动就业322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7笔,涉及贷款资金1.66亿元。
为打通创业指导“最后一公里”,蜀山区建成11家创业服务指导站,34家社区创业服务窗口,创业指导员面对面为创业者开展政策指导、咨询培训、创业资金申请等系列服务,构建“区级有中心,镇街有支撑,村居有延伸”的三级公共创业服务体系。
稳中求进,稳步推进,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良性循环。蜀山区五年来新增就业持续增加,“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活水”激发蜀山干事创业的活力。
发挥优势资源,教育水平更高
法治进校园、进课堂,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在校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蜀山区校园内掀起了普法教育的热潮。
丰富的主题教育内容是蜀山校园的日常特色。蜀山区现有中小学62所,其中公办56所、民办6所。近年来,蜀山区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创新办学体制,破解教育难题,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蜀山区一直坚持的目标。义务教育方面,蜀山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基础教育方面,蜀山区持续加大投入,根据城镇空间发展规划、学龄人口增长趋势、生育政策变化等因素,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所,新建公办幼儿园20所,总占地面积约688.22亩,总建筑面积约39.3万平方米,规划班级数726个,增加学位30783个。
2016年开始,蜀山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了办学体制改革。全区先后组建义务教育阶段11个教育集团,涵盖39所学校,覆盖面达60.7%,学生数覆盖面达70%,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倍增。“新优质学校”项目扎实推进,一批优秀教师和团队把蜀山区教育推向更高水平。
小区“上下自由”,社区服务更优
“按钮轻轻一按,上上下下方便许多,出门再也不受限制了。”70多岁的陈萍住在南七街道华林家园小区,自从小区加装的电梯今年开放运行后,方便了很多像她一样的老年群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民开启了“直上直下”的幸福生活。
2016年,蜀山区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为重大惠民工程和重要改革事项,全省首创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蜀山区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蜀山区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暂行办法》等文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有需要的居民申请加装电梯。
目前,该区累计申请加装电梯120个单元,其中44部电梯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在建设53部,已通过审核23部。涉及建设资金约5800万元,惠及居民1400余户、3500余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反映着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更体现了基层社区治理的优势和社区服务的优质。
蜀山区以构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居民为立足点,搭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是合肥市智慧社区首批试点社区之一。该社区目前已完成融合平台、社区微门户、社区“一张图”、高龄老人看护、幼儿园周界守护、高空抛物监控、重点人员监控、智能外呼等创新场景的研发,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更好进行智慧社区建设,天鹅湖社区以社会治理和领导决策两大重点应用为切入点,构建数字孪生社区模型。数字孪生社区目前已接入市直18家单位,包括公安、工商、数据资源局的相关数据。通过把社区事件中的位置、时间、人物、视频等信息结合时空技术关联起来,形成可查、可看、可选、可分析、可调度的“社区一张图”。全面实时汇聚监测社区运行数据,及时了解掌握社区运行态势,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依据。同时,对整个社区进行即时分析和研判,让数据帮助社区思考、决策和运营,达到“一屏管全城”的目的。
政府部门服务事项延伸到社区、互联网办理,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站式”综合服务,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就在身边。
家门口放心就医,卫生服务提质
“最近气温变化快,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去大医院人多,在这里看病方便快捷。”在蜀山经济开发区井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吴女士表示,医生对她孩子情况很了解,每次都会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有时还会分享一些儿童医学常识。
今年10月,合肥市社区医院揭牌仪式在蜀山经济开发区井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该卫生服务中心医技人员占比达75%,设有三十多个科室,2019年医疗和公卫门诊量达50万人次。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社区医院的创建中得到充分体现。
“十三五”期间,蜀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工作为契机,补齐短板、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的原则,蜀山区现设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所,乡镇卫生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7所,村卫生室10所,基本满足辖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需求。
有质量、可信赖的医疗服务离不开有序的管理。蜀山区通过“院区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
2019年12月,蜀山区人民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共建医联体暨“院区合作”框架协议》和《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补充协议书》,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托管运营。
让每家每户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是基层医疗制度建设的理想目标。这五年,蜀山区不断强化服务内涵建设,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除了发挥上下联动作用,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还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
全区共组建9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把“四病”纳入重点签约服务对象,落实“三人”特需群体的优惠政策,全面推广“一免三优先”政策,努力提供“四诊三服务”,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
探索智慧模式,养老服务更全
在三里庵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大屏幕实时查看辖区内独居老人活动情况。除睡觉时间外,若有显示在其他地方如厨房、卫生间等处静止超过3小时,红外监护系统就会报警。
该街道运用智慧物联居家养老照护解决方案等7大智慧平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今年9月,包括其在内,蜀山区共有3家单位入选安徽省第二批智慧养老示范工程。
如何让居家养老满足老人多样化的需求,如何让社区提供科学合理专业的服务?蜀山区深入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统筹考虑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
技术是手段,智慧健康养老的核心仍在服务本身。通过搭建“物联网+3+N”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蜀山区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智慧化养老服务。将企业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专业化的助老助残服务团队整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援助、心理咨询、生活护理、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智慧化养老走在全省先进行列。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十三五”期间,蜀山区全面铺开养老工作:制定区级政策,落实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均衡发展,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标准、监管与评估体系。在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社工+义工的用人模式,引进和培养服务业人才。
全区养老体系逐渐完善,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60个,城市社区助餐工程覆盖率达100%,解决了蜀山区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蓝图徐徐展开,波澜壮阔的“十四五”即将启航。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责任在肩,时不我待。
展望"十四五",又一段催人奋进的新征程即将开启,锐意进取、苦干实干,蜀山区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改革发展新画卷。 (刘亚萍 陈莹莹)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