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坚守在喀什疏附县乌帕尔镇阿克吾斯塘村的王强,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们愈加忙碌,既要配合疫情防控,又要帮农牧民喂牛喂羊。“今天要把地里的棉花全部采摘了,把疫情给村民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王强边干边给大家鼓劲。
2019年6月,王强任阿克吾斯塘村扶贫工作队长、村党总支书记之后,总结出“细抓圈里养的,快抓天上飞的,提质树上结的,优化地里种的,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扶贫工程,并把这些扶贫工程一一落到实处。
截至11月底,全村人均收入近万元,贫困发生率归零,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王强和他的同事们,用来自火焰山的“暖风”,吹开了昆仑山下的脱贫花。
针对致贫原因和具体情况,王强先从养殖业工程抓起。在王强的工作笔记里,有这样一组数字:2019年推广牛、羊科学养殖,带动全村养殖业实现人均收入1350元以上;2020年带动村民养鸽1.6万羽,每人增收600余元……
养殖业的兴起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了“养牛财”的村民图尔荪江·祖农说:“以前嘛,我在乌鲁木齐打工,是王队长动员我回村养牛。现在,牛越养越好,家里的家具和电器都置办齐全了,跟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接过图尔荪江·祖农的话,村民阿卜来提·如孜说:“除了养殖业,王强和工作队还帮我们搞种植业,让我们脱了贫还致了富。”
2019年3月初,王强和队员们通过走访,详细了解了村民“想种什么”“能种什么”“怎么种”,心里对村里的种植业有了底。
在王强的工作笔记里这样记载:2019年全村1200余亩核桃,亩产干核桃150公斤、人均实现收入1600元以上;同年,改进传统种植业,引导村民从只种小麦、玉米向多种经济作物混种模式转变,实现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不停歇”的王强今年又从乌鲁木齐买回来黄瓤西瓜种子,安排6户农户种植了20亩特色黄瓤西瓜。
卖第一批黄瓤西瓜时,不到3个小时,200多公斤黄瓤瓜就全部卖完,瓜农收入1000多元。一位大爷说:“我60多岁了,第一次看到西瓜也有黄瓤的,我以为瓜没熟呢,没想到这么甜,亚克西,我也买个让孙子尝尝。”
“看到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培育出质优味美的瓜果,却因商品率低、信息闭塞、商业模式缺乏等因素,不是贱卖就是喂牛羊或烂在地里,我心里总不是滋味……”王强查了很久资料,决定采用“产业+就业”“生产+电商”相结合的扶贫模式,解决就业问题,畅通产品销路。
说干就干,针对以往村民不把杏子当作商品,任由杏子烂在地里的情况。今年,王强和工作队引导村民把掉在地上的“钱”捡起来,制作了100个晾晒架,聘请5名低收入村民管理杏干晾晒,共晒出成品杏干4.6吨,并通过朋友圈帮助村民销向全国各地,实现销售收入近7万元,增收最多的一户达到3200元。在此基础上,王强还带领工作队,利用广州援疆资金,加快建设核桃仁加工厂,提升核桃经济附加值……一阵阵来自扶贫干部的热情“暖风”,让深度贫困村脱贫事业不断“开花结果”,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之路。 (师啸 孟晓勇)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