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塞上明珠,地处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东临山西,西望宁夏,北接内蒙,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是榆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以明长城为界,沿北为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75%;沿南属丘陵沟壑区,约占总面积的25%。从春秋时的上郡,到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榆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大漠、草原和黄土高原在这里相辅相依,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在这里碰撞交融,积淀出厚重多元的榆阳文化;造就出秀美雄奇的榆阳风景;孕育出淳朴豪迈的榆阳儿女。
岔河则——大地
岔河则河口——遗鸥
古塔——黄家圪崂
大美榆阳,美在资源!
榆阳矿藏资源储量丰富,煤炭资源储量500亿吨,探明含煤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7%,是世界七大煤田榆神府煤田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煤层厚、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的特点;岩盐资源预计储量1.8万亿吨,是榆米绥特大型盐田重要组成部分,为氯化钠含量高达95%的罕见精品盐矿;天然气探明储量820亿立方米,是陕甘宁大气田重要组成部分,含气面积大、纯净度高、开发前景广阔。石油、高岭土、泥炭等矿藏亦有相当规模储量。全区水资源总量9.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古塔——牧归途中
古塔——杏林晚照
古塔——赵家峁新农居
大美榆阳,美在古韵!
榆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榆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魏置上郡,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明成化年间筑榆林城,成为九边重镇之一。1949年6月榆林和平解放,建立了人民政府;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9月撤县设市,2000年6月撤市设区,榆阳一直是榆林地区的行政中心。区境内文物遗址星罗棋布,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红石峡、镇北台、青云寺闻名遐迩,素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美誉。陕蒙文化交融源远流长,信天游、大秧歌风俗独特,剪纸、泥塑、石雕巧夺天工。已普查收录各类文物点141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3类256项。
古塔——中国美丽田园
古塔——走进丰收
大美榆阳,美在成果!
榆阳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1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7亿元,增长9.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增长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亿元,增长2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14元和15436元,增长8.1%和9.7%,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好于预期,实现大幅增长。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激励措施,营商环境市内最优、省内领先,23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31个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65亿元,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增量稳居全市第一。
孟家湾——草滩风情
孟家湾——鱼塘
青云郑家川——万寿菊花海
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煤矿和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转化项目为支撑,形成了高端能化、新材料、新能源多元并举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板块。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县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8个“国字号”示范县区,抓改革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三农”工作“榆阳模式”成为全国样板。实施“3+2+X”新兴主导产业建设,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10万亩优质饲草、100万只榆阳湖羊、10万头肉牛和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争做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排头兵,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落实全市“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85%的造林任务,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三大经济”,打造辐射陕甘宁蒙晋区域的现代物流枢纽,建成以象道国际物流园为代表的骨干项目,年发运煤炭等大宗能化产品可达5000万吨。文化旅游产业事业同步繁荣,高质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古城文化旅游街区“五馆一中心”等精品文化工程,“大美榆阳”文化旅游活动异彩纷呈;打造“中国美丽田园”、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榆林野生动物园、赵家峁“老家记忆”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全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上盐湾——老虎沟
榆阳——无定河水润良田
镇川——陈家坡风光
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2019年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2%,脱贫成效考核排名全省优秀等次前列。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省级教育强区、全省医疗改革先进县区,强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公立医疗集团改革、大病救助等民生领域改革,“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健康扶贫模式全国推广。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大美榆阳,美在未来!
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明确2020年实现“11255”奋斗目标: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原煤产量突破1亿吨,财政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统筹抓好党的建设和重大项目、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社会治理五大板块重点工作,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