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全貌
双流,地处天府之国,古称广都,隋朝改为双流县,以《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而得名,2015年改置双流区,隶属于成都市,幅员面积466km2,全域纳入成都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20万,辖9个镇(街道),是国家级天府新区和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版块,也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全域承载地,经济综合实力曾连续18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是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国百强县,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9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近30余项。
欢乐田园
机场夜景
一、优质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空港公园城市,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快速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2019年,全区完成大气优良天数标况251天,全区6个水质考核断面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均有明显下降;2020年上半年,完成优良天数实况138天,全区6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其中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由2016年的劣5类逐步提升为3类,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改善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当前,双流区正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聚焦双流区域内生态本底资源,将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积极助力黄龙溪特色小镇、空港花田和“五湖四海”公园等重点项目区域生态保护与改善;扩展空港公园城市空港绿道体系,打造环“空港商圈”空港绿道网络;大力开展城市公园、交通绿廊、水系廊道、绿道、增花添彩、社会增绿、生态管护与修复等全域增绿“七大行动”,提升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50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m2/人。
双流区图书馆
云华村全貌
二、便利的交通服务
以服务民生、服务经济为着力点,完善“快、干、支、微+特色”公交线网体系,深化中心城区公交一体化运营制度改革,加强智能调度平台运用,通过大数据,科学合理优化区内公交线路及动力投放,结合3号、5号、8号、10号线地铁开通,调整公交线网与地铁有效接驳,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加快实现新能源公交满覆盖,积极推行新能源公交、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慢行系统等健康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为成都一扫雾霾、回归蓝天贡献双流力量。全面推行公交车双语报站,提升成都国际化形象,公交车车内语音报站全部调整为双语报站。截止目前,双语报站设置已完成73%,9月底前全面完成。积极响应智慧城市号召,加强与车来了、掌上公交、美团等第三方APP公司合作,向乘客提供更多样化的公交信息查询、便捷的线上定制公交、丰富的公交乘车付款方式等服务,加速推进我区智慧公交进程。截止目前已完成与美团的技术对接,实现美团APP公交查询服务,预计在今年12月底全面完成。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空港花田
三、完善的普惠医疗
全面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镇村一体化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签约率37.19%。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6%,重点人群档案动态使用率100%,重点人群管理率74.16%。率先在全省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服药补助全覆盖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长效针剂工作,精神病人服药率由47.63%提高到82.18%,在全国口腔卫生会上做交流发言。率先在全省实施3-6岁儿童免费口腔涂氟和7-9岁儿童免费窝沟封闭全覆盖并在全市推广。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四、一流的教育环境
双流区人才教育资源优势中西部首屈一指,聚集了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30多个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与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结成战略同盟,共同打造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成为产学研协同、高端智慧碰撞、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高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较高水平的、较为完善的教育生态链在双流已基本形成,普教、职教、成教、特教、民办教育全面发展,职工培训、农民增收等社区教育扎实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备。率先在全市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出台了“1个总体文件+3个配套文件”的政策举措,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形成实质性突破,在大力推进教育惠民、加快满足区域内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覆盖率达8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70%。
空港花田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五、良好的治安环境
双流区严格落实平安建设责任制,统筹政法系统与其他部门资源力量,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获评“2019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坚持大平安理念,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坚持打造平安细胞,构筑好基层“桥头堡”,组织开展平安镇(街道)、平安单位、“六无”平安示范村(社区)等一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成功创建5个“六无”平安示范村(社区)及5个平安单位,其中3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六无示范社区”。继承和发场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作用,深化“互联网+多元化解”模式,强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设立“法律诊所”,全面推进企业法律服务工作,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整合基层各类调解力量,“诉非衔接”成效明显。2019年,矛盾纠纷前端化解率为91.42%,新收案件10892件,同比下降20.65%,降幅居成都市第二。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理念。对已建成“雪亮工程”进行提档升级,实现全覆盖,建成西南首个“区域级”人像轨迹系统。优化群防群治力量,按照“社区民警+辅警、综治队员、专职网格员+群众志愿者”的“1+3+N”模式,把群防群治力量组织起来,全区红袖套实名登记14484名,组建了3000余人的“空港义警”队伍,投入到治安防范、安保维稳等工作当中,实现了“红袖套”处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