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地处闽粤两省交界,素称“福建南大门”和“漳南第一关”,总面积1293.6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是著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海峡硒都”、“世界长寿乡”、“原中央苏区县”,也是著名的侨乡和重要台胞祖籍地。
诏安,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有被誉为“闽南第一峰”的九侯山,有一望无际的生态梅园,更有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是领略大自然风光、探索自然界奥妙、享受原生态生活的最佳去处。
诏安,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书画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恢宏华丽、气宇轩昂的明清古牌坊,有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土楼群,更有刚刚落成投用、名家作品荟萃的中国诏安书画城,是找寻传统、探古访幽、舞文弄墨的不二选择。
诏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诏安历史悠久,书画艺术源远流长,素有“书画之乡”美称。县内旧石器和岩画的发现及商周印陶文物的出土,说明当时社会的艺术形式早已存在,这是诏安先民运用艺术形态美的一种创造。诏安书画之风兴于唐代。开元年间,一代书法名家钟绍京被贬任怀恩县尉、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河。至宋代,陈景肃、翁待举等渐山七贤和应他们之邀来访的丞相陈俊卿、梁克家、知州朱熹、学者陈淳、林用中以及隐居县九侯山的江南赵嘉客等五位儒士的诗文书画,丰富了诏安的书画艺术。特别是朱熹在渐山题写“石榴洞”等榜书木匾,艺术精湛,给当时书坛留下巨大影响。从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起先后兴办的后屏、渐山、丹诏等书院,促进了诏安的书画艺术交流和发展。
元大德年间(1037年),得道高僧无碍禅师挂锡九侯山。倚崖题刻的“九侯名山”四个大字,为我省金石之宝,不少文人墨客视此为吾诏书风典范,并被载入《福建通志·福建金石志》。
明朝三百年间,诏安书画之风鼎盛,先后出了沈起津、徐登弟、方映辰等书画名家。其中较负盛名当推沈起津,其“书画入神品”。而张瑞图、黄道周、蔡潮等外籍书画名家对诏安艺坛的发展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诏镇城内石碑坊群的题刻榜书以及分布在我县各风景胜地、庙宇、寺院的碑记、石刻竟达数百块之多,书风之盛、水平之高,均为我市罕见。
清代,书坛画苑名家辈出。康熙至乾隆年间较出名书画家有:康瑞、刘国玺、谢廷秋。嘉庆年间又有沈洲、沈锦洲。由于诏安海运业的发展,当时趁商旅之便,乘船从北方学艺回诏的沈锦洲在继承诏安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大胆揉合宋院体画风与清代大家恽寿平的艺术精华为一体,形成“兼工带写、清丽雅逸”的诏派艺术新风,后经弟子沈古松、谢琯樵及同时期汪志周等人的发扬光大,开创独具风格的“诏安画派”。
诏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歪嘴寨
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长田自然村是长田沈氏聚族而居的楼寨也是明代义士沈胄和清末民国时期爱国将领沈瑞舟将军的故居楼寨建于明代,因其建造时宅基受局限,楼大门偏移中心轴线,故名“歪嘴寨”。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现保持始建时期的平面格局和空间结构,楼高二层,后山墙与两侧山墙交接处抹圆,外墙用三合土高筑,二层遍布枪眼射击孔,具有典型的防卫功能。2019年国务院发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里《歪嘴寨》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诏安县第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诏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石牌坊群
父子进士坊
在旧城区,自县前街到东门中街700米路段,坐落着7座恢宏华丽、气宇轩昂的古牌坊。其建造时间先后依次为:夺锦坊、卿典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急坊、关帝坊。除父子进士坊于1939年7月被日本飞机轰炸,附件稍有损毁,其他牌坊保存完好。
牌坊都是仿木石结构,单檐歇山顶式加两坯,月梁3层。有4座通高9.5米,宽9.6米,面阔3间,4柱3门,上悬“恩荣”直匾。石柱平琢浑磨,带有石狮或抱鼓;呈挑檐镂刻瓦瓴之状,两边还向上卷曲翘起;月梁浮雕飞鹤行云、莲瓣牡丹;端庄凝重的擘窠大字,是为书法珍品。另3座通高5米至6.5米,面阔、门柱不等。这些古牌坊融汇了建筑、雕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技巧,建造技艺高超,文化内涵丰富。由于构造、组合方法的变化和装饰材料、手段的不同,让人不觉其单调、重复。
关帝坊
最早者是建于明成化四年(1488年)的夺锦坊,为明代南诏首位中举的士子许潜及其儿子许判、孙子许选三人“世代登科”而立。最晚者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的关帝坊,系西门内关帝庙的庙坊。牌坊中较壮观的,为明嘉靖年间进士胡文、万历年进士胡士鳌父子所立的“父子进士”坊。通高9.6米,宽9.6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3间3层。上悬“恩荣”直写字匾(已失落),中镌“父子进士”坊匾,大额坊上镌“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万历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坊匾楷书题款出自进士、书法名家沈起津之手,两面文字相同。匾下端横梁上雕刻着松鹤、莲瓣、花卉、云纹等图案,栩栩如生。小额坊上配有游龙、麒麟等青石雕饰,神态灵动。石柱底层为抱鼓、石狮,斗拱为一斗三升式。为其立坊者:钦差提督巡抚福建地方都督院右副都御史沈人种,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甘来学,福建提刑按察司佥事张文耀,漳州知府杨际会,诏安县知县张大器等。
天宠重褒坊
牌坊在通衢要道上存在数百年,既以树风声,又以耀观瞻,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1988年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单士元(故宫博物院顾问)、郑孝燮(高级建筑师)来诏安考察时评价道:“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国内亦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城隍庙、文昌宫、东岳庙
城隍庙位于南诏镇西门社区。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历经拓改建及重修,主祀城隍。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三落廊院式平面布局,土木结构,依次由影壁戏台,门楼,前殿,天井(带两廊),中殿,拜亭及正殿组成。门楼面阔3间,11檩前步廊,举架较高,一斗三升式弯斗式斗拱。明间二攒,次间一攒,梭形石柱,直径0.32米,柱基鼓镜形。门前一对石抱鼓,下槛高0.64米。前殿及两廊墙体嵌明万历、天启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碑记5方。正殿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屋顶饰剪瓷雕饰,有双龙戏珠、人物鸟兽等。进深四柱,后檐墙承檩。城隍庙是研究诏安坛庙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
文昌宫位于南诏镇城内社区东门中街。清同治十年(1871年),在明代漳潮巡检司废址上建是宫,主祀文昌魁星。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为方形三落廊院式平面布局,土木结构,依次由庙埕,门楼,拜亭,正殿及后楼组成。进间设天井与两廊。门楼为仪门做法。门楼正中悬青石雕花匾,上竖写“文昌宫”,左右各镶嵌一石匾,正面书“阴功”“阳德”,门楼嵌有青石浮雕14块,精巧细腻。正殿抬梁歇山式。面阔3间,进深4柱。后楼为双层楼阁,木石构件雕刻精细。文昌宫于1991年重修,整体建筑保留原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东岳庙位于南诏镇东关社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历代均有重修,主祀“仁圣大帝”。建筑面积1013.3平方米,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庙坐西朝东,主体为三进建筑,悬山顶式,主殿前带轩亭,前殿两梢间辟为配殿,前殿次间内部亦设为配殿,一进天井两侧设廊房相连;主体建筑面阔5间,明次间均为明堂,梢间以山墙相隔;前殿明间内凹,进深3间,主殿进深3间,后殿进深2间;主殿前轩亭面阔3间,进深1间,为单檐歇山顶式。附属文物有明代抱鼓石一对、圆形石香炉一个、匾额一个、纪年神座一方;清代碑记四方、方形石香炉一个。
沈氏家庙、许氏家庙、明宪祖祠
沈氏家庙(飨保堂)祀诏安沈氏自一世(沈楸)至五世考妣的8对神主,是诏安沈氏著姓的宗祠,也是漳、潮、台众多沈姓人口的祖庙。明代原落址于南诏城内宪伯第,因兵火凌夷,清康熙年间迁建南关东城村,2013年重修竣工。沈氏家庙坐北朝南,歇山顶式建筑,全座屋顶70槽,开5门,24根石柱。由门楼、下厅、两廊带天井、拜亭、大厅组成,建筑面积672平方米。门楼正偏3门,方形石柱,匾书“文献世家”,门前石抱鼓一副。下厅面阔5间,进深3间,方形石柱带柱础,一斗三升式梁架。两廊方形石柱,带柱础。拜亭八角形石柱带柱础,有两耳门外通。大厅面阔5间,进深3间;圆形石柱带柱础,另有方形石柱4根倚抱后墙壁,梁架为一斗三升式斗拱。堂内有“忠臣”、“义士”、“父子进士”、“父子元戎”、“钦赐元戎”、“三世将军”、“四世大夫”、“解元”、“侍卫”、“监察御史”、“提督学政”等功名匾。
许氏家庙(纶恩堂)在城内社区,建于明弘治年间,2013年重修竣工。祀诏安许姓一世(许耐京)至五世考妣的神主。祠坐北朝南,歇山顶式建筑。全座屋顶84槽,开5门,有36根石柱,由门楼、下厅、两廊带天井、拜亭、大厅组成,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门楼开一正门两偏门,圆形石柱,带柱础,门匾书“许氏宗祠”。下厅面阔5间,进深3间,石柱有圆形、方形和八角形带柱础,一斗三升式梁架。两廊方形石柱带柱础。拜亭八角形石柱带柱础,两侧各有耳门通祠外。大厅面阔5间,进深3间,圆梭形石柱带柱础,一斗三升式斗拱梁架。该家庙大开间、高举架的格局,为闽南粤东古建筑中所罕见。
明宪祖祠(尊亲堂)位于南诏镇东城社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祀沈姓东城祖一世至三世考妣神主。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面阔5间,前厅进深2间,主堂进深3间。大门立石抱鼓一对,门墙镶嵌八幅麒麟走兽、花鸟人物的石浮雕。这座祠堂与众不同处,在于祠堂子孙门开在厅下走廊上;照壁不是建在祠堂前,而是建在祠堂后;神龛为配合灵穴,置大厅偏西而非正坐;屋顶楹梁为双数;祠内有清泉汩汩潺流,长年不息。
诏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金兴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传统制作技艺
诏安“黄金兴”牌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为传统医药食品。咸金枣以金枣为主料,辅以甘草、沉香、丁香、白豆蔻等中药材,加糖、盐,经数月制成,产品油亮光滑,质地松软,芳香扑鼻,咸、酸、甜适宜,有健脾消食、润肺化痰、理气提神之功效。梅灵丹以青梅为主料,腌制后加上甘草、丁香、川贝、肉桂、砂仁、南姜等多种中药材,经多道工序发酵精制而成。入口即化,清香盈口,具有清血强肝、整肠、清除疲劳、抗衰老、助消化和改善心血管的功效。这两种产品含服或开水冲服均可。宋陈咸榄配料为橄榄、红糖、食盐、甘草、丁香、肉桂、肉豆蔻、砂仁、大茴、小茴,添加剂为甜蜜素、甘草酸一钾。
“黄金兴”商号始创于清道光十三年(1834年),创始者为诏安城关人黄烟支郎中,利用金枣与中药材发酵方法,研制出食药相兼的咸金枣。其子黄来于在父亲研制基础上,采用金枣、橄榄、青梅为原料,配以多种中药材,制成咸金枣、宋陈咸橄榄、
梅灵丹。第四代传承人黄英杰、黄英强对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在技艺、设备上有所革新,产品远销海内外。
诏安彩扎技艺
彩扎是诏安民间传统技艺,做工考究,样式繁多,工艺流程也较复杂。根据不同的用途及表现对象,选用竹、木、藤、篾片、铜、铁、铝片条等为工艺品的骨骼,扎出物体的骨骼构架;再选用丝、绸、缎、绫、绒布等作为外面贴料,粘贴平整均匀;最后再配以金丝银线、珠粒珠片、羽毛等作为装饰。制成的彩扎工艺品色彩艳丽、装饰繁缛,颇具审美趣味。
彩扎工艺品主要用于各类传统节日和祠庙祭祀等民俗活动。如用于庆祝传统节日的花灯、彩车、彩棚,以及踩街游艺用的龙、凤、狮、象、公背婆、鸟鱼虫等;用于寺庙、祠堂中的联幡、彩旗、帐绛浮字和雕塑像的头盔、服饰等;民俗用品如安龙、谢土、做醮、祈安、置坛、元宵或新婚挂灯、仔棚等;还有工艺品山水、人物、木偶、浮字、艺术挂屏等。他们从题材内容上,以不同的自然物象和理想物象来体现不同的人生礼仪、岁时习俗等寓意,从而祈求幸福平安、丰衣足食。如今彩扎制作引入新的工艺、材料,既发扬了民间艺术特点,又能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和大众娱乐文化,可为旅游工艺品及儿童观赏玩具。产品除本县自用,还销往闽南、粤东及海外。
诏安县最有名气的彩扎技艺属“庆源号”彩绸庄。“庆源号”系由林裕后于清末在县城东关创办。其彩扎技艺不仅传承了诏安民间工匠的制作技艺,还吸纳了潮汕的工艺风格。庆源号彩绸庄的第二代传承人林仕恩、第三代传承人林福经、第四代传承人林养生均对彩扎技艺有扎实的传承和苦心的经营,使彩绸庄老字号传承百年且有新创发展。
诏安剪瓷雕工艺
诏安剪瓷雕是应用于传统建筑的一种手工装饰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可装饰寺庙宫观祠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以及园林建筑等的屋脊翘角、壁画,有的大户人家尊古建筑也会用上。最常见的是在屋脊上“牡丹凤凰”、“双龙夺珠”、“牛郎织女”等惟妙惟肖的剪瓷雕。剪瓷雕制品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传统的剪瓷雕,哪怕是一片花瓣、一个鳞片、一个头饰,皆需要人工用铁钳一点点剪出来,再一点点贴上去。
明代,诏安兴建寺庙、祠堂,该项技艺便开始时行。清光绪八年(1882年),家居诏安城关的沈丁仙通过拜师学到一些技巧,14岁开始执业,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尝试制作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了地方有名的建筑师傅和剪瓷雕大师。剪瓷雕的绝活由此代代相传,第四代沈振泽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沈振泽的儿子沈阿斌已是第五代传承人。现今沈氏家族有8支剪瓷雕创作队伍,相关人员100多人,业务量占全县的90%以上,范围也扩展到闽南、粤东。
县城省级水文化遗产
怀恩古井在旧城区西门的武庙南侧巷内,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怀恩县时开凿,故名。井深约7米,直径约2米。上筑井台,高55厘米,条石砌成,上刻菱形图案。井面覆盖半月形石板,圈出井口。井口最宽处为72厘米。井旁西墙上嵌有镌“怀恩古井”四字隶书石刻。该井历1300多年,今仍为居民所汲用。
诏安—生态旅游
[国家AAA级九侯山]
九侯山属乌山山脉,位于福建省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有十八景二十四奇观,古人曾把美丽多姿的九侯山称为“闽南第一峰”。层恋迭翠、怪石嶙峋,九侯山是历代文人名士游览休憩、避世讲学的地方,摩崖石刻众多,具有较高文物价值。九侯山风景区以九侯禅寺为核心,以寺庙和像形山石为主,既是名胜风景区,又是著名的佛教胜地。九侯禅寺创建于唐代,历史古远,雄伟壮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朝圣观光。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风景名胜区和福建省森林公园,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乌山]
乌山,位于诏安、云霄、平和三县交界处,总面积9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17米。属花岗岩地貌,类似闽东太姥山,石资源十分丰富。丛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构成乌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分为早春探梅、乡野觅趣、九侯怀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险、乌山揽胜、红土寻根、亚湖泛舟等8大景点,2004年11月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坡上那10多万亩的梅林,每到梅花盛开季节,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闽粤第一城]
闽粤第一城位于福建省诏安县汾水关与广东省饶平县324国道交界处,景区内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集旅游观光、休闲游乐、养生度假、富硒餐饮、商旅酒店、拓展会议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总占地面积15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有按四星级酒店标准打造具有书画艺术气息的水墨山居酒店,拥有豪华客房45间,大小会议室各一间,还有每栋面积约168-321平米,自带独立的庭院的3-9房独栋湖景别墅和3房亲子别墅。拥有同时可容纳300多少人一次性用餐的水上餐厅。园内“飞玩部落”有反曲弓射箭场,新西兰亲子滑板车,UTV北美西部越野车,环湖赛道儿童卡丁车,亚马逊弹弓飞人,南美洲攀岩树等趣味刺激的游玩项目,还有萌宠乐园,儿童乐园,闽湖游船和发呆圣地静心榕园等,是亲子度假,游玩的好去处!
[凤山生态园]
在桥东镇境内凤山一带,负山面海,风光钟灵毓秀,古迹新建相济,为公益性开放式公园。园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宗教文化区、生活休闲区、运动健身区、生态农业区。其主体建筑金光明寺寺院宽广,天王殿、离苦得乐殿、和光赐福殿、大雄宝殿、孔雀明王本尊殿和本尊殿东西配殿诸殿宇错落有致,以七座佛殿为中心,铺展开九座天宫、两座神庙,又辐射出七星九曜、二十八宿天相、和合五行,又有盂兰盆苑、佛宫苑、禅修中心、钟鼓楼、茶仙楼、书圣楼、香帅楼、花神苑等独具匠心的原创表法建筑群。寺周山形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然太极四象自然造化,祥云缭绕,瑞相叠现。漫游园区,峰峦延绵,云蒸霞蔚,修竹成林,绿树成荫,花香、梵香飘然而至,让人身心安宁、悠然自得。
[红星梅园]
梅园位于红星乡西埔村境内,依乌山傍金溪,园区已开发面积9公顷。红星乡党委、政府按打造“中国南方第一梅园”的目标进行规划,次第予以建设。已建成休闲小木屋、接待会议中心、乌山红色旅游展示厅、休闲凉亭,设奇石文化馆及花木盆景展、农副产品展销等,并有露营、烧烤、划船等娱乐项目。完成护岸、健身步行道、200米木栈道、拦水坝、停车场、绿化、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种植香樟树、凤凰树、美国山杜鹃等多种观赏树木,并引进全国各地不同梅花品种,凸显各自的梅花特色。
[富硒中药材示范基地]
在秀篆镇隔背村境内,规划面积600公顷,福建裕健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开发主体。在龙伞岽等山地种植金银花、观音串、巴戟天、牛大力、黄栀子、铁皮石斛等中药材,以及野苦瓜、清明茶,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同时,提供特色休闲度假体验。利用这一带的山野风光和所种植物的观赏价值,发展观光旅游,并通过产品对保健作用,开发中医药养生。配套建设游览道路、旅游客栈,并依托乡村民宿。
[印尼风情园区]
在建设乡建华作业区,面积4平方公里,以印尼民俗风情文化为特色。该作业区原为安置印尼归国难侨而设,而今面貌焕然一新。新村内统一规划的156套占地70平方米小洋楼依街而建,配套有休闲文化广场、侨民公园和宽敞洁净的幸福院,600余株翠绿欲滴的菠萝蜜树分立村道两侧。村外,20公顷的节水灌溉园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半山腰上20公顷咖啡园数万株咖啡郁郁葱葱,山脚下靠近月港水库、乌满田水库处建有水上乐园、休闲山庄、展览馆等。园区健身步道、登山道和外接的江华公路次第施工。
传统文化类
山河:依山傍水文化村
西潭镇山河行政村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为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传统古村落,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从诏安县城沿东溪上溯约8公里便到该村。这是一个建村300多年,现有居民3000多人的单姓沈氏村落。方圆约5平方公里,依山傍水,藏风聚气:衔连绵群山,傍东溪干流,周围数百亩肥沃田园。该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文物古建筑、精彩的人文传说而让人赞叹。
[官陂玉田楼]
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至今已有393年历史,是官陂土楼中保护最完美、最圆形的土楼之一。该土楼直径56米,36间,坐北朝南,背靠龙伞岽笔架尖峰,楼前有一小河环绕乡里,楼内有祠堂一间,古井一个,楼前有半月形池塘一口。楼的对面有座山,形似雄狮盘距的圣神之地,属上官莲花形中心点,整座古楼属上官福地。楼门有幅对联曰:玉出坤光添景色,兄弟一二同居;田中庆丰喜有获,莲心二六荣基。楼内有三房头(即大房、三房、五房)祖祠,古井一个,该古井水质奇效,含有对人体健康的有益成份。
[顶安拱北楼]
拱北楼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竣工于清乾隆丙辰年,牌匾上刻写的年号是“乾隆丙辰孟冬”,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分为3层、共20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户一个楼梯通二楼,属单元式结构。三楼则只有一个公共楼梯,设在大楼大门入口处右角,楼上有四面通行的回廊和22个房间。土楼的一、二楼属于各住户所有,三楼则属于公共所有——这种设计既考虑到公共的需求,也考虑到个人的隐私,是一座造型独特、结构精巧的土楼。
诏安滨海旅游区
南门:天风海涛伴古城
梅岭镇南门行政村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富美乡村”,首批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位于梅岭半岛海岬处,面对着诏安湾,古时与比邻的东门村共名“大悬钟”,今则合称“悬钟城”。该村含南门、地九2个自然村,居民1590人,渔、农、旅游业并举。
这里有惹人留连的青山碧水.天风海涛、翠带金滩、古木苍岩,亦有发人幽思的明代所城遗堞、果老山摩崖石刻、悬钟关帝庙、胜澳天妃宫,颇具旅游开发价值。
悬钟城是明代福建省南部的第一城堡(系千户所城)。它由当时的江夏侯周德兴奉旨督造,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百年来,几经战乱,至今仅存东、西两个城门和几段城墙。其西门依山构筑,城垣砌以条石,古榕盘根直上,浓绿成荫,古韵依然。
梅岭镇南门村.望洋台
望洋台位于悬钟所城外濒海山丘上的一处明代摩崖石刻,坐北朝南的天然竖石耸立如屏,其下巨石垒成镜台状,竖石之上以楷书直写“大明嘉靖五年三月朔旦望洋台福建布政司右参政临海蔡潮题”,时为嘉靖五年(1526),此处则为悬钟所城的海上门户,倚屏可远眺南海。台畔波涛汹涌,震撼山城,为诏安县海上门户,景称“钟门巨浪”,是诏安的廿四景之一。
果老山摩崖石刻
果老山摩崖石刻在悬钟城内。高峰突起海上,重重叠叠。山上怪石嵯峨,八峰环拱,有“青莲耸秀”、“山城出色”、“水绕悬城”、“海国开文”等明代卫戌城堡和抗倭将士题镌的碑刻三十七方,是福建省南部黄金海岸著名的海上碑林。
这一带除了具有自然、人文景观的旅游价值外,还有着海丝文化、抗倭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内涵,值得人们去研究。
[腊州祥麟塔]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12公里,位于腊洲麒麟山上,清朝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建,七层、八角形,高约30米,塔内空心,有石梯,纡曲可登。登上塔顶四望,诏安沿海七个洲屿,尽入眼底,山光水色,美不胜收。1985年,经福建省文物考古队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专家考古发现并确定该塔下面的东北坡山地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其科学考证的意义是:本所在于七千年前便有人类生息。“腊屿祥麟”为诏安廿四景之一
[城洲岛]
孤悬于诏安湾,四面环水,舟楫可通,面积1平方公里。岛上九十九峰面向东、南海,是观日垂钓和游乐的天然景观。岛上尚有天妃思源、神龟追亲以及海蚀蘑菇石、了丝泉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