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故事”首发式举行

时间:2020-11-1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缔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展示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创新成果,为高新区在全国"当龙头、进前五"凝聚更大的创新力量,11月12日,由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和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故事"首发式,在安徽创新馆3号馆一楼全球路演中心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出席活动并见证首发式。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劲松出席活动。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合肥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致辞。

向世界讲述高新区"创新故事"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在国家高新区中'当龙头、进前五'"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创新为轮、科技为翼,加速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品牌日益唱响全国。2019年,合肥高新区GDP突破千亿大关,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六,连续6年稳居全国前十。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合肥高新区经济依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逆势高涨,增速高达20.2%。在此过程中,合肥高新区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成果,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力量"。

为了展示近年来创新成果,向世界讲述科学家、企业家在合肥高新区的创新、创业故事,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和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以"创新引领未来人才筑梦高新"为主题,联合主办了"世界一流园区创新故事"首发式,并由合肥高新区人事局、合肥高新区工委办、安徽骊鸣科创新媒体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据了解,今年以来,骊鸣云主创团队来到高新区,对本源量子、智飞龙科马、东超科技、超科电子、清新互联、美的智能、全色光显、中科类脑、维天运通、皖仪科技等十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采访,采编录制成十部短视频作品,全面揭开"创新之花"的背后密码,展现创新成果应用的广阔前景。

比如,《"本源"有"量"》展现了合肥本源量子公司自主研发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悟源"、在量子计算领域为国争光的故事;《疫苗背后的故事》呈现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努力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故事;《"空中成像"的追光者》则讲述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在空中成像领域奋力进取的故事……

在11月12日的活动上,十家企业发布了各自的创新成果,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十大创新故事"不仅将在安徽创新馆集中展播,也将通过融媒体传播渠道向全球发布,让世界倾听高新区的"创新之声"。

合肥高新区努力在全国"当龙头、进前五"

合肥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在致辞中说,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合肥高新区要实现"当龙头、进前五"、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必须依靠大批拥有原始创新能力、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一流高科技企业作支撑。此次活动将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好宣传,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助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也将通过创新故事的集中展播,更具深度、更多角度、更有温度地传播高新声音,宣传高新区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前来高新区创新发展,并鼓励更多企业从创新故事中汲取发展经验、坚定发展信心、获得发展力量。

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在致辞中说,合肥高新区是安徽最大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果与创新人才。安徽创新馆自开馆以来,全力聚焦于成果展示窗口、成果转化中心、创新要素汇聚中心的三大功能建设,已经成为安徽科技创新的重要展示窗口与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这次活动通过第三方视角,全新解读在合肥高新区扎根创新创业的创新人才奋斗故事,充分展示以合肥高新区为代表的安徽创新奋进形象,并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最新创新成果就地产业化,进一步激励感召国内外创新人才落地安徽、扎根合肥,将促进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努力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启动"领航工程"

作为安徽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前沿阵地,合肥高新区正在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自贸区获批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区战略。

为了给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创新、开放、高效的环境,坚定他们与高新区一起共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信心和决心,合肥高新区除了隆重发布《世界一流园区创新故事》,还在11月10日启动了合肥高新区企业家大学,为全区企业家打造更加专业、更加系统、更高层次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而从2020年初开始,合肥高新区还启动了"领航企业家培养工程",从提升观念、更新知识、加强交流、链接资源、优化环境五个方面,通过组织开展高端论坛、标杆企业访学、Si(思)享会等数十项举措,努力培养高成长企业和具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力争未来5年,培养500名具有一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青年企业家,带动培育发展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合肥打造"五示范一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链接:创新故事简介

一、"本源"有"量"

量子计算被誉为信息时代的"核武器",是目前全球大国"必争之地"。合肥本源量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悟源",是中国首个接入实体量子计算机的量子计算云平台,面向全球用户免费提供真实的量子计算服务。其搭载的6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保真度、相干时间等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采访嘉宾: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路歌"畅"流"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中国物流行业"网络货运"制度的重要开拓者和推广者,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的路歌"互联网+"平台,目前注册的个体重型卡车会员已超过400万人。由路歌创立并独立运营的"卡友地带",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的专业卡车司机互动社区。

采访嘉宾:冯雷合肥维天运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皖仪"争"器"

从衣食住行,到教育科研,再到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仪器发挥的检验、检测等重要基础作用。然而,高端仪器也是我国的短板。作为安徽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攻高端仪器,强化技术研发,力争"替代进口",努力打造在分析仪器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采访嘉宾:臧牧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四、给钢轨做"B超"

高铁在无缝钢轨上风驰电掣地行驶,要想提早知道钢轨是否疲劳损伤、是否有微小裂痕等隐患,给钢轨定期做"体检",十分有必要。海归博士章罕创办了合肥超科电子,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发明了双轨轮式超声波探伤小车。这是国内首创产品也是安徽省首台重大技术装备,这一发明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采访嘉宾:章罕合肥超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五、"类脑"提"智"

当下,人工智能正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我国类脑智能领域迄今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能力,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建高质量研发团队,目前已聚焦能源领域并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采访嘉宾:刘海峰合肥中科类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六、"空中成像"的追光者

在合肥,两位90后"空中成像"追光青年把"空中成像技术"从科幻世界搬到了现实世界,让你我他都有机会当一回好莱坞大片主人公。医院自助挂号机、电梯、地铁购票机的屏幕画面悬浮在空气中,人们不需要与设备接触,直接在空气中比划、点击,就能搞定挂号、预约、缴费等流程,避免了交叉感染。目前东超科技在国内空中成像领域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

采访嘉宾:韩东成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七、"全显"本色

目前在超高清电视上能看到的颜色,只有自然界颜色的30%至40%。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推广新一代显示技术--激光显示,它不仅能够显示我们眼睛看到自然界颜色的90%以上,而且还具有亮度更高、寿命更长、功耗更低的特点,有望为显示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采访嘉宾:许立新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八、做你的"千里眼"

钱塘江观潮人山人海,警方从现场16.8万游客中揪出了逃犯。人潮汹涌中,如何做到精准锁定一人?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做的就是5G+AI时代"千里眼"。核心技术是"无线视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目前已在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电网、安全生产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采访嘉宾:尼秀明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九、"触手可及"的无人零售

无人零售可真算得上"触手可及"了。因为你只需要两个步骤就行了:扫码或刷脸就可直接打开柜门取出商品,顺便关上柜门即可自动付款。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视觉识别技术,RFID识别技术,以及重力识别技术。目前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共144项,成为"无人零售"领域的行业领军者。

采访嘉宾:戴江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十、疫苗背后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一直揪着全球人的心,让大家心心念念俩字:疫苗。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进行研发的是"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今年初就率先被纳入科技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是安徽省内唯一正在开展研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也是我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重组蛋白疫苗。

采访嘉宾:蒲江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