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甘肃省康乐县

时间:2020-10-29来源 : 联盟中国作者 : 佚名


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河谷纵横,群峰迭翠,风光秀丽,民俗浓郁。白石暑雪、药水灵津、麻山雄关、亥姆晨烟、海甸平湖丶紫沟幽谷丶太子云烟丶三川龙汇、虎狼锁钺等十大自然景观汇萃了高原之粗犷、农区之田园、牧区之草畜、旅游山水之精华,是临夏州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一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打花儿故乡生态旅游牌,把旅游宣传推广作为扩大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各大旅行社、新闻媒体进行了交流合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草长沟

康乐自然旅游资源富足,旅游景点众多。境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景点14个,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药水峡森林公园、竹子沟、牡丹谷、麻山峡、草长沟、西蜂窝寺、亥姆寺、海甸峡、線家楼、龙头山公园、康乐县博物馆、胭脂湖公园、白桦林森林公园等;其中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集险、秀、美、奇、灵于一体,因形似莲花而驰名。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绚丽甘肃2013‘十佳’旅游景区”,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称号和“‘绚丽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100张名片’、十大‘最具影响力甘肃胜境’之一”。生态环境完好。康乐地处高原阴湿地带,山泉遍布,溪流纵横,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温6C度,年降雨量600mm米以上。全县有耕地32.31万亩,草场36.76万亩,野生中药材300多种。有林地55.53万亩,树种200多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3.6%,是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综合治理县、天保工程实施县,曾两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

康乐人文旅游资源独特,历史文化悠久。全县有文物保护遗址13处(国家级1处,省级1处),在边家林、椿树、塔关、丰台、寺址、地寺坪等地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保存有红军长征途经景古地区遗址景古线家楼和石家楼遗址,其中线家楼遗址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了全省唯一一个以农耕牛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莲花山花儿会、紫松山花儿会。古遗址景古城、水池城、沙马土司城、茶马古道、青唐古道(丝绸南道,从临洮至白王火石梁段)、风转磨梁(横山子梁向北三里处)。相传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三国时期关羽胯下的宝马良驹—胭脂赤兔马就来自康乐胭脂川。民族风情浓郁。有花儿文化、回族婚俗、民间习俗、饮食文化等。“莲花山花儿会”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已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已建成莲花山花儿传习所,被兰州城市学院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确定为艺术实践基地,吸引了八方游客。地方小吃风味独特。回族妇女制作的馓子、油果、油香、包子、酿皮子、甜麦子、手抓羊肉等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康乐多民族杂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融合,多民俗交错。康乐旅游商品多样。“康美农庄”牌精品牛肉系列产品、“义顺”牌当归系列产品、“胭脂川”牌土鸡蛋等土特产,“胭脂梦”牌刺绣系列产品、“麦之魂”麦秆贴画工艺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麦秆贴画“河娃”2018年被确定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为会纪念品。

魅力莲花山

康乐旅游线路成熟。

以莲花山2日游为重点,着力打造4条旅游线路:一是药水峡森林公园→草场沟景区→竹子沟景区→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冶木峡(莲花太子生态游);二是康乐县博物馆→线家楼→海甸峡→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军长征红色游);三是胭脂湖公园→牡丹谷→竹子沟景区→野望阁生态园→麻山峡(生态观光园休闲康乐游);四是药水峡森林公园→草场沟→景区牡丹谷→竹子沟景区→麻山峡→紫沟峡→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沿山顺水自驾游)。同时做好兰州—康乐—冶力关--九寨沟、兰州—康乐--和政—临夏—青海2条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融入丝绸之路大景区精品丝路旅游环线,形成景区对接、点线结合的旅游线路格局。

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按照“一中心三片三路四区四山”的项目规划,县域内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莲麓片区、八松生态旅游片区、康临一体化片区为主战场,康卓二级路、临康和二级路、旅游扶贫大通道为连接动脉,着力打造县城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和四座山”,结合县城“一湖两山三园四河五桥六区八路”项目群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药水峡

药水峡

今日的康乐已走出深闺,焕发勃勃生机。康宁盛世,乐居福地,康乐这块绿色的土地,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蓬勃发展中的甘肃旅游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