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驻村驻心的“石油人”——记文县桥头镇罗家坪村第一书记宋继生

时间:2020-08-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2020年7月3日,文县桥头镇罗家坪村村支书马志成坐在自家院子的石凳子上说,“老宋来我们村两年半,时间说快也快,村里真是大变样,要不他帮忙,我们村的脱贫摘帽怕是没那么快”。

2018年3月,在罗家坪村村外,一名长相黑黝黝男子背着厚重的行李包,手机拎着个大布袋子,走在进村的泥土路上。他就是两次被评为优秀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中国石油甘肃陇南销售分公司驻文县桥头镇罗家坪村第一书记宋继生。

文县地处甘肃南部,与四川、陕西交界,罗家坪村距离文县县城80公里,是高半山地带,现有贫困户165户596人,宋继生到村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情,他随身揣着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村民家庭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帮扶措施等。

在摸透了村情民意,了解掌握了致贫原因,宋继生开始着手为全村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定帮扶措施。在迅速进入角色后,他与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村民外出务工、小孩上学,大小事情都找他咨询,他也很快完成站经理到驻村书记的转变。

泥石流灾害中,文县桥头镇罗家坪村第一书记宋继生用铁锹抢修道路

铁锹刨通的“生命线”

2018年6月,持续近半个多月的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冲断了桥头镇通往罗家坪村的通村公路,这条公路是罗家坪村的“生命线”、“保障线”,救援车辆、应急物资都要从这里进入,清淤通路刻不容缓。

村支书马志成回忆说,“那天雨特别大,大家伙儿都记得,泥石流把路都给毁了,村民出不去,救援车进不来,还是老宋临危不乱,救了大家。”

当时,宋继生第一时间想到了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他联系村支书,一起拿出了撤离方案,冒雨跑到村里,挨家挨户通知。

村民刘宗贵说,“当时村里也没有啥设备,老宋就用自己的手和几把铁锹在淤泥中抢修,大伙儿当时都劝他别挖了,他不听,就在那儿用铁锨刨,整整一个上午,硬是把路给刨通了,看着村民和车辆都过去了,才长出了一口气。”


宋继生与村民共同探讨无刺花椒种植技术

敢想敢干,带头创收

怎样让贫困户的生活有奔头?让贫困户也有可观收入?这是宋继生时常刻挂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帮扶点员工张珍祥回忆说,“宋书记平时爱看新闻,尤其是农业新闻,现在村里中的无刺花椒就是他引进的。”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宋继生从新闻上听说无刺花椒产量高、无病虫、品种好,他大胆提出在高山试种无刺花椒的设想。他开始钻研无刺花椒的种植技术,编写种植方案向公司汇报。在得到公司大力支持后,他购买了1000株无刺花椒苗进行试验,通过精心管护,无刺花椒长势良好,终于在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试种成功。

“老宋那时候说无刺花椒好,好多人不信,村民们都没啥本钱,也不敢试,他拗都很,自己买了苗子搞试验去了,最后还真成功了,现在我们就指着无刺花椒赚钱呢。”村民刘全生回忆无刺花椒种植过程时说。

宋继生借助电商平台推销扶贫产品,积极协调各方开展消费扶贫,为无刺花椒和当地土特产打通了销路。2019年,全村一次性销售花椒500多斤、辣椒1000多斤,为农户增加收入6万余元。

留守老人的“亲人”

为村民创收后,在宋继生的心里,还有一件事,总是放心不下,那就是村里的弱势群体和留守老人。

村里的老大娘马如青告诉记者,“我们村的赵光秀现在可有福气,外面一个儿子,村里还有个儿子。”

留守老人赵光秀60多岁,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由于身体不佳,地里活也不能料理,宋继生将捐赠来的衣物主动送到老人家中。每到农忙时节,宋继生都会帮助老人点洋芋、收玉米、打核桃,宋继生忙碌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老人也会隔三差五的将自己做的搅团、浆水送到宋继生的住处,两个人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就像亲人一样。

村里的马德兴膝下有两个儿子住在同村,老人孤苦伶仃一人住在旧房里,没有照看生活不能自理,他立即找到老人的两个儿子,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讲清了儿女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通过让两个儿子换位思考,想想父亲的感受。经过耐心的劝说,终于解开了父子间的心结。


泥石流灾害中,文县桥头镇罗家坪村第一书记宋继生背着村民躺过泥石流道路

连闯三关,驻村驻心

回忆两年半的扶贫时光,宋继生说他闯过了三关。首先是“家庭关”。作为独子的他,是家庭的主心骨,老父亲身患高血压、心脏病与宋继生同住,需要他来照顾。2017年,大女儿参加高考,更需要他的陪伴,而他却选择去80公里以外的贫困山区驻村。为了安抚后方,他先说服了怨气最大的妻子,然后做通大女儿的工作,并求得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是“生活关”。在家时,贤惠的妻子承担着家里的一切家务,罗家坪村没有饭馆,不会做饭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起初的几个月由工作队的同事们轮流做饭,他不会做饭就洗锅,后面,他学着和面、学着炒菜,按他的话说,这是“逼出来的”,连妻子也风趣地说“驻村两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继生也会做饭了”,现在回到家中,他偶尔也会表现表现。

再次是“交通关”。罗家坪村海拔1580米,道路崎岖,县城公交只通到镇上,到村上去没有公共交通,起初坑坑洼洼的道路只能走拖拉机,小车根本无法通行,每次往返都是一件头疼的事,不是搭便车就是租摩托,下雨、下雪时就只能步行。10公里的山路常常要耗去3个小时,出门难、行车难是城市与农村的最大的区别。他说“驻村的头半年,真正学会了走山路,也深感道路的重要性。”

宋继生坐在村里的山坡边儿,当被问起是否后悔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时,他说:“我不后悔!家人理解我,也非常支持我。从进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家安在了这里,也把心留在了这里,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罗家坪村村民。”(中石油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